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任法国王后(欧洲被处死的洛可可王后)

最后一任法国王后(欧洲被处死的洛可可王后)(1)

玛丽王后的画像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狱,爆发了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震撼全欧,历经几十年的大革命从一开始便出现了革命派和保王派。革命派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决心推翻千年之久的封建王权。波旁王室的路易十六,聚集在他身边的是仅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二的贵族和教士。他们竭力维护自己的一切特权、财富和荣耀。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革命派,则处于没有权力、备受压迫的状态,他们渴求改变现状。两派之间进行了殊死斗争。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之后,到1793年10月16日,玛丽.安托瓦内特也被处以死刑,死于断头台下,时年38岁。

身世显赫的公主

玛厢.安托瓦内特公主是以睿智开明著称的奥地利女皇玛利亚.特蕾西亚的小女儿,在维也纳宫殿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这位公主聪明伶俐,美丽迷人,举止优雅,温柔善良,活波开朗。但也有着普通女孩的缺点,轻率成性,贪玩懒情,不爱学习,知识肤浅。作为女皇的娇女,上天的宠儿,她也的确看不出努力有何必要。

哈布斯保王室和波旁王室,几百年来为争夺欧洲霸权而拼死搏杀。最终双方终于认识到,血拼只是让其他王室发展壮大,渔翁得利。路易十五和玛利亚.特蕾西亚女皇派人订立了一个奥法同盟。为了让这同盟持久有效,他们决定哈布斯堡和波旁两个王室建立血亲关系。

1766年,年方11的玛丽.安托瓦内特就已被选为人选,作为加固奥法同盟的女主人公下嫁给已经日趋衰微的法兰西王国路易十五国王的孙子,未来的路易十六国王。这不是一桩因为爱情而缔结的婚姻,而是两大帝国之间进行的政治联姻。

天真浪漫的公主出嫁

玛利亚女皇的公使向她提出警告,法兰西王储毫无天赋,智力有限,举止粗鲁。这样的警告,女皇也毫不在意,她只要女儿变成王后就够了。

对这笔国家之间买卖的浑然不觉的玛丽公主,,十三岁就已经出落得举止优雅,身材窈窕,无疑是个美人坯子。她在房间里、花园里和兄弟姐妹们游戏疯玩,很少读书学习。她十分巧妙地把她的老师们搞得服服帖帖,听她摆布。这个未来的法国王后已经芳龄十三,还不会正确地书写德文或者法文,最起码的历史知识和一般教养,也全都没有具备,着实让玛利亚女皇大吃一惊。尽管给她上钢琴课的老师不是一般人而是格鲁克 ,但她的成绩很差。得把这玩疯了的懒惰成性的女孩培养成一个颇有教养的淑女。

对于未来的法兰西王后而言,尤其重要的,是跳舞要跳得端庄高雅,法语要说得流畅纯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玛利亚.特蕾西亚王后聘用了享有盛名的舞蹈大师诺韦尔,和当时正在维也纳访问演出的一个法国剧团的两位演员,一个负责发音,另一个负责唱歌。

更为繁琐的事情是婚礼前的准备。困难的是,如何把法国和奥地利两国的宫廷礼仪和王室礼仪在这样种无比庄严 、富丽堂皇的典礼中融为 一体。凡尔赛宫和美泉宫的那些礼仪的神圣捍卫者们,夜以继地思考一切,弄得脑袋发烫;两国的公使们夜以继日地为每一份邀请进行谈判。

尽管法奥两国都迫切需要节俭,可是婚礼却依然被双方搞得极尽奢华。为了迎娶公主路易十五向巴黎的宫廷供货商弗朗西安,订制了两辆前所未有的富丽堂皇的旅行马车:精致的木料,耀眼的玻璃,车内铺上天鹅绒,车身画上绚丽的图画,四周饰以王冠。为王储和全部官廷侍臣制作了簇新的礼服缀以昂贵的珠宝。当时最负盛名的硕大钻石彼特,用来装饰路易十五在结婚典礼上戴的帽子。

