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过去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心怀确信并且始终坚持)

也许有无数个理由说2020年“不堪回首”当这一年真的结束,我们仍不感到轻松,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对过去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对过去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心怀确信并且始终坚持)

对过去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

也许有无数个理由说2020年“不堪回首”。当这一年真的结束,我们仍不感到轻松。

疫情仍在持续,变局仍在持续。这一年,全世界经历了太多的错愕,太多的离别,太多的迷茫,以及,太多的撕裂。

刻骨铭心的变动往往会让人语无伦次。历来能找到一个词来为一年作出定论的《牛津词典》这次就食言了。他们的编辑只能选出3个新造词,而无法挑出唯一一个——Blursday,不知今夕何夕的隔离日;covidiots,拒绝接受疫情健康警示的蠢货;doomscrolling,从未间断的坏消息。缺了哪个,好像都不足以描述这一年的波谲云诡与万般无奈。

《时代》周刊索性在封面给2020打上了红叉——这在此前的百年历史上只出现过四次;红叉下面三行字:“The/Worst/Year Ever”。

“再没有哪一年更糟了”,这当然只是一家之言,背后的情绪却不稀见。“这个世界会好吗?”当我们目睹疫情催生出那些一幕幕或瞠目结舌、或司空见惯的乱象,当我们听到那些彻底舍弃理性、尊严、价值观的奇谈怪论大行其道,当我们发现人与人之间总是拉不开“社交距离”、却更难拉近“心灵距离”,当我们发现技术日益精进、却不知要将人类带向何方……我们似乎给不出答案。

这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最令人忧心的地方。常识日渐稀缺,共识似乎难觅,认同愈加艰难。这种忧心与无奈,写在报章笔端,写在社交网络,写在常常似电光火石的舆论场,也写在每个人的脸上。人们期待着一个答案,却似乎没有答案。

然而,陷在这种情绪里,永远得不到答案,也永远走不出很多人希望“再也不见”的2020年。如果说这个“不堪回首”的年份给人留下了什么教益,那么一方面,它迫使人们学会直面现实,另一方面又催促人们穿透现实。

我们需要寻找答案,需要让现实变得更好。这是落在每一个人身上的职责,事关我们如何与人相处、与社会相处、与世界相处、与时代相处。这种答案不会从天而降,而当我们开始努力,我们会发现,现实未必那么不堪,未来更不会那么黑暗。

相信未来,就一定会有未来。这不是盲从与轻信,而是一种基于常识、基于理性、基于历史大势的坚定信念。再大的动荡里,总有一些持久的东西,而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最重要的正是找到确信。

“从历史上看,不管遇到什么风险、什么灾难、什么逆流,人类社会总是要前进的,而且一定能够继续前进”,这是我们的确信。“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这也是我们的确信。动荡的一年里,这是中国一再传递的声音。

很多人在说,变局之下,“风景这边独好”。中国成功地控制了疫情,也率先实现了经济的转正,脱贫攻坚的历史承诺正在兑现,“小康社会”的千年梦想成真在即。从很多方面说,这都称得上奇迹。

但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这些奇迹背后,是多大的投入和付出。是什么在支撑这些投入和付出,甚至不惜承受一些特别的代价?

归根结底,是一种信念。

是对人民的信念,是对开放的信念,是对未来的信念,是对历史的信念。我们知道“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我们相信“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们懂得审时度势、坚定清醒,懂得在“倒流逆风”中拥抱世界,在“断供封锁”中自立自强,在“交流的无奈”中依然努力沟通。我们也终究懂得,“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而一切的目标,“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

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这不唯是今天的认知。2021年,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将迎来她的百岁华诞。一百年前,时局混沌,前路迷茫,筚路蓝缕的中国共产党人宣示自己的信念。一百年奋斗长路,有挑战,有付出,有牺牲,有势如破竹,有挫折困顿,有大浪淘沙,终于有一个又一个奇迹。

铸就这一切的是什么?终究是这样的信念,和由之积淀而成的信仰。

“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至为黑暗的一百年前,这番信仰的宣示,就像是一道光。有了这道光,黑暗、混沌、迷茫,都是可以穿透的东西。

一百年后的今天,世界斗转星移,我们依然需要这道光,也更有自信去发出这道光。变局并不可怕,挑战也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确信那些正确的东西,坚持那些正确的东西。

前路漫漫,挑战不止,坚持不易。但只要坚持,历史就一定会给予回报。

(解放日报 新年寄语)

来源: 解放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