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简略(端午的来历有多种)

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简略(端午的来历有多种)(1)

01

又见端阳,又见端午,阴历5月5日,国人又沉浸在端午的氛围中,这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有了二千年的古老历史。

关于这个端午节的起源,说法甚多。其中,占主要地位,最令后辈接受的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的楚怀王的大臣。(公元前770-476年)

他同样也是一位爱国诗人。实际上,在面对强大秦国的压力下,他倡导繁荣国家,加强军事力量,以便于联合抗秦。

但是他的建议遭到了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结果,屈原被楚怀王废黜职务并被赶出都城。

在流放过程中,他著成了好几部表达他忧国忧民感情的诗作:《离骚》、《天问》和《九歌》。这些诗流传千古永垂不朽。

在公元前278年,秦军占领了楚国的都城。得知这个消息后,屈原写下了他最后一部诗作《怀沙》,在5月5日这天跳入汨罗江自尽了。

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简略(端午的来历有多种)(2)

02

为何纪念屈原定于端午,“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变成了“端午”。

《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午节的来源之说有很多,最主要是为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此说流传最广,最令大家接受。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简略(端午的来历有多种)(3)

03

另外还有:浴兰节说。据传,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屈原《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意为在兰草汤里沐浴,整个人沉浸在芳香里,使衣服如花朵般娇艳华丽、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此俗流传至唐宋时代又称端午为浴兰之月。

04

同时,恶日说也较为传播广泛。据查,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

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说法。这一习俗,自从战国开始流行迄至汉代盛行不衰。

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简略(端午的来历有多种)(4)

古人之所以认为五月是恶月,是因为农历五月气候潮湿,蚊蝇滋生。各种传染病高发易发。而古代医学落后,在农历五月出生的婴儿和产妇死亡率很高,《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

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其父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东晋大将王镇恶在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因此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先秦以后将此日均视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简略(端午的来历有多种)(5)

05

另外,端午节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的说法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赐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简略(端午的来历有多种)(6)

06

以上几种而我更觉得端午节,纪念爱国者屈原最让后辈认可,屈原为楚国而死。千年过去,屈原的坟头飘着爱国主义的旗帜,至今还在猎猪。

儒家认为,屈原为楚君而死。儒者再次用愚忠扼杀了屈原。自由主义者李劼认为,屈原为西周的封建制而死。

楚国是最后一个能阻止秦国统一天下的国家,先知屈原已经预知:如果楚被秦灭,天下将走向专制。这种说法新鲜,颇有道理,但终究有拔高之嫌。

没有迹象能表明屈原走出了儒家的范本,有能力意识到封建制在皇权专制面前的优越。屈原是为贵族而死。

西周建朝者姬姓家族,是西边一个野蛮小国的土豪,尽管商纣王残暴,但不等于殷商的贵族已经腐烂。

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简略(端午的来历有多种)(7)

在二位王子——伯夷叔齐眼里,周原的姬族没有资格替换殷商贵族,于是,他们在首阳山不食周栗而死(李劼认为他们为夏商的联邦制而死)。

而野蛮的姬族,经过几百年的浸泡,孵化为新贵。尤其西周,以"德"治国,以"礼″格局,讲究文质彬彬。

因此,即使到了春秋,贵族已经没落,但鱼死了架子不倒,没落得有板有眼,就像清末的八旗子弟一样。

他们参加大型歌会、诗歌会,以歌寄情,以诗会友,且贵且雅。孔子之所以能逆历史潮流,极力维护旧贵,跟崇拜旧贵的贵雅有绝大关系。

到了战国,更其礼崩乐坏、僭越成风,野蛮随意践踏文明。而虎狼之国——秦国,在屈原时代将一统天下。

而管着楚国三家贵族的三闾大夫屈原,尤为高贵。峨冠博带、谦谦朗朗,雅如幽兰,贵似香草,如何忍看贵被蛮踏、雅被野踩!诸国贵族已被蛮秦羞辱,楚国贵族眼见要蹈其辙,屈原心痛,高贵的灵魂倍受煎熬。

尼采宣判上帝死亡,是想推翻基督教的奴役。如果单从此方面理解尼采,则误解了尼采。

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简略(端午的来历有多种)(8)

07

人类在斗争中,怕死的成为奴隶,不怕死的成为贵族。当时德国民众已经奴隶化,尼来想用激进的贵族——超人,改变现状。尼采是西方贵族的最后代言人。

潮流不可逆转,贵族将要被野蛮人送进坟场。与其让野蛮葬送,不如让自己高贵地离开这世界。自杀,毁灭肉体,却保鲜高贵的灵魂。

尼采为高贵疯狂。屈原为高贵死去。所以我更推崇端午是纪念有爱国主义情怀的诗人屈原。

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多少仁人志士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立志要百折不挠地去上天下地寻求知音,去寻求理想中的人生之道……

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简略(端午的来历有多种)(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