玛利亚.特蕾西亚也以同样的奢华来装点她女儿的嫁妆:大量的花边就就是在麦欣编织的,使用最为精致的亚麻布丝绸和珠宝。 四十八辆六匹马拉的宝车,沿着挂满花环的大街缓缓驶去,气派庄严。从这一时刻开始,庆典一个接着一个:公开的求婚仪式,玛丽.安托瓦内特在圣经、十字架和燃着的蜡烛面前,庄严地放弃她在奥地利的各种权利,阅兵式,剧院装饰一新,在美景宫举行三千人的招待会和舞会。在利希滕斯泰因宫举行一千五百人的答谢招待会和晚宴。终于到了4月19日,在奥古斯丁大教堂举行代理婚礼,由斐迪南大公爵代表王储。到4月21日便是庄严隆重的辞别仪式,法兰西国王的车队拥载着奥地利大公爵小姐玛丽.安托瓦内特,穿过两旁毕恭毕敬夹道欢送的人群,驰向她的命运。

最后一任法国王后(欧洲被处死的洛可可王后)(2)

初见未来的国王

未来的路易十六国王,对年轻美貌的新娘居然毫无兴趣。这个身材高大的青年为性无能所困扰,洞房花烛夜并未成为两人婚姻的高潮,丈夫对妻子毫无柔情。这种状况持续多年,等到王储登基成为路易十六国王,依然没有变成名副其实的丈夫。国王无能已是公开的秘密,成为官廷笑柄,使王后蒙受羞辱,遭人耻笑。最后是大舅子,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亲自前往巴黎,说服路易十六动了包皮手术,才平息了这段令人啼笑皆非的插曲。国王由于性无能而产生自卑感 ,虽然他看不惯王后挥霍成性 、纵情游乐,觉得这些游乐有失王家体面 ,但是夜夜备受羞辱,于是他便完全听从于王后的意志,毫无反抗。

然而王后守着一个名不副实的丈夫,望梅止渴,情欲被煽起又压下,整夜受着青春的煎熬,这不自然的克制,使玛丽变得烦躁、懊恼,羞恨。夜里的失望使她渴求用别的方式发泄,燎起的神经只有用肆意的游乐才能得到平静。跳舞游乐饮宴观剧,往往直达清晨四五点。就这样,一个稚嫩的公主便逐渐变成一个骄纵享乐的王后。

最后一任法国王后(欧洲被处死的洛可可王后)(3)

玛丽开始奢华的宫廷生活

奢侈的洛可可王后

1773年,二十八岁的年轻王太子妃第一次进入巴黎城,城里万人空巷,欢呼、鲜花,盛况空前,玛丽.安托瓦内特深受震撼,写信给她的母亲,奥地利女皇玛利亚.特蕾西亚:“上星期二我经历了一次盛典,我今生今世都永远不会忘记:人们想象得出的一切荣耀,我们全都收到。但是感动我最深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可怜的百姓显示出来的柔情和激情。尽管处于沉重税收的高压之下,依然因为见到我们而欢欣鼓舞。人群如此众多,足足有三刻钟,我们进退不得。这次散步之后回来的路上,我们在露天的平台上又足足待了半个小时。我亲爱的母亲,我简直没法向你形容大家在这一时刻,向我们进发出来的爱和欢乐。在我们退下来之前,我们还向民众挥手致意,他们高兴已极。处于我们的地位是多么幸福啊,我们可以如此轻易地就赢得友谊。可是再也没有更加珍贵的东西了,这点我已经很好地感觉到,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可惜这位深受感动欣喜异常的王太子妃已经完全被玩乐所吸引。那些身处沉重税收的重压之下,还对她表现出柔情和激情的民众,渐渐被她忘怀。她把享受这千万民众的热爱当作她的权利,丝毫没有想过,权利也意味着义务。

