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成语故事都在战国时期(成语人尽可夫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人尽可夫”指得是春秋时期的郑国发生的一件事情,郑国祭足的女儿雍姬帮助自己的父亲杀掉了老公雍纠的典故。

现代人都知道“人尽可夫”是用来形容女子行为放荡,是个男人都可以是她丈夫的成语,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词的本意并不是如此,而是在两千多年的口口相传中,逐渐改变了本意,其实人尽可夫这个词原本的意思是“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你的夫婿”,后面还有一句“但是你的父亲只有一个”。

为什么成语故事都在战国时期(成语人尽可夫有什么历史典故)(1)

“人尽可夫”这件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郑国,祭足是郑国的政治家及谋略家,在郑厉公四年,因为祭足掌握了国家大权,郑厉公害怕祭足对自己不利,所以就暗中指使祭足的女婿雍纠通过邀请祭足去郊外用餐的方式去杀掉祭足,但是祭足的计划无意中被自己的妻子雍姬发现了。雍姬发现之后也非常为难,一边是自己的丈夫,一边是自己的父亲,所以就跑去问自己的母亲“父亲与丈夫哪个更亲近”,结果雍姬的母亲就告诉雍姬“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你的丈夫,但是你的父亲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就是这样的一句话让雍姬幡然醒悟,将雍纠的计划和盘托出,这样祭足就提前做好了准备,并将雍纠给反杀了,并将雍纠的尸体扔到了池塘中。

为什么成语故事都在战国时期(成语人尽可夫有什么历史典故)(2)

“人尽可夫”的典故就是来自于雍姬这件事情,只是雍姬的母亲劝说女儿丈夫死了可以再找的话,不过之后再传播中,这句话的意思就发生了改变,成了形容女子放荡不堪,把任何人都当成自己的丈夫,跟实际的含义天差地别。

为什么成语故事都在战国时期(成语人尽可夫有什么历史典故)(3)

你知道成语“人尽可夫”有什么历史典故?与雍姬有什么关系? 欢迎留言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