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为什么离开曹操(为何曹操还敢把张辽)
其实讲到李典,我想大家一定会想起另一个人——乐进。因为无论是在《三国演义》里面还是《三国志》里面,有很多战役他们都是并肩子上的。相对来说,乐进以勇猛闻名,李典以智谋见长,这一对搭档,可以说是相当完美的。
李典(生卒年不详),字曼成,东汉末年名将。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巨野)人。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尊敬儒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李典有长者之风,官至破虏将军,三十六岁时去世。魏文帝曹丕继位后追谥号为愍侯。
乐进(?-218年),字文谦,阳平卫国(今河南清丰)人,东汉末年名将。以胆识英烈而从曹操,随军多年,南征北讨,战功无数。
个人感觉,《三国演义》里面的李典,在性格上不如《三国志》里的李典,或许是篇幅太少。
演义里李典成为了和乐进一样在曹老板开张不久便来投的大汉,完全没交代李典身后代表着乘氏县李氏族人的背景。由于省掉了李乾和李整,李典在吕布入侵兖州时代表李家扮演的重要角色也削弱了。
李典年少时喜欢读书,不喜欢征战,最喜欢读的是《春秋左氏传》,还对很多典籍有所涉略,可谓饱读诗书。李典的伯父李乾,是当地的豪强,门下有食客几千人,李乾带领这些人投靠曹操,在寿张击败了黄巾军,又和曹操一起攻打袁术,讨伐徐州。
又出钱又出人,李典在曹操早期之时可谓是功不可没。然而还是那句话,李典被“演义”削弱过多了。
所以看演义,直到逍遥津之前,李典的形象就只有一个:曹老板带领一群猛将进攻了某地,出席的将领有:夏侯某、曹某、张某、乐某、李典以及其他诸多将领。没有独自带兵出征的样子,还不如刚投降不久的徐晃,能带着史涣到处游击几次。不过,李典的智商和指挥风格还不错,新野黑锅侠是曹仁,博望坡黑锅侠是夏侯惇,两次李典都恰好带着保留意见存在于战场,倒是显示了他沉着稳重。
202年,夏侯淳与李典等人奉命抗击刘备。刘备烧掉阵营撤退,夏侯淳见状立即追击,李典劝他说:“敌人突然撤退,定然有诈。且道路险阻,不能追击。”但是夏侯淳不听,执意带队追击,而李典则留守于后。夏侯淳一路追击过去,果然就遭到了刘备军队的埋伏,战况危急。李典早有所料,带着兵赶来救援,刘备见此才退兵而去。
这里足见李典确实是有一定谋略的将军。虽然李典的作用在“演义”中被削弱,不过他和张辽不和倒是符合史实。
《三国志 李典传》明确的记载了:“进、典、辽皆素不睦”。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乐进、李典和张辽向来都合不来。那么一向以善于用人著称的曹操难道就看不出来这三人的矛盾吗?事实上正是这样的安排我们才可以看出曹操用人的高明之处。
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三国志 李典传》
从这里也正是看出了曹操用人的高明之处,乐进、张辽、李典三人不和,但是这里面李典却是个有长者之风的人。曹操正是看中了李典身上的品质,才得以放心让这三人一同镇守在合肥。而他安排李典随同张辽出战,也是看出了李典是个不会以私废公的人,这样的人在危急时候是能派上作用的。
因此,李典在曹营中是位足够优秀的将领。不过,为何李典没能位列“五子良将”之中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刀叔来跟大家一起分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