逃离了凡尔赛官和官中令人厌烦的礼仪,玛丽.安托瓦内特可以依着自己的性子生活和享受,而在凡尔赛只为位子而活着。她兴致勃勃出入娱乐场所,定期造访歌剧院 、法兰西喜剧院、意大利喜剧院,参加舞会,出入赌场。最最吸引她的是化装舞会。在这里,在面具的掩护下可以无忧无虑地纵情欢笑,肆意享受。在巴黎可以纵情娱乐,乐享人生。

岁月流逝,1774年4月路易十五驾崩。王储即位成为法王路易十六。玛丽.安托瓦内特从太子妃升到王后,使她终于置身于众人之上,不再臣服于任何人,只听从她自己任意妄为的脾气。可是她并没有利用她拥有的权力和自由,像她母亲那样,作为王后赢得胜利,而是只想作为女人赢得胜利。于是她在之后的十五年里变成整个官廷最为时髦,最能卖俏,穿着最好,最为骄纵,尤其是玩得最开的女人,成为引领时尚的一代名媛,风姿卓绝叹为观止的洛可可王后。

最后一任法国王后(欧洲被处死的洛可可王后)(4)

奢华的凡尔赛宫廷舞会

这个年轻的王后,近小人、远君子,对母亲的忠告充耳不闻。两位年长的顾问和导师,也不能无休止地在王后耳边絮聒个没完。而那些精通诱惑灵魂、销蚀意志之道的宫廷大臣便乘虛而入,在王后身边恃宠而骄,牟取私利的“闺蜜”想方设法促使王后弄权,造成闺蜜干政。

她从未踏进过一家市民的住房,从未出席过一次议会的会议,或者参加过一次法兰西学院的会议,从未造访过一次医院、市场,从来没有试图了解她的人民日常生活的一星半点 ,与真正的人民和真正的巴黎擦肩而过。王后不懂民众与统治者的关系始载舟覆舟。二十年后,这对国王夫妇终于被人民所唾弃。

被唾弃的王后

玛丽.安托瓦内特做梦也没有想到,密谋叛乱者分布在卢森堡宫、 美景宫和凡尔赛宫里,其首领乃是路易十五的三位终身未嫁的公主、国王和王后的姑妈。因为年轻的王后大权在握,贪图享乐,三位年长的公主无人搭理,自尊心受到严重损害。等到王后越来越失去人心,三位公主居住的美景宫便越来越门庭若市,一切失意的贵妇,遭到贬抑的贵族,都在美景官定期会面,秘密制造中伤王后的谣言,在凡尔赛宫里广为流传。

与此同时,市民阶阶级受到卢梭的权力思想教海,英国也建立了一个民主的政府,参加美国独立战争后回到祖国的法国人,带来了大洋彼岸陌生国度的消息。在那里,社会等级和阶层的差别,通过平等和自由的观念被取消。新一代人看不惯法国的宫廷无能,政府衰败。路易十五时,情妇当政。现在代之的是玛丽.安托瓦内特不经意的“王后弄权”和“闺蜜干政”。

这些要求社会变革,寻求新制度,新秩序,对时局不满的革命派,聚集在奥里昂公爵的王宫里。这位公爵是和王室同样古老的支脉之后,王后伤害了这位平庸的贵族的虚荣心,阻止他获得法兰西海军元帅的权杖。感到深受侮辱的奥里昂公爵,决意反击,成为革新派、自由派的领袖。这支强大的队伍正万事俱备,等待进攻的信号,人人都认清了方向,知道了口号:反对国王!尤其反对王后!

