给家人安排上秋天第一顿火锅(送给父亲一捧时光)

第一次听到许飞的歌《父亲写的散文诗》,我禁不住泪流满面。歌曲中的父亲,慈爱而温暖,贫穷的日子里,他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女儿成长的点点滴滴。时光带走了父亲的青春,父爱的记忆却得以永存,许飞深情的歌唱娓娓道来,为我们讲述父亲那段光阴的故事。

给家人安排上秋天第一顿火锅(送给父亲一捧时光)(1)

我的父亲,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民。父亲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是家里的长子,下面有弟妹六人。那个时候,爷爷常年在外,奶奶一个人拉扯着七个孩子,生活异常艰苦。贫困的生活让父亲早早地懂事了,作为大哥,年幼的他便帮着奶奶做活儿和照顾弟弟妹妹们。农忙时割麦插秧,闲时侍弄牲口。

父亲上过两年学。他聪明好学,读书刻苦,深受老师们喜爱。有一次,父亲干完农活儿去上学,迟到了,严厉的语文老师让他站在窗户外面听课。老师讲课完毕,向班里学生提问题,没人能够答得出来。父亲站在窗外,正确地回答了问题,受到老师的赞赏。可是,父亲还是辍学了。他既要帮助奶奶干活儿,又要照顾弟弟妹妹,老师几次三番到家里做工作,见到他手里拉着大的,身上背着小的,也只能无奈地摇头叹息。

给家人安排上秋天第一顿火锅(送给父亲一捧时光)(2)

辍学后的父亲,逐渐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那时候,没有机器,耕地全靠人力畜力。夏忙季节,东方露出第一抹鱼肚白,天刚蒙蒙亮,父亲便开始扛着犁铧赶着老牛,迎着湿漉漉的雾水出发了。犁田耙地,割麦插秧,打场晒谷,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父亲的农活儿干得样样精通。

父母生育了我们兄妹三人。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竭尽所能地让孩子们吃饱。夏天父亲用鱼叉在河里抓鱼,自制钓钩和笼子在沟渠里捉黄鳝,秋天下河挖莲藕采芡实,变着法子改善全家人的生活。家里没有钱,父亲却经常赊肉给我们吃。幼时,我经常听见父亲对母亲说:“孩子们正在长身体,得加强营养,要经常买肉给他们吃,欠的账咱慢慢还。”得益于父亲的坚持,孩子们都很健康,个头比村里同龄人高出不少。

给家人安排上秋天第一顿火锅(送给父亲一捧时光)(3)

一生土里刨食的父亲,对生活却无所怨言,充满知足和感恩。初中毕业那年,成绩优异的我,放弃高中选择了师范学校。看着众多的同学走进高中为大学梦而奋斗拼搏,我常常自怨自艾。父亲说,教书育人是神圣的职业,你虽然没有上大学,却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咱家几代人务农,现在出了个教书先生,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在时光的岸边,日子花开花落,转眼间我们长大成人,父亲却渐渐老了。他依然清瘦,头发却已经花白,因为常年风吹日晒而黝黑粗糙的手掌青筋纵横,宛如一棵被岁月磨砺的老树。接近古稀之年的父亲,仍然坚守在他心爱的土地上,仿佛一只守时的候鸟,在四季里飞翔,在二十四节气里穿梭,传统的农活一样都没落下。

给家人安排上秋天第一顿火锅(送给父亲一捧时光)(4)

老实说,对于父亲,我有着深深的愧疚。孩提时的夏天,乡村的小院子中,我曾经躺在父亲的怀抱里,一边数星星,一边向父亲保证,长大后让他享福,给他买最好的烟酒。我没能兑现自己的承诺,在城里参加工作娶妻生子,整日为冗繁的琐事所累,一年到头,根本回不了几次老家。父亲仍旧在乡下,田地里种稻米,菜园中摘果蔬,笼子里养鸡鸭,生活完全自给自足。而我,工资微薄,开销巨大,几乎没有给过他一分钱。

小学二年级水平的父亲,不会写日记,更不知道什么是散文诗,可是在我心中,他却是实实在在的作家。他用一生的光阴,在故乡贫瘠的土地上写作,而孩子们,就是他最好的作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