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书法优秀作品(王羲之书法赏析)

学习行书,始终绕不开的人物就是“二王”。不管您是业余书法爱好者,还是职业书法家,家里可能都有一两件王羲之的字帖。《兰亭序》《圣教序》《兴福寺半截碑》是学“二王”笔法无法绕过的名帖,但最近面世的一件作品,大有超过它们的势头,它就是王羲之行书《道德经》。

王羲之书法优秀作品(王羲之书法赏析)(1)

众所周知,《兰亭序》真迹下落不明,虞世南、褚遂良摹本加入了过多的个人风格,冯承素“神龙本”经过作者补笔之后,产生了不少的败笔;《圣教序》虽然经典,但经过上千年之后,保存并不完好,而且“碑不如帖”,很多笔法细节无法真实还原,《半截碑》更是如此。

王羲之书法优秀作品(王羲之书法赏析)(2)

所以在宋代,书法家们根据《兰亭》《圣教序》《半截碑》《十七帖》等经典法帖,最终经过集字、间架的重组,完成了这件行书《道德经》,它失传多年,直到最近才得以面世,书法史上绝无仅有,堪称“国宝级”行书。

王羲之书法优秀作品(王羲之书法赏析)(3)

这件作品有着显著的优点。其一,《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是道家最经典的文献,而王羲之醉心于道学与玄学,这可比《圣教序》集字宣扬佛教更加符合王羲之的本心。

王羲之书法优秀作品(王羲之书法赏析)(4)

其次,整部行书《道德经》,洋洋洒洒5126个字,不重复的字超过4000个,几乎是《兰亭》《圣教》《半截碑》的总和,是当之无愧的王羲之行书“字库”。我们日常能用到的字,这件作品基本上都有,所以,把这一件作品学透,再去看王羲之其他行书,会觉得豁然开朗。

王羲之书法优秀作品(王羲之书法赏析)(5)

此作从笔法、结字,再到章法,都力求还原羲之原作。在相同字的处理上,如“道”“之”“为”“可”,字字不同。王羲之的笔法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尖锋入纸,中锋行笔,绞转、内擫都非常还原,如“常”“妙”二字,笔画连绵、笔锋流畅,一气呵成。

王羲之书法优秀作品(王羲之书法赏析)(6)

在结字上,行书《道德经》力求方圆、长短、聚散变化,以多次出现的“同”字为例,有的转折凌厉干脆,有的转折处以弧线带过,时而方切,时而敛锋;再以“仁”字为例,左边的单人旁与右边的“二”字,中间有留白,疏朗通透,“观”字则间架紧实。这就是“外定内变,大开大合”,变化无常、尽得其势。

王羲之书法优秀作品(王羲之书法赏析)(7)

在章法上,此帖也颇有意趣。字迹大小错落,排布自然,字与字之间正斜搭配,比如“道可道,非常道”一句,横画向右上结势,而竖画又向左下倾斜,让每个字动感十足。通篇行气自然,字字独立但有一气呵成的感觉,这是宋人集字时,将上一个字的收笔与下一个字起笔进行了呼应处理。除此之外,字距疏密、笔画粗细、行笔的沉着与迅疾变化,都非常丰富。

王羲之书法优秀作品(王羲之书法赏析)(8)

学“二王”的字,是为了学其中丰富的笔法、结字、章法,进而直入魏晋,而这件行书《道德经》细节纤毫毕现,是一件不容错过的上佳法帖。

王羲之书法优秀作品(王羲之书法赏析)(9)

书法布局构成要素

书法章法的布局结构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体,要考虑书法整体的虚实和黑白的比例关系、疏密关系及空间关系,还要考虑整个书法作品中正文、题跋和印章3部分的关系。章法布局结构处理得好,整体书法变化多端、起伏有序、动静相生、上下呼应、和谐统一,才可以算得上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可见掌握好书法章法布局结构,既可以提高我们对书法艺术的审美情操,懂得如何去欣赏和评论一幅书法作品,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练习书法,写出一手好字。

