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王晶谈李连杰(王晶自传中对真实的李连杰描写)

总之那时台湾市场大旺,这些台湾片商人人扩充,令香港片商极度心雄,也一度膨胀五条院线,嘉禾一条、新宝金声两条、加上罗杰承的永高院线,与黄百鸣的东方院线,可谓热闹到极当时拍的电影,除了我擅长的赌片、笑片之外,更大拍古装武侠片这全因徐克监制,程小东导演的《东方不败》影响 《东方不败》原是《笑傲江湖》的续集,《笑傲江湖》只是一般收得,而且成本极高[因胡金铨拍好的,徐克全部重拍,等於拍了两部,并没赚钱],续集由许冠杰换上李连杰演令狐冲,大家并不兴奋,所以预算不高,约二千多万,但在台湾过年档上映,居然狂收,但香港却决定留到暑假才上 当时我正准备开拍周星驰的《鹿鼎记》,由於好奇,打电话问施南生小姐借来看,施小姐十分好人答应了我在星期天早上一个人去电影工作室看,他们只留下一套拷贝,我自己在剪片机上装片睇睇了十分钟,已经头皮发麻,遍体生寒,脑子裏只有四个字: 劲到飞起 武打巨星 谁都知道,功夫片是华语电影的王牌能令欧美观众马上感兴趣的中国题材,离不开功夫令欧美人士认识功夫片的开始,其实并非李小龙,而是邵氏出品,由罗烈主演,韩国导演郑昌和导演的《天下第一拳》,此片打斗在今日看来非常水皮[其实再看李小龙四部片也可以看到无数穿崩镜头,但李小龙的Showmanship依旧无与伦比而已],一拳可以打穿肚狂喷血那种 然后就是王羽自导自演的《龙虎斗》,最后决斗是在日本拍的,因为要有雪值得一提的是此片副导演是吴思远,王羽由头演到尾,相信此片百分之八十是吴思远拍的,此片反而相当可观后来吴思远的《荡寇滩》与此片风格极近,也是一部出色的功夫片,奠定了他后来一系列功夫片的基础 好打的人没有红 一九七一年《唐山大兄》横空出世,李小龙三脚为中国功夫片打下了如画江山,但他七三年就死了,一时群雄并起,人人以为李小龙死了就是我叻哂,所有武馆师父都成了主角,结果全部失败,其实他们全部想错了,李小龙死后,所有观众都是这麼想的「:李小龙咁好打都死得咁化学,你地算老几?」 结果很多真是好打的人没有红,包括了韩国打星刘忠良,台湾的谭道良、何宗道;以及香港后来成为大制片家的向华强,这些人现实生活中真是一个可以打低四五个但观众要看的是视觉上的刺激,而非真是要睇打死人,所以都没达到大红大紫 五年后,一个在银幕上非常好打,现实生活中都没怎麼打过架的人红了 选择躲藏而非对抗 成龙,《蛇形刁手》、《醉拳》令所有人疯狂了 他证明了观众要看的是刺激好睇而非残忍,他的观众群比之前的功夫片大大大扩阔了,女人孩子也觉得好看这两部片导演是袁和平,我们的「八爷」[再提一次这掌故,袁师父少年时与七位电影人结拜,大哥是道具王大丧,他最小排第八,后来人人叫他八爷,其实他花名叫「大眼」,成龙叫「大鼻」] 这两部片的出品人监制也是吴思远,今天的电影工作者总会会长,国内 UNE院线的老板在七八十年代,他是推动独立制作功夫片的舵手 我拍《城市猎人》时,跟成龙相处半年,发现他是个性格善良的人,很难会打架,听说他爆红之初,饱尝被黑道压迫之苦,他选择躲藏而非对抗,后来他也一直是个好玩努力的大孩子,绝不好斗,所以在打星之中,他并非在真实生活中打得的人 那真实生活中打星谁打得呢?