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皆大欢喜内容概括(聊聊皆大欢喜中莎士比亚运用的对立写作手法)
《皆大欢喜》为莎士比亚创作生涯中第一时期的作品,与《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并称作莎士比亚四大喜剧,共同代表着莎士比亚喜剧创作的高峰。这一时期的英国发展迅速,资产与王权结成联盟,伊丽莎白女王赏专卖权予新贵族,旧贵族的势力得到打压,新兴资产阶级势力一路高歌猛进。时代背景下乐观主义、积极进取的社会风气在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为一部满足公众趣味、表达市民理想追求的喜剧作品,《皆大欢喜》具有代表性地表现出了莎士比亚喜剧独特的艺术风格。
《皆大欢喜》的故事情节来源于托马斯·洛奇的牧歌传奇《罗瑟琳》。它在1600年左右就受到伊莉莎白时代观众的欢迎,在18世纪浪漫主义运动发展之后,更是受到大众喜爱。
在《皆大欢喜》中,莎士比亚设置了一系列强烈的并峙的对立意象,并且在它们之中不断切换,达成一种脱离于现实的戏剧性效果。从人物形象的善恶对立,到场景的反差,再到整体层面的悲喜情节的交错,都给予了观众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值得我们去体会学习。
首先是对立的人物。在剧中,莎士比亚设置了数组人物的对立,其中最有强烈艺术效果的便是两组兄弟形象的对立,即被放逐的善良的公爵以及其野心勃勃的篡位者弟弟弗莱德里克,狠心的哥哥奥列佛以及其被打压的弟弟奥兰多两对善恶形象的对立。与此同时,又设置了一对互相友爱的女性,即罗瑟琳与西莉娅,与两对兄弟的反目形成对比。同为兄弟,品行反差的巨大与男女之间对待亲友态度的差异造成了极大戏剧性,也使观众能够更为冷静地思考剧中人物的行动,对其进行价值取向基础上的思考与辨析。
其次是对立的场景,在《皆大欢喜》中,我们可以看到莎士比亚设置了两个主要的表现场景,其一是在宫廷,其二是在亚登森林。亚登森林在《皆大欢喜》研究中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意象,历来被研究者们加以重点的分析,在文本刚开始,即第一幕第一场中,莎士比亚便借查尔斯之口描述了亚登森林的美好,“他们在那边度着昔日英国罗宾汉那样的生活。据说每天都有许多年轻贵人投奔到他那儿去,逍遥地把时间消磨过去,像是置身在古昔的黄金时代一样。”
正是在森林中,年轻人之间发生美好的恋爱、君臣之间进行友好的互动,也正是在森林中,奥兰多不计前嫌救了奥列佛,使奥列佛回归良知,两人重归于好。在戏剧中,莎士比亚多次对两个场景进行交错书写,蒙太奇一般将两个场景各自发生的片段交织起来,实现了时间与空间上对比强烈的转换,并在这种反复的切换中使观众感受到强烈的戏剧效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