书法中的点、线、面

从书法的形式感出发,笔画中的点画分离之处可以称为点,笔画连接延伸之处可以称为线,那么积墨厚重之处就是面。从书法的章法布局来看,单个的字体结构就是点,字体与字体相串成行则为线,那么行与行组合而成的整体画面则为面,这是在书法艺术两种不同层次上对点、线、面的理解。 点是书法中的最小元素,从抽象上来说,点就是位置,线与线交叉可以成点;从具象上来说,点就是画面中较小的元素,它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和变化,只是在画面的整体比例中面积较小而已。我们主要在意点的位置变化,因为点的位置决定了画面的整体布局关系和视觉定位。在点的表现上,大小的不同、疏密的不同,可以塑造出不同的聚散效果。按照不同的方向和轨迹,点也可以塑造出不同的韵律和节奏。 线在画面中是点的运动轨迹,它是有长度、有方向的,它是整体造型的基础。在形态上,线主要分为直线和曲线:直线是静态的,给人稳定平和、有规有矩、挺拔阳刚的感觉;曲线是动态的,给人柔美优雅、流畅舒展、阴柔动感的感觉。在线的表现中,疏密的变化和角度的变化可以塑造出透视的视觉效果,粗细的变化和虚实的变化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空间感更足。

面与点相比,在形态和变化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的区别在于大小。面就是画面中更大的元素,它在画面中占据了最大的比例,表现中强调形状和体积上的变化,一般面会是画面中的主体部分。面可以是具象的、规整的、理性的,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面也可以是抽象的、个性的、感性的,不规则、无边缘的。面的不同交叉和组合可以呈现出立体感,面与面之间的重叠、重复、深浅变化,可以塑造出不同的层次和空间。

王羲之书法优秀作品(王羲之书法赏析)(10)

书法中的字体变化

书法章法的布局结构在任何书体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篆、隶、行、楷、草等书体都讲求章法布局的变化。其中篆、隶、楷更多的是讲求严谨舒适、规规整整,较好掌握,而行、草讲求的则是虚实变化、疏密变化和对比统一,表现的方式更为突出和强烈,妙趣横生,它的运用看似无规律,实则有着更为深层的艺术规律。当这种隐藏的规律被我们熟练运用时,书法就犹如一首美妙的音乐,旋律优美、节奏流畅,也像一条河流,平淌处舒展平和,急湍处险峻急促,奔流处大气雄壮,书法的魅力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书法五体

篆书可以分为大篆和小篆;隶书可以分为秦隶和汉隶;楷书又有魏碑和唐楷之分;草书也有章草、今草和狂草之分; 行书可分为行楷和行草。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 5 种书体的不同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篆书是在甲骨文和金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行笔基本是中锋下笔,以直线为主,且多为方笔或圆笔,并没有出现笔画的变化。篆书的整体风格瘦劲挺拔、浑厚紧密,极富装饰性。在结构上,篆书整体规整严肃、布白均匀,所以在书写时比其他字体简单一些。按照风格上的差异划分,篆书又分为大篆和小篆

大篆出现的时间比较早,从大的范围来讲金文也属于大篆。受当时书写工具的限制,大篆的线条讲究变化多端、动静结合,布局讲究错落有致、趣味盎然。由于大篆演变自甲骨文和金文,所以金石味足,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总体来说,大篆的风格粗犷苍劲又圆润丰富,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刚柔并存。

王羲之书法优秀作品(王羲之书法赏析)(11)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时, “书同文,车同轨”的历史条件下,在大篆的基础上通过总结简化而来的,所以它不像大篆有那么多的变化。小篆的线条粗细统一、有矩可循、有规可依、一笔一画、规规矩矩,所以形成了一种形式美感,字体结构均衡合理、平稳严谨,布局整齐恰当,装饰性强。小篆整体风格典雅平和、流畅秀丽。

王羲之书法优秀作品(王羲之书法赏析)(12)

隶书形成于秦,成熟于汉,是为了适应更便捷的书写方式,将小篆进行简化而产生的。从隶书开始,书法有了真正的笔画区分:开始注重笔画间轻重顿挫的变化,从整体上删繁就简,字形结构由圆变方,趋于扁平;在书写笔法上讲求“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收笔飞动”;在结构形体上庄重沉稳。但是由于它的结构、笔法等比较统一,所以行笔时笔画时时重复,会形成一定的惯性,想要突破这种程式化的东西,我们应该在惯性中寻求变化。 隶书分为秦隶和汉隶,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秦隶作为从篆书演变过来的一种书体,还存有篆书的一点特征,形态变化较为丰富,具有一定的金石之气,更为朴实率真。

王羲之书法优秀作品(王羲之书法赏析)(13)

