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如何治理耕地污染(农业污染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关联分析)

茶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涵盖茶叶品种、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领域。秉承以人类为中心的理性生态伦理学思想,为复兴茶产业而努力。

生态农业如何治理耕地污染(农业污染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关联分析)(1)

用于综合量度农业污染的方法通常有如下几种:

生态农业如何治理耕地污染(农业污染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关联分析)(2)

一是从农业产出的角度直接实测,即通过统计主要农业污染物的实际排放总量,主要包括流失农药污染物、氮磷等流失化肥污染物、残留农用薄膜污染物以及其他主要污染物。

生态农业如何治理耕地污染(农业污染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关联分析)(3)

二是从农业投入的角度间接评估,即通过统计产生农业污染来源的使用总量(主要是农药、化肥、农膜投入量),结合各自因流失或过度使用而残留污染物的转化率来间接测算农业污染水平。

生态农业如何治理耕地污染(农业污染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关联分析)(4)

三是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角度,例如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等通过水体生化反应所需的耗氧量来评估污染状况,即首先利用化学氧化剂直接测量可氧化物质含量,再通过计算耗氧量来间接计算实际污染程度,此类方法用于评估水体污染程度,不作为主要研究角度。

生态农业如何治理耕地污染(农业污染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关联分析)(5)

基于投入层面。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及农业污染相关文献研究情况,鉴于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污染源的大量投入使用以及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过量或无效使用,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污染物构成农业污染的主要来源,在此认为属于农业投入层面的“污染导向型投入”。一般而言,生态农业在发展初期对以上三项污染导向型投入的依赖还难以摆脱,但伴随着生态农业理念逐步推广和管控政策的加强,上述依赖关系会出现逐步缓解甚至开始出现“脱钩”(Decoupling)现象,即农业效益增长与生态环境破坏之间相关性显著降低甚至不相关,此时的生态农业总体发展态势趋向良好。

生态农业如何治理耕地污染(农业污染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关联分析)(6)

基于期望产出层面。生态农业的期望产出一般通过年度农业总产值予以衡量。由以上分析可知,农药、化肥、农膜等污染导向型投入并非无缘无故产生,其投放使用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农业生产的正向产出,即通过减少病害、增加土地肥沃程度、改善农作物温度生长环境等不同方式来实现同一个目标,即提高农业生产总体效益。因此,这些农业污染导向型投入的实际总量大小取决于农业生产者如何权衡正向指标(期望产出)与负向指标(污染代价)之间的利害关系。可见,农业污染与生态农业期望产出难以建立相关程度高、逻辑关系强的量化关联,因此从非期望产出角度重点展开分析。

生态农业如何治理耕地污染(农业污染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关联分析)(7)

基于非期望产出层面。农业污染可通过若干类不同方法予以量化,该量化值即可作为评价生态农业发展水平的负向因子,构成评价体系中的非期望产出核心指标。在农药、化肥、农膜年度使用量已知的条件下,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肥料流失、农药流失、地膜残留系数手册》(以下简称“《污染系数手册》”),可测算得出相应的化肥流失量、农药流失量和农膜残留量平均水平。在整个效率评价体系中,显然此类负向指标产生越多,就越会拉低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本研究重点即是通过不同指标选择方式的实证比对分析,探讨是否纳入农业污染指标究竟对生态农业发展效率评价结果产生多大的影响。

生态农业如何治理耕地污染(农业污染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关联分析)(8)

综上所述,农业污染在投入层面和非期望产出层面分别对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的关键指标构成显著影响,这些指标具备充分的量化分析条件。以下将通过构建合理的评价模型,实证分析农业污染对生态农业发展水平的综合影响程度,并分解为生态农业效率层面(含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具体影响程度。

生态农业如何治理耕地污染(农业污染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关联分析)(9)

(安根团队摘自韩松岩等:农业污染对生态农业发展水平与效率的影响)

生态农业如何治理耕地污染(农业污染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关联分析)(10)

安根团队,20余位各领域农业专家,提供成熟的土壤恢复集成方案、生态修复集成方案、农残解决集成方案和生态农业社会化服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