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简答题(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3)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简答题(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3)(1)

扎扎实实的打基础,才是制胜的法宝哦~继续跟深蓝教师学习新的内容,来看看今天的核心知识点吧~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简答题(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3)(2)

教育学思想萌芽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这些人物你了解多少呢?

1.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他的学说对世界文化、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论语》是我们研究孔子教育思想所依据的主要资料。

第一,孔子创立私学,并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有教无类"的含义是不论贫富、贵贱以及"国别",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第二,孔子提出了关于教育内容的主张,他把所收集的历史文化材料,精心加以整理成"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学用书,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孔子道德教育的内容是以"礼"和"仁"为核心,以"孝"为基础。

第三,孔子的教学经验非常丰富,他所提出和实行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如下所示:

因材施教:实现因材施教的关键是对学生要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特点,在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按照朱熹的注解:"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就是说当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时教师才适时地诱导、引发,帮助学生打开知识的门扉,端正思维的方向,即"开其意""达其辞"。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的"助产术"还早几十年。

学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两者并重而不偏,是孔子教学思想中的一项重要原则。

由博返约:博学以获得较多具体知识,返约在具体的事物分析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形成基本的原理、原则、观点。博与约两者是辩证的统一,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时候就是要把复杂的知识系统化,把握住知识的核心。

另外,孔子还强调重视教育,提倡"学而优则仕",倡导尊师爱生等。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为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遗产,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

2.孟子

孟子名轲,是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从"施仁政"的政治主张和"性善论"的哲学思想两个方面论述了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得民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孟子根据对教育的作用的看法,确定教育目的为"明人伦"。

3.荀子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即通过教育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本性,使人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道德智能。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孟子比较强调"思",荀子则特别重视"学"。荀子把教学或学习的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

4.墨子

墨子的中心教育思想是兼爱、非攻。墨子的主张教育要培养"贤士",墨子为了培养"贤士",在教育内容上,除了以"兼爱"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外,同时重视文史知识的学习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5.《学记》

《学记》是《礼记》中一篇,一般认为是我国战国末期思孟学派的著作,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和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学记》在综合了各家长期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这是《学记》的精华所在。

(1)教学相长。"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2)尊师重道。"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3)藏息相辅。《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相互补充,《学记》指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4)豫时孙摩。这是《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后概括出的规律,包含四条原则。"豫"是预防,"禁于未发之谓豫",要在不良倾向尚未发作前就采取预防措施;"时"是及时,"当其可之谓时",要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及时施教;"孙"是指顺序,"不陵节而施之谓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循序渐进;"摩"指相互观摩,"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5)启发诱导。《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学记》云:"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但不能使学生灰心。

(6)长善救失。《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此外,《学记》还主张"学不躐等",即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同时,重视学生的学习,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6.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目的就是造就道德高尚、才能卓越的治国人才。在苏格拉底看来,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苏格拉底提出了广博的教育内容,在教育过程中,苏格拉底除了教授政治、伦理、雄辩术和处理公共事务与私人事务所必需的实用知识外,还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学科目。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苏格拉底形成了以问答、诘难、诱导为特征的谈话式教育方法,后人称之为"苏格拉底教学法"或"助产术",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即在谈话中,通过不断地追问与辩难,迫使受教育者意识到自己的谬误,进而从具体现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和本质,并上升到一般概念。

7.柏拉图

柏拉图是西方哲学史上继苏格拉底之后又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柏拉图提出国家应高度重视教育,并对教育阶段进行了明确划分:

教育的第一阶段:学前教育期;

教育的第二阶段:普通教育期;

教育的第三阶段:军事训练期;

教育的第四阶段:深入研究期;

教育的第五阶段:哲学教育期。

除此之外,柏拉图还重视对女子进行教育,他认为在承担国家和社会事务方面,女子与男子是平等的。美国教育学家孟禄曾评价说,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具有永恒的价值"。

8.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在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教育应"效法自然"的原理,并把儿童和青少年的生理作为教育实施的依据。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被后世誉为"希腊三哲",他们的教育思想对西方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9.昆体良

昆体良是古代罗马帝国时期著名的雄辩家、教育家。昆体良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善良的、精于雄辩的人",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他在代表作《雄辩术原理》中全面阐述了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一般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尤其是教学法的著作。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简答题(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3)(3)

真题回放

1.【2017上半年真题】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藏息相辅"等重要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大学》

2.【2016下半年真题】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3.【2014下半年真题】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理想国》

答案精析

1.【解析】《学记》成文大约在我国战国末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论著的著作,也被称为中国"教育学的雏形"。《学记》的教育思想有"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 "学不躐等"等。《大学》《论语》《孟子》以及《中庸》都属于四书。

【答案】B

2.【解析】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创立私学,并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有教无类"的含义是不论贫富、贵贱以及"国别",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另外,他的教学经验非常丰富,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由博返约等教学原则。

【答案】A

3.【知识点】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教育学思想萌芽阶段

【解析】《学记》是《礼记》中一篇,一般认为是我国战国末期思孟学派的著作,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和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论语》一书是孔门弟子辑录的孔子言行录,也记载着一部分孔子门徒的言行,是我们研究孔子教育思想所依据的主要资料。

昆体良是古代罗马帝国时期著名的雄辩家、教育家。昆体良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善良的、精于雄辩的人",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他在代表作《雄辩术原理》中全面阐述了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一般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尤其是教学法的著作。柏拉图是西方哲学史上继苏格拉底之后又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答案】A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简答题(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3)(4)

本文由"深蓝教师"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