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县城西梁姓起源(山西吉县----春秋时为屈邑)

平定县城西梁姓起源(山西吉县----春秋时为屈邑)(1)

春秋时期的屈邑

吉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总面积1777平方公里,总人口10.8万。

一、历史沿革

1、吉县在商祖乙时属耿地;西周称翟城,城址在今文城乡一带;春秋时为晋之屈邑,又称北屈,城址在今县城东北10公里麦城村;战国时属魏之屈邑。

平定县城西梁姓起源(山西吉县----春秋时为屈邑)(2)

秦朝时期的北屈县

2、秦朝时称为河东郡北屈县;西汉时仍沿用秦时旧称;王莽始建国元年(9年),改北屈称朕北;东汉时复置北屈县,隶河东郡;三国时期属魏,称平阳郡北屈县,北魏神䴥元年(428)废入禽昌县。

3、北魏延兴四年(474年),置定阳县,为定阳郡治。永安初置南汾州,治定阳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南汾州为耿州;十八年改耿州为汾州,改定阳县为吉昌县。大业三年(607年)废州,置交城郡。

4、唐为慈州治。五代唐改吉昌县为吉乡县,属金。金明昌元年(1190年)置吉州,属河东南路。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省吉乡县入吉州,初属平阳路,后属晋宁路。明属平阳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直隶山西省。

5、1912年废州置吉县。1914年属河东道。清雍正《山西通志》:“吉山在州旧城,半枕山麓,相传古不被兵。”县因吉山为名。1927年直属山西省。

平定县城西梁姓起源(山西吉县----春秋时为屈邑)(3)

今日吉县

6、1949年属临汾专区,1954年属晋南专区。1958年并入乡宁县。1961年复置吉县,属晋南专区,1968年属晋南地区。1970年属临汾地区。2000年属临汾市。

二、吉县为屈姓源流之一

春秋时期的屈邑,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吉县,是春秋时期晋国公子姬夷吾所驻守、居住之地,出产良马。这在史籍《左传·僖公二年》重有记载:“屈产之乗。”姬夷吾在周襄王三年(前649年)即位,是为晋惠公。在晋惠公留居在屈邑的庶支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屈氏,世代相传至今。

三、旅游景点

平定县城西梁姓起源(山西吉县----春秋时为屈邑)(4)

1、壶口瀑布。黄河流经晋陕峡谷,在吉县壶口一带河床突然下跌数十米,流水直泻,形成壶口瀑布——中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壶口一带,两岸苍山夹峙,把黄河水约束在狭窄的黄河峡谷中,河水聚拢,收束为一股,奔腾呼啸,跃入深潭,溅起浪涛翻滚。壶口瀑布的宽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宽度在30米左右时,汛期可扩展到50米上下,瀑布落差在20-30米之间。

平定县城西梁姓起源(山西吉县----春秋时为屈邑)(5)

2、人祖山。人祖山位于吉县城北30公里处,主峰海拔高度1742米。景区总面积203平方公里;以人祖庙为核心的主景区45平方公里。人祖山植被丰茂,珍禽异兽众多,人文底蕴深厚,历代遗存各种庙宇、神龛达200余座,代表是人祖庙(娲皇宫、伏羲殿)及第二战区抗击日寇的工事、碉堡、烈士纪念碑。

平定县城西梁姓起源(山西吉县----春秋时为屈邑)(6)

3、柿子滩旧石器时代遗址。是距今2万至1万年的一处原地埋藏遗址;柿子滩遗址群田野资料的石制品组合特征呈现了中国旧石器文化的西部风格,代表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之末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和黄河中游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

平定县城西梁姓起源(山西吉县----春秋时为屈邑)(7)

4、锦屏迭翠。锦屏山又称挂甲山。唐初秦王征战,路经吉昌,将甲胄挂于该山树枝,故名。旧志又云尉迟敬德挂甲。尉迟乃秦王征战从将。因该山系案山,林木葱郁,晨夕烟气氤锦屏叠翠氲。春夏花开馥香,宛若列锦影屏,故雅号又称“锦屏山”。1995年为配合壶口景点,将谢悉村坤柔圣母庙迂建于山之西侧。并增建钟鼓楼,风景遂为靓丽。丛林绿依依,花开香馥馥,晓阳夕照时,鸟雀喧啁,成为一处旅游佳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