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

每个人心里都有这样一座山

瑰丽壮观的极致风光

异彩纷呈的神秘传说

巧夺天工的匠心艺术

亿万年的地质演化史

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

一朝一夕 一点一滴

将这里雕琢成一部蔚为大观的厚重史诗

有多少人不远万里 风尘仆仆

只为亲眼一睹她的神秘容颜

或只为得到心理的某种慰藉

这就是五台山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1)

▲ 杨国军摄

请横屏观看 五台山 陈宝摄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2)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3)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东北部

东台望海峰 西台挂月峰

南台锦绣峰 北台叶斗峰 中台翠岩峰

五座山峰环抱而成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4)

▲ 图片来源“星球研究所”/制图陈志浩

1

清凉圣境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5)

▲ “华北屋脊”-北台叶斗峰 杨国军摄

去过五台山的人

都会感受到它的“高冷”

文学中将这种“气质”描述为

岁积坚冰 夏仍飞雪

地理概念的表述更为具体

最高处海拔3061米 为华北最高

“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

——《广清凉传》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6)

▲ 东台望海峰 陈宝摄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7)

▲ 西台挂月峰 杨国军摄

如果要真正破解这种气质的缘起

需要从遥远的过去讲起

25亿年前 地球上还是汪洋一片

五台山就悄悄展露峥嵘

漫长的地质演进中

“铁堡运动”“台怀运动”“五台运动”“燕山运动”

共同构成了“五台隆起”

“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

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

——《名山志》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8)

▲ 南台锦绣峰 杨国军摄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9)

▲ 中台翠岩峰 杨国军摄

高耸的海拔

使五台山虽与北京所处的纬度相同

但气候特征更接近大兴安岭

全年平均气温为零下5℃-10℃

台顶终年有冰

因此五台山被称为“清凉山”

寒冷的气候也为保存远古的基因提供了条件

古生物化石遗迹 冰川地貌 冰缘地貌

五台山忠实地记录着

远古地质演化的历史

因此五台山又被誉为“中国地质博物馆”

“五台山是地质学的天堂。”

——国际地质专家保罗·丁沃尔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10)

▲ 组成五台山的岩石主要为十几亿至二十几亿年前的变质岩 杨国军摄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11)

▲ 五台山顶“牛心石”(为地质历史时期寒冷气候中物理风化的产物) 杨国军摄

复杂的地形 多变的气候

也为动植物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存基础

海拔2600米以上

大部分区域为高山草甸

乔灌木组成的森林群落却“知寒而退”

只在山麓地带扎根

动物们则忽略了高差带来的不适

无论哪里都是栖息之地

五台山共有植物100科、386属、661种,陆生脊椎动物63科,149属,205种。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12)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13)

▲ 杨国军摄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14)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15)

▲ 杨国军摄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16)

▲ 清水河 杨国军摄

请横屏观看 远眺北台顶高山草甸 五台山融媒体中心供图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17)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元好问

独特的自然条件

还为五台山带来壮观的景致

东台赏云海日出 西台观皓月当空

中台看奇峰灵崖 北台览峰岭交错

南台花团锦簇 层峦叠嶂

每一处有每一处的妙趣

每一次是每一次的奇遇

2

佛山之首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18)

▲ 五台山 杨国军摄

作为佛教名山

五台山在今天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

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

世界佛教文殊信仰中心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然而追溯到这一源头的滥觞

却徘徊着两位印度僧人的身影

佛教传入五台山 普遍的说法始于东汉

公元68年

中国在洛阳建起第一座官方营造的寺院

以供印度而来的摄摩腾和竺法兰居住

两位高僧却为佛陀提到的“五顶山”所吸引

“五顶山”即为五台山

《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对金刚密迹主菩萨说:“我灭度后,于此瞻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有山,号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此,为诸众生,于中说法。”

两位高僧来到五台山后

认为其山形地貌与印度灵鹫山非常相似

又因佛经中讲到文殊菩萨在此演教

便产生了建寺弘法的想法

奏请汉明帝批准

五台山从此有了第一座寺庙 大孚灵鹫寺

也就此确定了其佛教核心

文殊信仰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19)

