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传柱:三十功名尘与土

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

如果说法院是一台组织严密、运转良好的机器,那每一名法院干警都是这台维护司法权威、保证司法公正机器上的螺丝钉。正是每一颗螺丝钉的用心付出,才使得百姓的合理诉求能够得到有效解决,才使得公民的司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螺丝钉里有手持法槌、维护正义的员额法官;有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司法警察;有默默无闻、耕耘幕后的行政人员;也有能力强劲、业务娴熟的法官助理。

今天的主人公,

就是一位已经在法院工作了35年的老干警

——牟平法院高陵法庭法官助理牟传柱。

牟传柱:三十功名尘与土(1)

用心审判

他是百姓心中维护正义的“牟仁杰”

自1987年参加工作,牟传柱一直从事民事审判工作,一开始是在院格庄法庭,后来服从组织安排调到了大窑法庭,2007年又来到高陵法庭。他的司法事业一直是在基层,对于基层审判,他有自己的一套“法宝”。他说,“干好审判工作,必须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才可以。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去搞审判,用心、用情去解决他们急难愁盼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让基层百姓理解我们的判决,支持认可我们的判决。”

还记得那是一个冬日的午后,牟传柱接到一位村书记的电话,说村里有一个赡养老人的案件需要调解,因为老人行动不便,所以想让法官到村里去。放下电话,安排好手里的工作,牟传柱马不停蹄赶了过去。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赡养老人的案件,但是里面却有很多的感情纠葛,让人剪不断理还乱。原来老人的儿子是早年间亲戚送养给他的,对待儿子,老人视如己出,一直当亲生的对待。但是老人脾气不太好,在教育儿子方面也缺少沟通与方法。随着儿子进入青春叛逆期,父子间的矛盾越来越多,后来儿子索性不再搭理老人。尽管如此,儿子结婚成家,老人也都出了不少钱。但是随着老人年龄增大,儿子却不愿意出钱赡养老人。他的理由很充分,当年其被送养时,并没有办理相关证件,父子间没有法律层面的赡养关系,而且老人脾气不好,住在一起会有矛盾,所以也就没有必要赡养老人。牟传柱听罢,耐心解释道,“你的说法不合情理,更不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牟传柱借古论今,旁征博引,把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故事说给老人儿子听,并旁敲侧击询问其在从小到大与父亲相处的过程中有没有类似的场面。想到过往的种种,老人儿子泪如雨下,当即表示今后一定会善待老人。老人也表示以后会收敛自己的脾气,多替年轻人考虑。一件原本村里调解了好几次都不成功的赡养案件,在牟传柱的努力下迎刃而解。而像这样的例子,在牟传柱的审判之路上不胜枚举。因为长期在基层伸张正义,为老百姓解难题,牟传柱就像电视里的狄仁杰一般,所以当地百姓亲切称呼他为“牟仁杰”。

老骥伏枥

他是同事心中以老带新的“牟大哥”

牟传柱:三十功名尘与土(2)

司法改革后,牟传柱接受组织安排从事法官助理相关工作。他没有任何怨言,他说,“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只要能为法院做贡献,做什么工作都是一样的”。他说到做到,依然坚持每天早上六点多钟就到法庭,打扫办公室卫生、写审理报告、制作法律文书,为一天的工作做准备。庭里的同事劝他在家多休息休息,但他却说,我年龄大了,睡觉少,不如早早来法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梳理一下一天的工作脉络。最主要的是咱们基层法庭直接面对村里的老百姓,他们都起早做农活,如果需要送达,必须早早去才可以。牟传柱的奉献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他的感召下,高陵法庭的多数干警都是早早到庭开展工作。

因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庭里安排牟传柱利用业余时间指导新进书记员,牟传柱欣然应允。“培训时,他总是和蔼可亲,从不训斥我们,针对我们这些‘小白’,他极有耐心,我们一遍不会,他就一遍又一遍地讲给我们听,一点没有不耐烦的意思,所以我们亲切称呼他为‘牟大哥’”,高陵法庭书记员丛榕如是说。“牟大哥”的好口碑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

一日中午,高陵法庭派员去观水镇送达相关文书,没想到警车因车胎扎钉,半路抛锚,这可急坏了办案法官。此时,牟传柱耐心安慰道,“大家别着急,让我来。”只见他娴熟地从后备箱拿出备胎,顶着烈日开始了换胎工作。虽然年近六十,临近退休,但是干起活来,牟传柱丝毫不亚于年轻小伙。15分钟不到,车子修好了,一点也没耽误当日的送达。像这样的事,每天都在牟传柱身上上演。无论是法庭的电话不好用了,还是某个机器坏了;无论是哪个案件特别难处理,需要安抚当事人情绪,还是需要加班加点赶案子进度,牟传柱都能化身“多面手”,冲锋在前,协助解决问题。有人告诉他,“你都马上要退休了,其实可以不用那么劳心劳力。”但牟传柱不这么认为,他说,“越是临近退休,我越是应该成为表率,领导让我以老带新,不仅是在业务方面,更是在做人做事方面。只有我们每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真正做到公正司法、司法为民,才能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在《满江红》里用这样一句话表达了他为国为民的初心。就像快要退休的牟传柱在接受采访时说,你们不要采访我,我只是法院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做的也都是应该做的事情。但是小编想说,只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牟传柱三十五年如一日,坚持奋斗在司法为民的一线,他这种持之以恒、一心为民、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的精神值得每一位法院干警学习、传承。

责任编辑 李蕾

审校 高涵

本文来自【烟台日报-大小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