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先生评价庐山(黄侃喷子祖师爷)

胡适先生评价庐山(黄侃喷子祖师爷)(1)

现代社会,我们讲"喷子"这两个字似乎都带点贬义的味道,印象中喷子往往与才疏学浅,毫无逻辑性这一类的人挂钩,但在民国时期,有这样一位国学大师,把"喷"做到了一种境界。喷的人不敢还口,喷的人面红耳赤,连胡适这样的文学家都避之不及。鲁迅也常常自叹不如,他就是人称"三疯子"的黄侃。

黄侃人如其名,幼时便已经是才思敏捷,口齿伶俐,长大之后在文学的造诣上堪称无人出其左右。后来更是师从章太炎,成为了鲁迅的大师兄,在民国时期就已经是大名鼎鼎的语言学大师。

胡适先生评价庐山(黄侃喷子祖师爷)(2)

黄侃性格上恃才傲物,常常嬉笑怒骂,无所顾忌。为人也极其好色因此为人所诟病,曾有报社这样形容他:"黄侃文章走天下,好色之甚,非吾母,非吾女,可妻也"。因此,在民国时期以行事放荡不羁,为人疯疯癫癫而著名,更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放荡不羁,多段不伦婚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爱美之心乃人之常情,可黄侃在这方面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情场浪子,有野史记载,在其一生中黄侃的婚姻经历常达九次,真假抛开一边暂且不表。但能够确定的是在情感上,黄侃同样放荡不羁,经常视师生人伦无无物,干出一些惹人争议的事。

胡适先生评价庐山(黄侃喷子祖师爷)(3)

黄侃青年之时便已经崭露头角,在诗书上开始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因此被父亲的挚友王鼎丞所看中,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王鼎丞原以为黄侃是一个重传统,讲伦理的读书人,哪里曾想到其性格竟是如此浪荡,经常在青楼等烟花之地闲逛,让其大为恼火。一怒之下,使得这段婚姻最后也是以悲剧收场。

在这之后,黄侃倒是没有半分收敛,依旧我行我素,仍然在感情上极其放纵。黄侃同乡有一好友名为黄邵兰,黄侃曾当过她的老师。后来黄绍兰离开北京来到上海开学办书,他便随即求爱到上海,但那时候黄侃已经有了婚约在身,为了能够打动黄绍兰。他用了假名骗取黄绍兰和自己领结婚证书,因黄侃才华过人,黄邵兰答应了他的请求。

胡适先生评价庐山(黄侃喷子祖师爷)(4)

好景不长,黄侃回到北京之后,立马将这段感情抛在了脑后,在学校教书之时又迷恋上了自己学生的美貌。私底下偷偷交往,真是脚踏多只船。但偷情哪能长久,不日东窗事发,黄邵兰得知了此事,为此抑郁好久。最后自缢身亡,惹得汤国梨在《太炎先生轶事简述》一文中公开炮轰黄侃,指责他是一个:"有文无行,为人所不耻"的衣冠禽兽。

黄侃虽说在感情上有些放荡,但毕竟大多属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虽然作风不符合民国文人主可毕竟是他人家事。不过,黄侃在教育孩子上颇有点不拘一格的味道。在孩子的教育上一向严格,可惜大儿子因为肺结核英年早逝。让黄侃痛苦了许久,这也改变了后来的教育方式,不再像从前一样如此严厉,甚至有次还邀请自己小儿子同去青楼。尽管在那时文人去青楼寻花问柳,吟诗喝酒还是件雅事,但父子同去却是闻所未闻,也让黄侃儿子直呼荒唐。

恃才傲物,狂怼文人胡适

古人经常有文人相轻这一说法,尤其是越有才华,骨子里就更高傲。但一般来说双方都是止于礼,明面上尽管互相看不起,也不会做出指着鼻子破口大骂这样的粗鲁行为,可偏偏黄侃就是一个例外。

胡适先生评价庐山(黄侃喷子祖师爷)(5)

当时胡适和黄侃同在北京大学教书,胡适当时主张白话文,黄侃却坚决反对,认为文言文才适合社会。因此两人可以说是道不同不相为谋,黄侃也经常在公开场合宣传古文的种种玄妙和好处,对讲白话文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

