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参考了哪些书(资治通鉴从哪里开始读)
《资治通鉴》是一部分量比较大的书,同时也是值得通读的一部书。如何通读这样一部大书?是我们需要适当解决的一个问题。让我们先看一看古人关于读这一部书有什么问题或意见。
司马光自己说过:“修《通鉴》成,惟王胜之借一读,他人读未尽一纸,已伸欠思睡。”(胡三省《通鉴音注序》)司马光的话含有牢骚的成分,但对于一部大书望而生畏,是古人已经首开此例。胡三省为这部书作了详细的音注,他在注中顺便说了一句:“读《通鉴》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唐纪》二八开元十二年)这句话的实际含义是要读者对于《通鉴》的内容全盘接受,这个态度当然也是错误的。
司马光
所以读此书时,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既不因为部头大望而生畏,也不因其评价较高而盲目接受,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按照实际可行的计划,一步一步地读下去,直到将全书读完。这是读这部书时应有的基本态度,下面分别说一下几点应注意之处。
针对《通鉴》部头大的特点,便不能抱着一口气读完的想法,要将全书分为若干部分,(如按照原书的《周纪》、《秦纪》、《汉纪》、《魏纪》等来划分)在每部分之内再划分范围较小的部分(如按照帝王的年号或重大的历史事件来划分),最后再划定一个时期之内能读完的部分,这应结合原书的内容和自己的时间而定,不必强求一律,大致可以卷次或年代为划分的标准。每读完一个小单元部分,便如攻下敌人一个阵地,不仅是取得一次战役的胜利,并为打好下一个战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读完一部分之后,可以随时写出笔记,或摘录书中的要点,或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记出有关的问题。笔记不求其详,也不求其全,只是为了有助于记忆理解。读书作笔记本是一个很有成效的方法,读《通鉴》这样的大书,更不可不利用它。
每读完一个较大的单元后,最好再重读一遍。一般的部分可以略读,而细读其中重要的部分,这样可以得到更完整的概念和较深的印象。
遇有难解的问题,可以先看注解。看了注解仍不明白,可以记下这个问题,留待求师问友,暂时跳过去,先看下文,常常在读完全文后,前面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如果古文基础较差,读时速度应稍放慢,但要坚持读下去,不但增加了我国古代历史的知识,并可以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收到一举双得之效。如果古文基础较好,那就可以着重在取得历史知识方面。
《王力古汉语字典》,王力 主编
对于初学者来说,读旧史书首先要求读通,只有读通了,才能进一步作分析批判,从而得到真正的历史知识。《通鉴》是封建时代学者写给封建统治者看的,所以这一点更应受到重视。
读本问题,最好是看整部的,现在有了标点本,这方面的困难已经排除。如果只看选录本,一般地说,可供文学欣赏之用,从取得历史知识方面说,差距就太大了。
标点本《资治通鉴》
细水长流,持之以恒。有恒是完成工作的必要条件,读一部大书时也是这样。这个道理几乎是人所共知,但许多人不能坚持下来,所以最后特别提醒一下。
(本文原载《文史知识》1983年第9期,原标题为《怎样读〈资治通鉴〉》)
王树民
(1911—2004)
历史学家,武清县(今属天津)人,生于书香世家。1931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读书,受顾颉刚影响很大。建国后担任天津师范学院、河北师范学院史地系教师等职。主要著作有《史部要籍解题》、《中国史学史纲要》、《曙庵文史续录》;点校古籍《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廿二史札记校证》《通志二十略》《国语集解》;编校《戴名世集》《戴名世遗文集》等。
推荐阅读
《资治通鉴》(全二十册)
[宋]司马光 编著
繁体竖排
32开 平装
978-7-101-08112-1
588.00元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战国至五代期间1300多年的历史,向为史学界所推崇,在收集史料、考订事实、编排年月及文字剪裁润色等方面都代表了古代编年体史书的最高成就,是古代历史研究的基本典籍。点校本以清朝胡克家翻刻的元刊胡三省注本为底本,是史学界通行的整理定本。
《资治通鉴》(中华国学文库)(全十二册)
[宋]司马光 编著 [元]胡三省 音注
简体横排
32开 精装
978-7-101-09857-0
790.00元
中华国学文库本以点校本为基础,改为简体横排,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阅读的可靠版本。
《资治通鉴》(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十八册)
[宋]司马光 编著 沈志华、张宏儒 主编
简体横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4175-7
928.00元
文白对照本《资治通鉴》,原文以中华书局标点本《资治通鉴》为底本,权威准确;译文由人民大学、社科院、北京大学等权威学术机构的六十余名专家翻译,流畅生动,是适合普通读者阅读的《资治通鉴》读本。
欢迎留言
《资治通鉴》这部大书如何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之后的推送中我们会继续为大家精选学者们关于读“通鉴”的指导与看法。
您是怎样读《资治通鉴》的?有哪些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