汉隶在秦隶的基础上发展成了一种成熟的书体,一些书法章法和结构上的东西也逐步规范。但是在风格上秦隶和汉隶是一脉相承的,呈现了气势厚重、恢宏雄健、凝重古拙,又不失舒展灵动和意趣多变之风。

王羲之书法优秀作品(王羲之书法赏析)(14)

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整体更加趋于简化,讲究横平竖直,追求和谐统一。楷书是被人们广泛认知和使用的一种书体,它的形成标志着中国书法艺术走向了成熟,它真正实现了章法、结构、笔法的统一。根据楷书总结归纳出的“永字八法”书法法则,是掌握汉字间架结构的良好学习范本,是人们学习书法常用的方法。 楷书的特点是笔法多变、字形方正、比例和谐,笔画明确清晰。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类,从风格上可以分为魏碑和唐楷;从大小上,可以分成小楷、中楷和大楷。 在这里简要说明魏碑和唐楷的特点。魏碑,通俗来说就是魏晋南北朝的碑文,其字体古朴厚拙,是一种从汉隶到唐楷的过渡性书体。

王羲之书法优秀作品(王羲之书法赏析)(15)

唐楷更加注重章法,字体端庄挺拔、开阔豁达,达到了一个书法艺术的高峰。

王羲之书法优秀作品(王羲之书法赏析)(16)

楷书在后来的发展中,由于社会的需求、官方的应用,形成了所谓的“馆阁体”。这种字体的程式化过于亚重,书写形式刻板,不讲求个性的发挥,所以我们在应用楷书的时候,要突破局限,多样性.变化性地去书写,做到不呆板、不刻意,动静结合,意融于字。

王羲之书法优秀作品(王羲之书法赏析)(17)

草书的随意性很强,结构高度概括,是一种极简的书法艺术。草书形成于汉代,用笔灵活多变、没有拘束,几乎可以任意发挥。在书写时,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注意顿挫轻重、虚实顺逆。但是任何事物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草书也不例外,不能在不考虑美感、节奏和韵律的情况下任意发挥。根据风格和时代不同,草书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3类。章草,其实就是快速书写、连笔概括而形成的隶书,它带有隶书的书风特点,尾笔波挑明显,单字笔画相互勾连,但是字与字之间不相连接,每个字都有各自的形态结构,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王羲之书法优秀作品(王羲之书法赏析)(18)

今草,又称“小草”,是在章草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除去了隶书的痕迹,笔画连绵不断、行笔流畅、刚柔相济。

王羲之书法优秀作品(王羲之书法赏析)(19)

狂草出现在唐朝,它是草书中最为狂放的,是将今草进行了夸张处理后形成的一种书体,具有狂放不羁、变化莫测、大开大合的特点,是一种脱离实用价值,但能抒情达意的书体。不难看出,这 3 种草书字体是一脉相承的。

王羲之书法优秀作品(王羲之书法赏析)(20)

行书,顾名思义就是“行走”的书法,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当行书更偏向于楷书,偏于端正平稳时,我们称之为行楷:而偏向于草书,比较放纵自由时,我们则称之为行草。行书的出现解决了楷书书写太慢和草书难以辨认的问题,它是顺势产生的。

王羲之书法优秀作品(王羲之书法赏析)(21)

虽然行楷更偏向于楷书,章法规范,行草更偏向于草书,章法随意,但是行楷和行草之间还是互相渗透、一脉相承的,它们的差别主要是一个“度”的体现。所以,这两种书体之间更多的是共性,在书写时大小相兼、有断有连、字字呼应。在布局上疏密得体,在整体中求多变,在节奏中求和谐。在笔画中,自然随意、勾连概括,追求书法的轻松活泼、虚实动静、气韵贯通。

王羲之书法优秀作品(王羲之书法赏析)(22)

行书可以一字多体,可以带有更多的主观意识和个性色彩,更易表情达意。无论是安详静穆,还是险峻澎湃、伤感悲愤等,都可以用行书来表达。

对于想学习书法,章法布局的重要性是任何事物都不可替代的,因为它是思想层面的理念,是要把控全局的,远比一些技巧重要得多。技巧达不到我们可以不断地去试验和尝试,而思想达不到,就无法与设计理念融会贯通,更谈不上表现服务对象的特性和艺术本身的美感,以及自己想表达的思想内涵和受众的审美情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