不过两人既然同为北大教师,那便是同事,难免是低头不见抬头见。按常理来说,哪怕关系并不融洽路上打个照面总会寒暄几句。可黄侃就是个例外,一次,黄侃在路上碰见胡适说道:"你提倡白话文,不是真心实意!"胡适猝不及防:"为何?"黄侃心中暗暗窃喜:"你要是真心实意提倡白话文,就不应该叫'胡适之'。"胡适疑道:"那叫什么?"黄侃:"应该叫'到哪里去'!"说完了,黄侃哈哈大笑。扬长而去,只剩胡适在风中凌乱。

胡适先生评价庐山(黄侃喷子祖师爷)(6)

不但如此,黄侃还经常在上课之前调侃一下胡适才会继续教学,有次黄侃照常在课上向学生们讲授古文的种种奥妙,突然举了一个例子说道:假如胡适的妻子死了,他的家人打电报得这么说: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总共十一个字,要是用文言文,四个字就够了:'妻丧速归',整整省了三分之二的电报费。"足以可见,黄侃此人虽然满腹才华,但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上却是极为狂傲。

说起黄侃狂怼胡适的事例,那可真是三天三夜都讲不完,据黄侃学生回忆道,有次黄侃在课上讲谢灵运做官做到了秘书监时,突然想起了胡适写了两本书,一本叫《哲学史大纲》,另一本叫《白话文学史》,这两本都还没有写完。黄侃便说道:"昔日有谢灵运为秘书监,今日胡适可称之为著作监。"底下的学生一脸懵逼问道:何为著作监?黄侃:"监,就是太监的意思,书只写了上半部,'下面没有了',不是太监?"顿时学生们皆哈哈大笑。

嬉笑怒骂,结缘拜师章太炎

黄侃虽然在个性上跳脱而不羁,但自身的才华却是有目共睹,在民国文坛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因此受到张洞之的器重,资助黄侃来到东京留学,并在学校外租了间公寓没日没夜地学习。恰巧那时,章太炎也居住在此,黄侃正住楼上。

一次夜晚,黄侃内急来不及上厕所,竟然直接对着窗台外结下裤子飞流直泄。当时章太炎正专心夜读,突然闻到一股尿骚味直冲鼻子,原来尿液全部撒到自己身上,顿时破口大骂。这黄侃也是个不好惹的主,从来都是我骂别人,哪有别人骂我的道理。便立马回击,引经据典拐着弯骂,接连几个回合,双方才被房东劝了回去。

第2天, 黄侃从其他住户的口中得知,原来昨晚那人是章太炎,顿时大吃一惊。黄侃虽狂傲,可并非不知道好歹。章太公知名,他本人也是极为敬佩,因此毕恭毕敬地来到章太炎屋中向他请罪,两人也是不打不相识,就此结为了朋友。

胡适先生评价庐山(黄侃喷子祖师爷)(7)

黄侃跟着章太炎在东京学了三年,这三年来两人亦师亦友,黄侃敬佩章公在国学上的认知,章太炎也是惊讶于黄侃在这方面的悟性。黄侃虽然在小事上行事疯疯癫癫,但在大是大非,学究礼仪上点都不含糊。到了分别之时,黄侃认真地向章太炎行了跪师礼,磕了拜师头,成为了章太炎的学生。

黄侃与章太炎之间的师徒恩情,不可谓不深厚。1914年2月,章太炎因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而遭到了软禁。但是恰巧黄侃在北京教书,多方打听找到了恩师的下落,于是冒着生命危险前去探望。甚至怕章太炎孤单,主动留下来伴宿长达数月,但最终还是被警察驱逐。

胡适先生评价庐山(黄侃喷子祖师爷)(8)

逝于天命,寿终年满五十

1935年,黄侃五十大寿,章太炎自然过来贺寿。还什么高兴地送了他一双对联:"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成好著书",意思是夸赞自己弟子这50年来丝毫没有懈怠,几十年如一日勤奋苦读,希望在今后,能够继续保持这样的状态。

黄侃看完这双对联之后,却十分惊恐,因为在对联之中带有"黄绝命"这三个字。一语成谶,果然在同年的10月8日,黄侃因为酗酒过度,吐血而死。自此,民国一代国学大师就此陨落,也成为了章太炎一辈子的痛。

后世,对于黄侃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伤风败俗离经叛道。但也有人说他是不拘小节,尽管在黄侃的一生中做出很多为人诟病之事,但也不能全然抹杀他在国学上的成就。虽说,黄侃一辈子没有任何书籍出版,但依然不影响他成为名扬海外的国学大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