▲ 五台山殊像寺文殊菩萨造像 五台山融媒体中心供图

五台山在文殊菩萨的“加持”

不仅迎来了四方信众的朝圣

而且获得了历代帝王的青睐

北魏孝文帝 隋炀帝杨广

李世民 武则天

……

都与五台山结下不解之缘

《古清凉传》记载,盛唐时,全山寺院多达三百所,有僧侣三千多人。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20)

▲ 显通寺(初名“大孚灵鹫寺”) 杨国军摄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21)

▲ 显通寺无梁殿 王文君摄

五台山的盛名还远播海外

斯里兰卡 印度 尼泊尔 日本等国

僧人们也慕名而来 巡礼求法

“文殊信仰”成了东方各民族佛教徒的共同信仰

庙宇林立 香火鼎盛

五台山影响力的日渐扩大

使得统治者们意识到其背后的强大力量

开始将五台山作为怀柔天下 民族团结的舞台

最终也将五台山推向了皇家道场的尊崇地位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22)

▲ 大圆照寺牌楼 杨国军摄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23)

▲ 图中近处为大圆照寺(古称“普宁寺”) 杨国军摄

蒙古中统年间

忽必烈授命藏族高僧胆巴驻锡五台山普宁寺

成为五台山有喇嘛教之肇始

五台山自有寺以来皆为青庙的格局随即被打破

被视为五台山之象征的大白塔也是那时建造而成

普宁寺在明宣德元年更名为圆照寺

是五台山最早的黄教寺庙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24)

▲ 菩萨顶 刘永平摄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25)

▲ 菩萨顶康熙御制牌楼 焦瑾琦摄

真正将五台山黄教寺庙推向兴盛的是清朝

康熙一生五次巡幸五台山

乾隆皇帝六上五台山

嘉庆皇帝也曾声势浩大地驾幸五台山

清朝皇帝因西巡五台山次数之多规模之大

在清史中有“西巡盛典”之称

据记载,清代鼎盛时期,五台山共有青黄庙122座,其中黄庙25处,青庙97处,是内地唯一汉藏并行,青黄共存的佛教圣地。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26)

▲ 图片来源“星球研究所”/制图陈志浩

游牧民族的统治转瞬即逝

但藏传佛教就此在五台山扎根

汉 藏融合不仅改变了五台山佛寺的样貌

也将在文化 艺术中绽放出多元魅力

3

艺术宝库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27)

▲ 佛光寺东大殿外檐斗拱 杨国军摄

“珠联璧合地将自然地貌和佛教文化融为一体,典型地将对佛的崇信凝结在对自然山体的崇拜之中……一种独特而富有生命力的组合型文化景观。”———世界遗产委员会

2009年 西班牙塞维利亚

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

世界遗产委员会给予五台山极高评价

那一年 五台山正式入选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名录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28)

▲ 五台山入选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证书 五台山融媒体中心供图

五台山自东汉建寺以来

历代均有崇建

寺庙星罗棋布 殿宇鳞次栉比

荟萃了各个朝代的建筑和艺术特征

堪称“中国古建艺术的宝库”

迄今,五台山保持着北魏、唐、宋、金、元、明、清、民国八个朝代的寺庙建筑86处。

五台山

令世人震惊的

不只是建筑上的博大精深

更有雕刻 壁画 音乐 舞蹈等内容

也非同一般

龙泉寺汉白玉牌坊

结构紧凑稳健

形制刚健挺拔

雕工匠心独运

堪称石雕建筑艺术珍宝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29)

▲ 龙泉寺 杨国军摄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30)

▲ 龙泉寺汉白玉牌坊 宫爱文摄

南山寺石刻

内容之丰

数量之多

刻工之精

堪称全山一绝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31)

▲ 南山寺 杨国军摄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32)

▲ 南山寺石雕牌楼 王文君摄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33)

▲ 南山寺砖雕照壁 王文君摄

普化寺照壁

体量宏大

技艺精巧

造型独特

是五台山砖石建筑的代表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34)

▲ 普化寺 杨国军摄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35)

▲ 普化寺照壁 五台山融媒体中心供图

南禅寺唐代彩塑

造型丰富

线条流畅

神采如生

是国内外罕见的彩塑艺术瑰宝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36)

