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同类的灭亡而感到悲伤(复活与人类的悲欢)

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的重要作品《复活》写了一个故事。女主人公玛丝洛娃被聂赫留朵夫引诱怀孕而被赶出庄园,经过一番坎坷,为了生存她沦为了妓女,后又被指控杀人,流放西伯利亚。对于这样一个可怜的人物,法官和狱警当然没有流露出一丝同情,他们只把玛丝洛娃当作成是一个犯人, 旅馆的女茶房叶菲米雅-包奇科娃一口咬定一切罪行都是玛丝洛娃独自干的。公爵聂赫留朵夫作为陪审员出席了开庭。在法庭上他认出了玛丝洛娃就是当年姑妈家的卡秋莎,是自己的罪恶导致了玛丝洛娃的堕落,他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怀疑,内心受到了良心的谴责,然后做自己一切能做的来帮助玛丝洛娃,并放弃了贵族家的小姐,要同玛丝洛娃结婚。这是一个有关赎罪的精神复活的故事,特别感人。结尾玛丝洛娃并没有同意跟聂赫留朵夫结婚,并不是因为不爱,而恰恰是因为爱。

因为同类的灭亡而感到悲伤(复活与人类的悲欢)(1)

对于玛丝洛娃来说,她的悲剧,有一部分是公爵聂赫留朵夫造成的。后来聂赫留朵夫的赎罪过程是对玛丝洛娃悲苦命运的理解,他明白了、懂得了玛丝洛娃的悲剧和堕落的原因。但其他人不懂、不理解,他们咬定玛丝洛娃有罪。

鲁迅先生在《小杂感》里写到: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是的,悲欢是个人的感受,没有经历的人并不能感觉到,也不能产生共情。就像在医院里,一个女人的爸爸得了癌症,她哭了,但是医生和其他人看到她哭了,自己并不会哭。医生对生死看得多了,也麻木了。但是于个人而言,亲人得了重病,肯定会伤心、难过、惋惜,久久不能释怀。孙中山去世的时候,宋庆龄悲痛欲绝。而对于一些政要来说,他们可能觉得这恰恰是机会,死得好。所以,悲欢是个人的感受,不同的人由于经历、目的不同,悲欢并不相同,也不相通。

因为同类的灭亡而感到悲伤(复活与人类的悲欢)(2)

人心隔肚皮,人与人之间的不同、隔阂总会存在。每个人的内心总会有一些创伤。在时间的抚摸下,这些创伤会被慢慢消解,但有的只是被暂时压抑了、覆盖了。如果这部分伤痛能被很好地处理,那么人也会重新焕发精神、获得重生和复活。但如果伤痛郁积,变成仇恨,仇恨的情绪不断积累、放大,会产生反社会人格,从而酿成更大的悲剧。

一个社会总会被划分成不同的阶层。上流社会的人很难跟底层的人相处,轻视、冷漠、敌意等等在人与人之间大量存在着。富人不能理解穷人,穷人更不明白富人。这种隔阂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上升到意识形态上,表现在国与国之间,更容易爆发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是对人类文明的讽刺和摧毁,是国与国之间的冷漠、隔阂、对利益的争夺间接造成的。所以,人类需要反省。

人在精神上需要反省和复活。聂赫留朵夫反省了,他的反省、悔悟、道歉让玛丝洛娃的身体和精神都得到了复活,自己的灵魂得到救赎。列夫·托尔斯泰因为《复活》和农奴制的改革被称为“像上帝的人”(高尔基:《回忆托尔斯泰》)。被关进监狱的没被判死刑的罪犯如果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过自新也算是一种复活。

《论语·学而》一则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鲁迅先生说,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

现实的人难免会犯错,犯错了要反省,不要一错再错,酿成大祸。荣格说,向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清醒。我们应该保持清醒,不被糖衣裹着的炮弹迷惑。认清形势,放弃幻想,不忘初心,不断修炼自己,让精神绽放光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