革命尚未爆发,王后已被各种流言弄得声名狼藉。王后的随心所欲,国王的袒护造成了改革派攻击的诸多口实,杜撰虚构的王后秽行,竟成了街谈巷的话题。

在革命派和反动派之间还站着一个人。此人也是王后最危险的敌人,那就是她丈夫的亲弟弟,普罗旺斯伯爵,日后的路易十八国王。在路易十六无嗣的七年里,这位御弟一直做着“国王无嗣弟继兄位”的春秋大梦。可是王后紧接着一连生下两男两女,这位御篡夺王位的阴谋野心遭到沉重打击。他不得不在隐蔽虚伪的道路不动声色,强压住徐徐冒烟的嫉妒之火,一直等到革命爆发,他才活跃起来。他通到国外,不是干方百计地设法救他的兄地,而是竭力用快的宣言,使因居在国内的国王王后处境日益险恶。他借法国革命派之手把他的兄嫂侄儿送上了断头台。

奢骄的王后对这险象丛生的局面,并非浑然不觉,她也知道有不少攻击她的识刺诗文,她在给母来的信里写道:“我们生活在-个盛行讽刺小曲的时代,人们写这种东西攻击官延中所有的人,不论男女。法兰西的轻浮在国王面前也不止步,而我也未能幸免。”她的态度何等“活脱”,却不知这些仇恨和贪婪合作制造的卑鄙无耻的产品,成功地达到了它们预期的目的,便是玛丽.安托瓦内特无论是作为女人,还是作为王后,在整个法国都彻底为众人深恶痛绝。

在这期间,博马含的喜剧把贵族当成笑柄,把市民塑造得聪明伶俐,动据了千年王权贵族神圣的根基。而王后居然在她的独立王国特丽雅侬宫中上演《塞尔维亚的理发师》,并且亲自扮演女主人公的角色,法兰西王国的基石渐渐松动。

一面是王后的奢侈享乐,一面是法国人民啼饥号寒,民不聊生。于是民怨沸腾,革命的浪潮高涨。王后日渐脱离人民,最终变成孤家寡人。从开始受拥戴的年轻王储和王太子妃,现今变成民众唾弃、万民憎恨的国王和王后。正当轻浮的王后乐陶陶地醉心于宫廷歌舞剧,洛可可王后的轻歌曼舞之际,突然风云变色,响起晴天霹雳,革命的风暴终于爆发。

风云凸起的法国大革命

大革合爆发后.聪明人都急流勇退。王后旧日的游伴,国王的二弟阿尔托阿伯爵,官廷显贵都纷抛弃王后,逃往国外。费尔森伯爵是王后的挚友。他们两人在1774年1月20目的一次假面舞会上相遇,玛丽.安托瓦内特那时还是王子妃。以后他们的感情就在秘密中发展,无论是法国官延还是王后的敌人都不知道费尔森的存在。一直等到法国大革命爆发,王后的朋友们四下逃散。费尔森才在1789年8月底正式登场,出现在凡尔赛官。在以后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的日子里,费尔森成为王后唯一可靠的朋友和助手。1791年6月20日至25日,国王全家准备逃亡。整个出逃计划,都由费尔森一手操办。其中最惊险的一步是如何走出推勒里宫,登上出租马车,驰到巴黎城外。费尔森亲自担任马夫。出逃失败,费尔森又冒着生命危险,和国王王后一起密议,商讨新的营救计划,在王后卧室里和她单独待了一个夜晚。可以想象,这对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一直到国王被处死之后,王后被囚禁在重点把守的塔楼之中,远在国外的费尔森也没有放弃营救王后的努力。王后被杀之后,费尔森对王后的缅怀并未终止。

法国革命终于摧毁了暴政,砸烂了旧制度,开启了新时代。被轻视的第三等级获得自由平等的权利,法国发生了天翻地覆,令人欢后鼓舞的变化。“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人权宣言》的内容迅速传到欧洲各国。

这个革命受到欧美进步人士的热烈欢迎。革命政府宣布华盛顿、克洛卜斯托克和席勒等人为法兰西共和国的荣誉公民。黑格尔、谢林和荷尔德林听到法国革命的消息,在图宾根种下自由之树,围着自由之树欢呼舞蹈。席勒甚至一度打算举家迁往法国,足见法国革命如何深得人心。

