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青鱼习性(青鱼是淡水主要品种)

青鱼属肉食性鱼类。体型大,生长迅速,最大重量可达70kg。

一、人工繁殖

1、 天然苗种或持有国家原种场生产苗种,天然水域择优收集的青鱼成体,再经过培育作为亲鱼。不能使用近亲繁殖后代作为亲鱼来源。

2、青鱼要求6龄以上,体重超过15千克,按雌雄比为1:1.5放养,亩放15~20千克的青鱼10尾左右。池底平坦,以沙壤土为好,保持水质清新,以投喂螺蛳、蚬、蚌肉为主,辅投少量豆饼、麦芽,定期加注新水及冲水,一般冬季每月冲水一次并保持水深2米以上。开春每星期冲水一次,4月中旬开始增加冲水次数,可2~3天冲水一次,以促进性腺成熟。搭配少量的花白鲢等鱼类。

淡水青鱼习性(青鱼是淡水主要品种)(1)

3、催产时间为5月中、下旬,水温25~28度。亲鱼的成熟度直接影响催产效果,鉴别标准为雄鱼轻挤腹部有精液流出,遇水后立即散开,雌鱼腹部膨大,松软有弹性,腹部鳞片较稀疏。可在4月中旬,拉网检查,对成熟度较差的,可注射LRH-A3~5微克/尾。

4、亲鱼发情到预定时间,把亲鱼捕起进行人工授精,授精时注意做到动作轻而快,精卵混合时,适当加注0.6%的生理盐水,延长授精时间,同时授精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溅入,提高受精率,正常受精率达90%以上。

5、将吸水后的受精卵投入孵化环道或孵化缸中孵化,水的流速以能把受精卵冲起翻滚为度,孵化用水应进排分开,不宜循环使用。鱼苗出膜后,水流应适当加大,以防鱼苗下沉窒息死亡,鱼种孵化24小时后,水流应适当减小。同一发育时期水的流速白天小于夜间,如天气反常,温差大时应适当减小,避免水流过大消耗鱼苗体力。同一发育时期水的流速白天小于夜间,如天气反常,温差大时应适当加大水流。

淡水青鱼习性(青鱼是淡水主要品种)(2)

二、苗种培育及运输

1、池塘面积2—4亩,水深1.5—2米为宜,进行常规清塘消毒。 放鱼苗前3—5日,每亩施粪肥200—250公斤,培肥水质,以便青鱼下塘后就有适口饵料。 放养青鱼乌仔5000—10000尾,调温后在上风处进行放养。 放养初期以肥水为主,培养较多的小型浮游动物供青鱼食用,中后期投饲驯化喂养,经过10天左右的驯化,大部分鱼均能上浮摄食,驯化时,投喂速度不宜过快。 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施用生石灰(20公斤/亩),调节水质,预防鱼病发生。

2、运输青鱼苗和鱼种最常见的方法是采用尼龙袋充氧运输。

三、成鱼养殖

青鱼可以进行池塘主养和与其它家鱼混养。

1、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水深保持在1.5米~2.5米之间,面积5亩~10亩,池埂坚实,不漏水渗水,阳光充足,池底平坦,淤泥较少。鱼种放养前清除池塘中过多的淤泥,经冰冻曝晒数日,加水30厘米,然后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溶化后全池泼洒,隔2日~3日经过滤注水后,再用茶籽饼每亩50公斤浸泡一昼夜后泼洒。同时要求具备动力电源,每3亩~5亩水面配备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1台,投饵机1台。  

2、 鱼种宜在2月底前后放养结束,因此时水温较低,鱼的鳞片较紧,拉网、搬运等操作鱼种不易受伤。每亩放养尾重1公斤的二龄青鱼种200尾~250尾,搭配尾重0.3公斤的鲢鱼种100尾、鳙鱼种50尾和尾重0.05公斤的乌鳢鱼种20尾。鱼种入池前用硫酸铜(用量8克/平方米)和漂白粉(用量1克/平方米)合剂浸浴20分钟~30分钟,或用3%~5%的食盐水消毒15分钟。

  

淡水青鱼习性(青鱼是淡水主要品种)(3)

3、选用粗蛋白质含量为30%以上的人工配合饲料,饲料颗径为4毫米,长度为颗径的1.5倍~2倍。可用木、竹板搭建一向池中心延伸3米~4米的投饵台,以驯化方式使青鱼集群上浮抢食。每天投喂3次~4次。定期向池中投喂些新鲜的螺蚌肉。   

4、每天早晚巡塘,检查水质,观察鱼情。6月~9月,晴天中午开增氧机1小时~2小时,阴雨天半夜开机,浮头较重时必须开机到天明。定期加注新水,6月每15天~2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1次(用量每亩15公斤~20公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