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去装x最好(怎样分辨装X艺术评论)

怎样分辨装X艺术评论

2014-05-07 赵子龙 大家的ArtHistroy

怎么去装x最好(怎样分辨装X艺术评论)(1)

天底下有一种职业,特别奇怪。两个人有了不同意见就开始掐架,掐到最后互相问候对方全家,最后要公开约架的,就是艺术批评家。

其实,“批评”这个词是翻译过来的,确切地说应该叫做“评论”。其实要是古代叫“批评”也没问题,批是批注,评是评论,所以有金圣叹批《红楼梦》,胡三省注《资治通鉴》。但自从某位大人物说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之后,这词的意思就变了——只有错了才会遭到批评,变成了表扬的反义词。本编上小学的时候,被“批评”这个词虐过的心田,如同千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一片狼藉,至今一听“批评”就想到检讨和罚站,一听到“表扬”就想起“人家的孩子”。

我一直认为,把“评论”翻译成“批评”这个词,绝对算得上是人类重大失误之一,几乎等同于没让希特勒考上美院。从此以后,艺术圈搞评论的人们,当真是觉得自己代表了真理,每次看到自己不喜欢的或者自己不同意的意见,就会高喊“代表月亮消灭你们”。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有没有见到过那种写在画册前面的文字,艰难,晦涩,充斥着“后现代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现代性与潜意识”——恭喜您读到了当下“正宗”的艺术批评文章,嘎嘣脆,袜子味。

但是,本编以一个受害者的身份负责任地告诉您,这种文章不靠谱。文章是干啥用的?我们为啥要去看艺术评论?说到底是因为我们许多人不懂艺术,想借助文字解读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品的价值,好让自己能明白地作出判断。可是今天的艺术评论文章,比艺术家的作品更难懂,还不如让艺术家自己说说呢。

当下的艺术批评文章,主要分三类,两类不靠谱的,一类靠谱的。

先说不靠谱的。

类型一,抒情型。啥叫抒情型?就是说,你是一个艺术家,你画了几张画,你去找这位专家,给我写篇文章介绍介绍吧?这位专家说,行啊,一个字十块钱!您别惊讶,这圈里有点名气的批评家写稿子几千字几万块的有的是——人家就靠这个活着呢。贵就贵吧,结果他写出来了,您一看——老师,您这写的是我吗?搭不上啊!可不是吗,人家写的是看到你的话以后他的感觉是啥,是一篇读后感。

打个比方,你去买个东西不会用想看看说明书,结果一拿出来说明书,上面写的是:这黑色的喷漆让我想起来我小学二年级时我隔壁村的寡妇孙大脚的女儿王木耳的黑黑的辫子……谁特么问你这个了?谁特么管你这个?我是想让你告诉我这玩意怎么用啊……艺术批评家也是,你画的是合家欢乐,他想起铁窗生涯;你画的青春岁月,他想起来打工岁月……八十杆子打不着,还管你要钱,凭啥??凭啥我画了张画,你写你的读后感跟我没有半毛钱关系,我还要给你钱?

这种抒情型的批评家一般有个特点,就是本来不是学艺术的,而是学中文的,学诗歌的,学美学的。这些人文笔很好,读书很多,感情充沛,写小说行,但是写艺术评论就不行了,你会发现他根本看不懂画。我们说一种艺术的价值只有在历史背景中才能判断,但这些人大多没有学过美术史,所以他们判断作品的标准是感官好恶。他们进到艺术中来,说白了就是因为写艺术评论可以一个字十块钱,写哲学论文不赚钱,写畅销书又没那本事。

这种专家写的文章,情绪慷慨,充满叹号,看到一幅画就瞬间起了诗兴,上下五千年,佛儒礼道禅都能扯上,满天神佛飞禽走兽那叫一个眼花缭乱,用的词全是形容词,用的句式都是排比……尼玛,那不过就是一张油画水果而已啊,至于吗??

