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百景图限时探险驱散迷雾(世界第八大奇观)

□沈志权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一支威武之师正开拔前线。将士们或身披战袍,或紧束铠甲,或驾车列阵,或骑马挽弓,或徒步挥戈,他们神情严肃,步伐整齐,士气高涨……这不是一个古战场画面,也不是一个电影镜头,而是秦始皇死后为我们布下的一个庞大地下军阵,曾被法国总统希拉克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陵兵马俑。

江南百景图限时探险驱散迷雾(世界第八大奇观)(1)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徏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可知,秦始皇13岁登基之后,在统兵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同时,也在煞费苦心地经营自己的陵墓。秦陵背靠秦岭,脚踩渭水,左右由金玉两山护卫,“上具天文,下具地理”,面积达56平方公里。为防有人盗墓,秦始皇入葬后,秦二世下令将墓门关闭,把修墓之人悉数埋在其中,并在陵墓上面填土,“树草木以象山”。

江南百景图限时探险驱散迷雾(世界第八大奇观)(2)

2010年7月17日,西安,德国总理默克尔一行参观西安秦兵马俑博物馆。当天恰逢默克尔56岁生日。按照中国的生肖,默克尔属马。

1974年3月,秦陵东三里处的西杨村农民杨志发、杨全义和杨彦信在村南一片柿树林打井,当挖到2米深时,发现了红烧土块;3米深时,发现了陶俑的残断躯体;再往下挖,又发现了砖铺地面、铜镞、铜弩机,以及8个残破的陶俑。更为奇怪的是,这些挖出的陶俑开始是有颜色的,但不久就变成了无色,他们以为得罪了祖宗,吓得杨全义和杨彦信不敢再挖,收拾劳动工具立马逃回家中。杨志发则觉得,既然是自己挖出陶俑,就有义务把它保护好,于是装了两推车送到了临潼县文化馆。文化馆的同志一看不得了,不敢隐瞒,立即向上级文物部门报告,《人民日报》驻西安记者立即写了一篇稿子发在内参,李先念看到后立即作了批示。有关部门赶忙派考古队进驻西杨村,秦陵兵马俑逐渐浮出地面。

临潼县文化馆为表彰杨志发,奖给他30元人民币,但杨志发死活不肯要,后来文化馆只好把30元钱送到了杨志发的生产队,生产队又将30元钱折算成工分,分别记到了杨志发、杨全义和杨彦信的名头上。据导游说,临潼自从发现了秦陵兵马俑,旅游收入日进斗金,富了一方人民,人们也没有忘记第一个发现兵马俑的杨志发,过年写春联,也不忘写上“感谢老杨”的横批。据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直飞西安,登临古城墙,沐浴华清池,游览秦陵兵马俑之后,还点名要看看兵马俑的发现者,与杨志发合影留念,于是杨志发又成了世界名人。

江南百景图限时探险驱散迷雾(世界第八大奇观)(3)

陕西西安,游客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内围绕着一个兵马俑弓箭手雕像观看。

据介绍,目前挖掘开放的秦陵兵马俑主要有三个坑洞,有武士佣7000余尊,战车百乘,战马百匹,全由陶塑烧制而成。我们行走在坑洞警戒线之外,一路观赏着两千年前的大秦军人英姿:这些武士佣造型精美,它们脸型各异,神情各异,姿态各异,多以写实呈现。它们布成面向东方、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再现了秦军军容整肃、奋击百万的勇武气势,不仅展示了秦军横扫六国、所向披靡的威武强大,而且体现了当时制陶烧陶工艺的极高水平。

参观完秦陵兵马俑博物馆,用过中餐,我们来到边上一个文化市场。正转悠间,见前面有一堆人挤着,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有人签名售书,只听导游甲说签名售书者就是杨志发。细观签名售书者,穿着洁白的对襟衫,年过六旬,微笑,鹤发,脸膛红润细腻——不见陕北老农脸上那种刀刻般的皱纹,左手持一杆点着的旱烟袋,右手摇着一把黑色折扇,显得儒雅不俗。我们好奇,问:“请问您是……?”先生笑而不答;再问:“您就是发现兵马俑的杨志发先生?”先生悠然地吸了一口旱烟,慢慢吐出一串烟圈,仍然笑而不答;又问:“此书可是先生所著?”先生优雅一笑,轻轻点头。我们不禁啧啧:兵马俑居然把一个陕北农民熏陶得如此从容淡定、气度儒雅,真是神奇啦!于是拍照留存,于是掏钱买书。

江南百景图限时探险驱散迷雾(世界第八大奇观)(4)

2007年6月26日,香港,发现兵马俑的70岁农民杨志发。

走出文化市场,有人仍然处在见到杨志发的兴奋之中,情不自禁在相机里翻出杨志发的照片欣赏,此时导游乙凑了过来,说:此人不是杨志发,你想杨志发那么大年纪,连字也不识,怎能写书,又怎会在这里签名售书呢?弄得刚才翻看照片者把一脸的兴奋僵在脸上,像突然发现吃了一只苍蝇似的。其实,杨志发发现秦陵兵马俑,功不可没,当地人民颂扬他,当地政府供着他,都不为过。但商家借此盗名欺世以图利,愚弄游客,就有失厚道了,此与长安古风相去远矣!(图片由CFP提供)

作者简介:沈志权,教授,发表或出版散文、小说、文论、专著200余万字,现居杭州。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