然而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派明显地区分为两种典型:出于理想主义的革命者和出于怨恨愤懑的革命者。理想主义者,希望以市民阶级的统治取代贵族阶级的统治,用自由、平等、博爱取代千年王权。国民议会中占多数的吉伦特党人和雅各宾党人中的一部分便是如此。另外一种是长期以来日子过得不好的革命者,他们想对那些日子"更好的人进行复仇”,他们投机革命,提出极左的口号蛊惑人心,希翼夺得更大的权利,因为权利就意味着利益。这样一种状况,自然会引起革命派内部争权夺利的纷争。

果然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革命政府以“自由”的名义,把原来在革命政府中掌权的温和派革命者吉伦特党人罗兰夫人等送上断头台。罗兰夫人在临行前说出了一句令人震惊的名言:“啊,自由,以你的名义犯下了多少罪行!”

受到法国革命威胁的欧洲各国迅速组织起反法联盟,企图一举扑灭法国革命的烈火,法国的革命军队初战失败。内忧外患交相逼近,新生的法兰西共和国危在旦夕。于是巴黎和全国群情激愤,慷慨悲歌,热血沸腾。革命派中的激进分子越来越偏激,越来越嗜血 ,不计其数的无辜百姓纷纷成为恐怖行动的牺牲品。

其实革命派也并不是非要把国王夫妇置于死地不可。就是在这种群众歇斯底里大发作的情况下,1792年12月,开庭审讯路易十六。1793年1月16日,国民议会投票决定国王的命运,革命派本来只求废黜国王便算达到目的,大部分温和派吉伦特党人,前一天还决定不杀国王,在公开表态时,慑于激进派的压力和民众的激烈情绪,此时迫于形势也纷纷主张处死国王。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处死刑。

最后的王后风范

一向储懒成性、贪图安乐的王后,毅然决然地接受挑战。 国王逆来顺受,王后便挺身而出,变得出奇地勤奋好学,没有秘书,没有助手,一切都亲力亲为。和外界通信,接见来宾,制订计划,向外国发出呼吁,千方百计想夺回她丈夫和儿子。出逃屡次失败,王室的境遇更加困难。但是王后并不气馁。

玛丽.安托瓦内特这时候身上才出现了她的母亲玛丽特.特蕾西亚女皇的品质。未能很好地接受母亲的谆谆教导,此时的她却体现了家族的血性。她以女皇为榜样,临危不乱,临危不惧。命运的打击越来越沉重,国王被废,成为囚犯,旋即被处以死刑。国民公会继续囚禁遭到废黜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把她当作人质。奥地利皇帝并无通过交换俘虏,接回这位奥地利的公主之意。而保王党营教废后的行动一再失败,于是玛丽.安托瓦内特被移到关押死囚的贡西哀尔杰里监狱。

无耻文痞埃伯尔以革命政府的名义,对于王后这个孑然-身的女子施加完全非人道待遇,仿佛不如此便无以表示自己革命意志的坚定。他把不到十岁的王储和年仅十五岁的公主,全都从王后身边夺去,革命法庭准备对王后进行审判,埃贝尔罗织了大量的罪行,想出无耻的乱伦罪。这位奥地利的公主此时面临严峻的考验,才悟出“只有在不幸之中,才真正知道自己是谁”的道理,失去了王冠,才恢复了人的价值。无论是在囚室里,法庭上,面对看守,面对法官,甚至亲生儿子在埃贝尔之流教唤下,和她对薄公堂,她都表现出王室的尊严和才智,极力保持镇定,不失尊严,坦然接受命运的打击。作为王后,她是失败者,作为人,她变成了一出悲剧的主人公。

最后一任法国王后(欧洲被处死的洛可可王后)(5)

电影《绝代艳后》

2007年美国拍摄的电影《绝代艳后》,主演由我们熟悉的《钢铁侠》里小辣椒的扮演者,大家有兴趣不妨去看看,里面奢侈的凡尔赛宫,大量的奢华洛可可的服装,风格伟伦唯美, 让人叹服玛丽王后的骄奢生活!

最后一任法国王后(欧洲被处死的洛可可王后)(6)

来自网上的影片资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