甄子丹可以算一个;洪金宝嘴上有一道深疤,遽闻就是少年打架时被人爆樽伤到的;梁小龙的传说更劲,说他被八个持刀杀手伏击而杀出重围;陈惠敏是全港拳击冠军;陈观泰是东南亚武术冠军[是打擂台那种,不是表演]这些都是真好打 唯一想打架的一次 但我真正想写的,是另一个一世人未打过架的的武打巨星—李连杰他是中国五届全国武术冠军,但是表演武术,即是一个人演练,以难度为标准,而非要打倒对手他亲口对我说,一世人唯一想打架的一次,是他妈妈在街市被人欺负,他气愤之下跟师兄弟想出去报仇,但最终也只口角而没动武 我第一次见他,是在一九九三年过年前两位向先生把我叫出去跟他午膳我对他的第一个印象,是个拘谨、在努力扮老成的少年当时他已拍了三部黄飞鸿,完成了自己当老板的《方世玉》,已成巨星但我在他脸上看到沧桑,令我马上想起了一年多前,他的前经理人在办公室门外被人一枪毙命的可怕往事…… 2191. 李连杰的压力与辛酸 在那一顿午膳中,我看得出李连杰眼中的疲惫,这不是一种肉体上的疲惫,而是心灵的疲惫这一年我们合作了三部片,其中两部同时拍摄,在极冷的北京,经常日夜组,他也没哼半句后来我知道,他在拍摄《少林寺》开始,这十三年的岁月中,经历过的打击真不小 他和两位向先生谈的非常愉快,很快我们就开拍了《黄飞鸿铁鸡斗蜈蚣》,本来老徐珠玉在前,我接著拍下去是有点不智,但《黄飞鸿》是我们小时的偶像,我父亲王天林也拍过两集特别之处是他的黄飞鸿并非关德兴,而是另一位粤剧名宿白玉堂[尤敏之父],叫《黄飞鸿义救海幢寺》我的想法是一个导演未拍过黄飞鸿故事,就总好像拼图中缺乏了一块,死就死吧,一拍心口就上了 工作态度一流 跟那麼多功夫巨星合作过,我对李连杰的感觉是「甫士之王」对打之前的起手式及接触后双方分开的防御姿势,我敢说李连杰认了第二没人敢认第一,靓到绝,好睇到爆中间的打斗好唔好睇就要靠动作指导了,如果度招不好看,神仙去打都唔好睇 他的工作态度一流,从不诈型,生活朴素得可怕,偶然有空喜欢打麻将,但细到你唔信,麻将脚是化妆阿姐服装阿姐们,志在过瘾,几乎全无其他娱乐 在跟他的相处中,我听到不少有关他的经历,在当运动员时的辛酸,不可不知,他拍《少林寺》、《少林小子》、《南北少林》时,因是国家体委的人,每天只有一块钱人民币工资,但打到天昏地暗,全身是伤试过清晨六点已在冰冷的城墙下准备好等拍戏,导演十二点才出现,带著美女在城墙上看了看,就宣布今天不拍了 韧带硬生生撕裂 拿了五届冠军,上头安排了他去拍戏,事前声明不须参加第六届了,但拍完回来,有高层仍认为他非参加第六届不可,在毫无足够准备底下,在练习时他的韧带硬生生撕裂了,休息了一年你猜是意外还是什麼?我想,如果不是意外的话,那真是好痛……好痛……好痛的感觉…… 《南北少林》后,自导自演《中华英雄》失败,还被鬼佬打到内脏移位,幸得一位奇人阿姨救了他再赴美国先拍徐克的《龙行天下》,再拍罗维的《龙在天涯》,都票房不佳后者的第二男主角还是周星驰[当然是未红前拍的]幸好这一部《龙在天涯》在三藩市拍摄,女主角是命中注定的Nina利智,总算不是一无所获 直到《黄飞鸿》一二三集得到巨大成功,奠定成为成龙洪金宝外又一票房功夫巨星,以为吐气扬眉,向电影公司高层要求兑现一些口头承诺,但遭到拒绝,那高层冷冷地表示,他是「大陆仔」,他可以有足够能力玩死他 我在片场扮007 他找到了一位有力的经理人蔡子明,有钱有面有力,准备开拍《龙门客栈》,但著名枪击事件跟著就发生了想想如果你是他,会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当时影圈是有不少江湖人,但大部分都守行规,他遇上的是超级生番,六亲不认,谁能保证下一枪不是打在自己身上?功夫盖世也敌不过子弹呀 当时同受威胁的也有周星驰,正在拍我的《鹿鼎记》我天天胡思乱想,会不会有人混入现场枪杀周星驰呢?我刚拍了一半,打死他是最大的震撼那一阵,我天天在片场扮007,睇有冇可疑人物,差点搞到精神分裂,所以非常明白他身上当时的压力,绝非正常人能承受 2192. 