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上最厉害的两首诗(觉得大诗人瞧不起自己)
千年文坛,才子的数量显然远超过才女。以致不少大男子主义者,常用一句“头发长,见识短”来说事。但事实上,史书上有记载的才女相对较少其实是有原因的。
首先,古代女子受教育的机会本来就少,除了一些如李清照这样的大家闺秀外,很少有人能请得起先生到家里教女子读书,而同男子一样进学堂显然就更不可能了。其次,其实民间并不是没有才女,只是她们很少有作品流传下来,毕竟对她们来说,不需要通过写诗词来获取功名、走上仕途。哪怕像李清照这样水准的高手,一首所写的词作也不过只有50多首,不是诗兴大发,人家根本不写!
平时不写,不代表写不来,更不代表作品没水平,这一点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这件事,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在其文艺理论专著《随园诗话》中,记载了自己与一位才女的趣事:
当时袁枚正在杭州任职,春日里的一天,天气不错,袁枚便想到游一游西湖。他将杭州城大大小小的才子才女们,都叫来了,摆下酒宴,准备与大家一起吟诗作赋。此时,有人提醒他,城中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才女没来,她叫张瑶英,是个小吏之妻,在当地很有诗名,于是袁枚便派人去请。结果瑶英却不愿意,还命人带了一首诗回绝他,诗是这样写的:
呼女窗前看刺凤,课儿灯下学涂鸦。
韶光一刻难虚掷,那有闲看湖上花?
这首诗的意思其实挺简单,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我一天到晚忙得很,既要陪女儿看窗户前的刺凤花儿,又要陪着儿子在灯下学画画,每一刻都不曾虚度,哪有时间陪你西湖赏花?
这诗虽然水平一般,但却让人很佩服才女的胆量,要知道袁枚当时已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而且又有官职在身,她却敢如此直接地拒绝,甚至认为陪儿女比赴他这个大诗人之邀重要得多!
这话自然扫了袁枚的面子,不过也让他对这位才女更加服气。为了让对方前来一见,他便用了招激将法,派人对她说:“娘子不来,怕作诗耶?”才女一听,觉得这是大诗人瞧不起自己。于是写了首更牛的诗回敬他,诗云:
酿花天气雨新晴,一片清光两岸平。
最好湖心亭上望,满堤人似水中行。
袁枚读完这首诗后,自然是赞叹不已,认为此女果然名不虚传。没多久后,瑶英安顿好孩子,也来到了湖心亭,与众诗友们共赏西湖美景,袁枚的激将法也算是奏效了。
我们仔细品赏一下瑶英这首七言诗,确实是很有水平的。首句“酿花天气雨新晴”一开篇就下笔不凡,春天里雨水充足,雨过天晴后,正是百花齐放时,所以诗人将这样的天气比作“酿花天气”。花就像世间的一曲清酒一样,在雨后初晴时,被造物主酿了出来,这样的比喻前人没有写过,新颖而又令人回味无穷。
次句“一片清光两岸平”,写的是从岸边远远看去,眼前的美景。“一片”和“两岸”两个数量词,写出了湖水的平静。
后两句的视角,更是清奇。雨后湖水上涨,几近与岸边相平,站在湖心亭上看岸边的人,都像是在水中行走一样。这种视觉差,若是没有亲身体验过,是很难想象出来的。诗人用14个字,不着痕迹地将它写了出来。湖水、行人、堤岸、亭子、春花、一起构成了一副绝美的雨后春景图,美不胜收!
仔细品读这首诗,从遣词上来看,字字精准,可圈可点。最重要的是,诗人对几个意象的描绘十分新颖。千年文坛中,写春景、湖景的作品不少,但这首诗从开篇的“酿花天气”,到落笔处的“人似水中行”,都令人眼前一亮。这样的笔力,大诗人袁枚自己都不一定有!
遗憾的是,像瑶英这样的才女,笔者却并没有找到她的诗集,史书上也几乎没有关于她的记载。若非袁枚把此事记录在《随园诗话》第十卷中,或许后人根本不知道文坛还有这样一个才女。通过这件事,我们其实就能发现,古代并不是没有才女,只是她们中的很多人被埋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她们无官无职,写诗的数量也并不多,所以被正史忽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她们的才情,至少在当时曾令不少男子都自愧不如。大家还知道哪些民间才女?欢迎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