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一个智慧(语言上的智者孔夫子曰)
图:unsplash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口无遮拦的人,他们好像天文地理、人情世故、社会内幕无不知晓。还经常夸夸其谈,乱评乱议,来展示自己无所不通。
曾经在面试中遇到过这样的人,一上来就说自己有多牛多牛,说得天花乱坠,硬生生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万花筒,其内在实质上空无一物。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种人是虚荣心作祟,为了让别人以为自己了不起,不惜编造谎言,夸大能力。
很多用人单位一眼就能看穿这种所谓的“面霸”,但也有录用之后才发现是一空壳子,要是古代,这样没有的人不死也得流放。
赵国名将之子赵括自由熟读兵书,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赵王重用他,但他从未上过战场,一上战场就只会“纸上谈兵”,理论与实际脱轨,最后导致赵军长平之战大败,四十五万赵军被秦军坑杀。
德谟克利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要使人信服,一句不是大话的言语常常比黄金更有效。”
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从来不会说大话。他们真正要证明自己的唯一方式,便是行动以后的结果。
2、真正有高度的人,都谨言慎行
图:unsplash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过:“谨慎是智慧的长子。”
国学大师钱钟书曾遇见一个铁粉,她是一位外国女记者,读了钱钟书的作品后,对他非常仰慕,执意要来拜访。
钱钟书向来喜静、不爱与人寒暄,可他若是直言拒绝,难免会有损两国情谊。
仔细考虑过后,钱钟书说:“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觉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认识下蛋的母鸡呢?”
委婉睿智的回答,不仅让女记者知难而退,还保全了两国的情面。
向钱老一样的人,他们往往和颜悦色,温文尔雅,总是温柔地对待他人,谦和地解决生活中的种种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让人感到舒服,身上散发出一种如沐春风般的美好。
而有些人说话很直,随性而发,开口伤人。还总找理由说:“我这个人很直,不会说话。”
你的每句话都体现了你的修养,不要用咄咄逼人的话语显示你的强势。尊重是相互的,你对别人的态度决定了别人对你的态度。
没有人愿意通过连你自己都不在意的言行,去发现优秀的内在。
3、祸从口出,察言观色是一门艺术
图:unsplash
人,常在不同的状态下,说话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
心情愉快的时候,看事看人也许比较符合自己的心思,说话时赞誉之词可能会一些;心情不好的时候,讲起话来难免会愤世嫉俗,招来很多麻烦。
这便是所谓的“祸从口出”,司马迁因一句话而惨遭宫刑,唐朝宰相上官仪因向高宗谏言废后而被抄家,诗人刘禹锡遭遇三升三贬也是因为豪放写诗……他们都基于自己的情感和立场,不懂得察言观色、三思而后行。
一句话,可以让温热的心瞬间坠入冰窟,可以切开冰封的心。
《战国策》里有一则《触龙说赵太后》,讲的是赵太后执政时期发生战乱,危急关头齐国愿意提供帮助,但条件是让赵国太子到齐国做人质。
赵太后溺爱太子不肯答应,可有些大臣却一味地犯颜直谏,惹得太后暴怒。
深谙说话艺术的触龙察言观色,先是转移话题问起太后的饮食,随之讨论起疼爱子女的事情,最后提及王位继承问题,说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
不知不觉中,太后怒气全消,明白太子需要经受磨难方能继位的道理,心甘情愿地安排了太子去做人质。
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是一团温暖的火焰,也会成为一把杀人于无形的刀。
4、言之有物,语言是一个人的软实力
图:unsplash
子禽曾向墨子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
墨子答道:“苍蝇、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然而没有人去听它的。你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震动,人们早早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
一昧喋喋不休的语言是苍白的,言之有物,不仅能增添个人魅力,还能赢得更多成功的机会。
成就大事的人,都善用“巧劲”,他们说的不多,却句句在理;他们做的不多,却步步到位。
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游说六国入秦。得到秦惠王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曾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灭掉一个国家。
美国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15%靠的是专业知识,85%靠的是说话办事的能力。”
比如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在创业初期,只用短短6分钟就拿下了亚洲巨富孙正义2000万美金的融资。
人生如棋盘,言行如走棋,最终的赢家,一定属于那些“会说话”的人。
孔夫子说:“敏于事而慎于言”,生活中,我们也要做到不说大话、察言观色、谨言慎行,最后言之有物,做一名语言上的智者。
来源:微信公众号“纸张之上”(ID:niukou2019)
作者:纽扣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