利智叫我去家裏谈一件事 也只有李连杰这种意志力,才能从那麼多的挫折下熬了过来,终於成为巨星 在《洪熙官》之后,我们再合作了我监制、元奎导演的《给爸爸的信》,这是一个我很喜欢的剧本我再次起用在《洪熙官》中发掘的童星谢苗和李连杰演父子,但背景改为时装,女主角是梅艳芳 (谢苗到今天已经长大成人,○八年还演了徐小明的电影《夺标》)当时所有人都叫我改名,但我坚持这个文艺片名后来这部片与《黑侠》成为李连杰的时装片中最受欧美观众喜爱的两部 之后,我们再合作了他和张学友合演的《鼠胆龙威》 但这两三年过去,他的声势并没有进一步向上,即使自己出品的《精武英雄》反应也只是一般他自己明白,是需要一个突破了 我预感有事发生 他开始寻求打入荷李活 九七年,我拉拢了永盛娱乐和美亚一起,准备合作一部时装僵尸片《绝对停止呼吸》,由李连杰主演,一切都筹备好了,两星期后就准备开镜 但一个早上,Nina[利智]却忽然来了个电话,约我去他们家谈件事,我有点奇怪,因为他们从未邀请过我去他家,我有点预感,什麼事会发生了 我去了他俩在西贡的家 然后李连杰就告诉我,他答应了去拍《轰天炮》第四集,和Mel Gibson合作我并不意外,因为早有了预感 当时因为大家太熟,而且两家合作公司未最后签订合约,只是口头协议,所以李连杰也没跟两家公司签合约,他决定去拍另一部片,是绝对合情合理合法的 但他选择要向我交代 他把我当朋友看 我当时觉得心底有一股暖流经过,最少,他把我当朋友看,这与一些「巨星」,相当不一样 我马上跟他说他可以放心走,《绝对停止呼吸》可以先搁下,有机会再拍,千万不要放在心上当然,即使我表示他不能走,一定要拍,相信也只是枉做小人换了是我,也不会为了一部香港片放弃《Lethal Weapon 4》 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绝对停止呼吸》到今天都没拍,但李连杰却成了荷李活巨星,这几年还回流中国,拍最昂贵的华语片,还创立了「壹基金」,专做慈善工作 他就是一个这样的人,说做就去做,轻松的,低调的,不著迹的,也算是我认识这麼多巨星当中,一个极为特别的人 尽收天下兵器 说回来《给爸爸的信》这部片子,是我在跟向华强夫妇在九四年创了「永盛娱乐」以后,比较喜欢的一部电影,当时向华强夫妇有雄心要开一家具规模的公司,尽收天下兵器我也是股东之一,大家合力罗致了演员包括刘德华、周星驰、梁家辉、张国荣、刘青云、李连杰,导演有我、陈嘉上、林岭东、杜琪峰、元奎、程小东、尔东升、马伟豪等,由我担任行政管理工作 但这份工作并不轻松,反而吃力不讨好,甚至令我和其中几位优秀导演造成了积怨,令我后来简直有点后悔不过没有「永盛娱乐」也就没有后来的「中国星」,也不会令我在九六年创立后来声名大噪的「最佳拍档」,所以真是一切因果,都有前定 回复 十七年前无法想像的 这一篇是坐在北京家裏写的,看看窗外的中央台大楼和另一边的朝阳公园的美丽小湖;这个又现代,又闲适的北京,是我在十七年前绝对想像不到的 一九九三年夏,我第一次到北京看景,筹备拍《倚天屠龙记》,我记得我对北京一无所知,六七月天还怕晚上冷,带了件厚衣在手上,到了北京才发现一件白衬衣已热到想死我由酷热的八月拍到极冷的十二月,经历了夏秋冬三季,当时的印象,是整个北京都灰蒙蒙,无论是天气或人们的衣著,还偶尔会有沙尘暴沙尘暴一来,整个天变成深黄色,像特技片中的妖气冲天 两地演员待遇差别大 当时「外汇券」刚取销,很多店和人仍不适应,我们去买东西问我们要外汇券,令我们哭笑不得我住的酒店算很新型,有四星水平,花园美轮美奂,叫做「中苑」酒店但每天下午后面的一条街会变成街市,小贩满地摆摊卖瓜菜,早班收工回来,响喇叭半小时也未必能通过平日能去买东西的地方,除了「燕莎友谊商城」外,就只有秀水街 