类型二,掉书袋型。和前一类专家一样,这种专家也看不懂画,但是懂理论。前一种人还比较可爱,有他至少能暖暖场,这一类就比较讨厌了。这类人是学道理出身(真特么扯淡,道理是学出来的?还就是学道理的人往往不讲道理)你想通过这种专家们的文章看懂艺术,你妄想吧。专家们的心思根本不在解读作品上,而是看到你的作品就想验证他的道理。这样的文章里面大量充斥着如下词句: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里,这张作品证明了………;根据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德里达曾经说过……,与尼采的话不谋而合……等等等等。

这类文章之晦涩之装逼之不好好说话的程度,让人蛋疼菊痒。你还不敢说,你要说,大湿,你写的文章我看不懂啊,他就来劲了:看不懂不是我的问题,是因为你知识结构不行,别特么废话,给钱!您别跟他较劲,这种人脑子是死的,他看到什么就想往理论上套,以为这就是学术。这种病不是一两天,医生治不了,只有城管和当兵的能治他。

还有一种掉书袋型的升级版,就是装逼找抽型。这种人要么是没文化,要么是学理论过度了,他来艺术圈不是写文章的,是挑刺的,真是来批评教育改造大家来了。这种批评家的特点就是,看谁都不顺眼,得谁都骂。你说城门楼子,他说几巴头子。

一般都是上个年代一起出来混人品不好,没人跟他玩了成了穷逼,于是产生了用文字报复社会的阴暗想法,假装成道德卫士,其实比某些软件还流氓,拿不起来放不下,走不粗去进不来。下饭馆偷牙签,上厕所不冲水,气人有笑人无,打小孩怕财主。文过不了办证,武打不过城管。没智商没文化没素质不道德不义气不开眼不要脸,接孩子三流学校,找老婆快捷酒店,人前铁骨铮,被窝看毛片。小孩脸,一言不合恨你三宿;猴子性,欺软怕硬有心无胆。一百块钱扔脸上让干啥干啥。

这种批评家数量不多,艺术圈也就是那么几个年纪大点的,开始还带着几个小流氓,后来小流氓发现跟着他没妞泡,就一哄而散。您要仔细分辨不难发现,见谁骂谁的,你别去管他,也别读他写的文章,他哪里有空给你解读作品,他就是发泄来了——连城管都治不了这病。

好的艺术评论,首先要通俗易懂。讲大道理容易,把大道理讲明白难,不讲大道理也让人心悦诚服更是难上加难。能用大白话把事情说清楚的,艺术家里面少有,评论家里面更是鲜见。写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让人读懂,不是为了装逼,也不是为了拿大道理欺负人——学点哲学术语就能欺负人了,两百块钱雇人照样揍得你朵朵桃花开。

老毛喜欢文雅写诗,但他要是用诗歌去发动老百姓,谁听得懂?他就很聪明,大白话,枪杆子出政权,打土豪分田地,老百姓一听就懂,就干革命。高手写文章并不会炫耀词句,而是朴实入心,让人受教也受的温暖,说白了就是有人情味。文章写得好的人,情商一定高,写文章就气势汹汹没有幽默感顶着一张严肃装逼脸仿佛五行三界都欠他的一样那种人,情商严重缺陷,那还能看得懂艺术里的敏感和酸甜苦辣。

好的文章,还要判断力准确,结论清楚,思路清晰。有些文章架势很大,文章用的词不是天地宇宙就是千古轮回,吓得人小心肝扑通扑通滴。但最后弄半天架势,你找结论,没有。开玩笑吧,,,教训我半天我以为能给我指条明路呢,感情白教训了啊??判断力好的人,思维必然是理性的,善于分析,一件作品交到他手里,他会客观分析,实事求是,不浮夸,也不唱高调。一篇文字看完,你能知道怎么办,能看到结论——尽管结论可能不完整。这种文章,是靠谱的文章,不虚,不欺骗,诚实。看这种文章之后,看官们会觉得时间没有浪费,实实在在学到了东西,有用。这就是肚子里有东西,有结论,自己能看懂,所以不需要虚张声势。

好的文章,读起来很温暖。文章最能考验人的情商,一句话怎么说让大家能幽默,怎么说让大家警醒,都需要功力的。前文说的那种不靠谱文章,言辞间你就会发现作者知识结构单一,来来回回用那些词,不会讲故事,只会讲道理。靠谱的文章,不仅能让大家读懂,而且能让大家感觉明白,亲切,不说教。越是这样的人,越不会把自己当专家牛逼哄哄挂在墙上。经历丰富的人能读懂人心,自然能读懂艺术,也就能用替人着想的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只要您别被大词吓倒,别盲目崇拜专家,一篇文字看三行就知道此人归位到哪里了。您记住,没有结论的人,不是他高深而是自己就没弄明白;文章别人看不懂的人,也不是他牛逼闪闪,而是他压根就不会写作文。

OurArtHistory

主编个人zhangran092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