▲ 南禅寺大殿 杨国军摄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37)

▲ 南禅寺唐代彩塑 王文君摄

殊像寺明代悬塑

规模宏大

布局精妙

造型逼真

是五台山佛教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38)

▲ 殊像寺 杨国军摄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39)

▲ 殊像寺悬塑 五台山融媒体中心供图

佛光寺东大殿壁画

设色雅致

虚实相映

形象生动

是我国现存唐代壁画的典范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40)

▲ 佛光寺东大殿 杨国军摄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41)

▲ 佛光寺东大殿旁的祖师塔(北魏遗迹) 杨国军摄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42)

▲ 佛光寺壁画 樊文珍摄

菩萨顶金刚舞

起源于西藏的重大佛事活动

融宗教情节和舞蹈动作为一体

既体现了藏族宗教文化与内地文化的交流

也是山西五台山独特宗教文化的反映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43)

▲ 金刚舞 杨国军摄

五台山佛乐

两种佛教音乐的集大成

既有汉传音乐之意境深远

又有藏传音乐之华丽活跃

五台山佛乐被称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活化石”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44)

▲ 五台山佛乐 卢俊华摄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

历史不断在五台山续写华章

一寺一塔 一砖一石

都是王朝更迭

都是艺术接力

但真正深植于五台山的只有生生不息的信仰

4

历久弥新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45)

▲ “又见五台山”情境剧首演 宫爱文摄

1900多年来

五台山以其独特的强大能量

接纳着所有造访者

为无数信众提供了清修的场所

但 宗教之外五台山也有更为炽热的信仰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46)

▲ 五台山朝圣者 李旭光摄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47)

▲ 信众 杨国军摄

1931年“九一八事变”

五台山僧众自发成立“僧界救国会”

召集青壮年僧人 开展训练

准备随时报效国家

1937年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五台山成立佛教救国同盟会

捐财物 送情报 上前线

脱僧袍着戎装 举身赴国难

出家不出国

民族危亡之时

五台山不再是僧众一心清修的空门

也成为保家卫国的红色阵地

金岗库村成为了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石咀普济寺建立起了

敌后抗日根据地最早的银行

海会庵见证了

《人民日报》源头之一的《抗敌报》诞生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48)

▲ 毛主席路居旧址 杨国军摄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49)

▲ 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 宫爱文摄

五台山就是这样

摊开双手接纳世俗的无常

攥紧拳头抵御外敌的侵略

每一种都是修行

每一种都是信仰

如今

五台山早已成为蜚声国际的旅游景区

“世界文殊信仰中心”的影响力还在不断扩大

在“大五台山”发展理念的指引下

五台山风景区正通过打造

全国文明景区 卫生景区

平安景区 生态景区 智慧景区

五台山正成为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50)

▲ 首届中国五台山国际旅游月开幕 白炜明摄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51)

▲ 位于定襄县宏道镇无畏庄村的五台山机场 冯晓磊摄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52)

▲ 五台山景区高速路收费站 五台山融媒体中心供图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53)

▲ 五台山游客中心 资料图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54)

▲ “又见五台山”情境剧剧场 五台山融媒体中心供图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55)

▲ 五台山景区内道路 五台山融媒体中心供图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56)

▲ 五台山景区五星级酒店 五台山融媒体中心供图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57)

▲ 五台山素斋 王文君摄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58)

▲ 五台山人工湖 杨国军摄

“十四五”期间

五台山风景区

还将构建“一轴两翼”文旅产业新格局

全面疏解核心景区非核心功能

进一步提升核心景区“佛国净土”的文化景观效应

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服务效能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体系

进一步补齐公共服务缺失的短板

逐步培育新型文旅业态

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文化品质”

持续深化对外开放合作

进一步融入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请横屏观看 “又见五台山”情境剧 郭健摄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59)

闻钟声 烦恼轻

智慧长 菩提增

五台山

可以令无数人得到答案

一支笔

却无法回答什么是五台山

因为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五台山

五台山·名片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 请横屏观看 五台山台怀镇中心区 杨国军摄

详解五台山(这就是五台山)(6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