到九八年再去拍《小宝与康熙》时,已有了小改变,霓虹灯多了,也有了「桑拿浴中心」,○三年再去拍《小鱼儿与花无缺》,国贸已天天塞车,当时想过买屋,但外人在北京暂不能买,跟住○四年到今天,起了惊天动地的变化 回想起九三年,中方职演员和港方职演员的待遇极不相称,差天共地片酬不用说,吃饭时间,化妆时间也不同,中方人员六点化妆,化了个大胡子往往苦等一天仍未拍到,膳食也很差,曾在剧组造成多次冲突甚至有中方工作人员说他们一辈子都不敢走近燕莎,因为那不是他们能消费的地方 翡翠不能误以为石头 到今天,国内演员片酬贵得惊人,尤其是电视剧,二三十万一集的大有人在,李连杰拍片自然是天价,而新一代的孙红雷、陈坤、周迅、黄晓明、李冰冰、范冰冰、赵薇也无不数以百万计所以我常说不公平的现象不可能长久的,翡翠不可能长期被误以为石头 在九五、九六年开始,香港电视工作人员已大批大批地北上拍剧,无论台前幕后,后来广电局限制港台演员及幕后拍黄金时段剧集,一剧限不超五人,但幕后导演仍隐名参与,我估计百分之八十的剧集用的都是香港导演但到了今天,香港导演仍在国内开工量高的人屈指可数,国内导演已取代了大部分香港演员 我猜香港导演拍的剧集比例已由百分之八十降至百分之二十五左右今天电影界蜂拥北上,一时间好像十分兴旺,但我估计十年后,很大可能又是另一番光景,主因是我们这一代导演已老 十年后过七十的有徐克、吴宇森、洪金宝、袁和平;过六十的有我、杜琪峰、刘伟强、陈嘉上[陈可辛也近了]如果新的香港导演不尽快冒起,十年后,国内影坛也会和现在电视剧一样,再无香港导演立足之地 幸福不是必然的,也不会是永恒的香港人几十年来习惯看不起大陆人,回归后,大陆人迅速富起来,香港人的位置大逆转:香港地产楼价被大陆买客炒高,零售业更人人要讲好普通话,风水轮流转,自古已然逆境更要自强,才是千古不易之真理,愿香港人共勉之 ,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采访王晶谈李连杰?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采访王晶谈李连杰(王晶自传中对真实的李连杰描写)

采访王晶谈李连杰

总之那时台湾市场大旺,这些台湾片商人人扩充,令香港片商极度心雄,也一度膨胀五条院线,嘉禾一条、新宝金声两条、加上罗杰承的永高院线,与黄百鸣的东方院线,可谓热闹到极。当时拍的电影,除了我擅长的赌片、笑片之外,更大拍古装武侠片。这全因徐克监制,程小东导演的《东方不败》影响。 《东方不败》原是《笑傲江湖》的续集,《笑傲江湖》只是一般收得,而且成本极高[因胡金铨拍好的,徐克全部重拍,等於拍了两部,并没赚钱],续集由许冠杰换上李连杰演令狐冲,大家并不兴奋,所以预算不高,约二千多万,但在台湾过年档上映,居然狂收,但香港却决定留到暑假才上。 当时我正准备开拍周星驰的《鹿鼎记》,由於好奇,打电话问施南生小姐借来看,施小姐十分好人答应了。我在星期天早上一个人去电影工作室看,他们只留下一套拷贝,我自己在剪片机上装片睇。睇了十分钟,已经头皮发麻,遍体生寒,脑子裏只有四个字: 劲到飞起!! 武打巨星 谁都知道,功夫片是华语电影的王牌。能令欧美观众马上感兴趣的中国题材,离不开功夫。令欧美人士认识功夫片的开始,其实并非李小龙,而是邵氏出品,由罗烈主演,韩国导演郑昌和导演的《天下第一拳》,此片打斗在今日看来非常水皮[其实再看李小龙四部片也可以看到无数穿崩镜头,但李小龙的Showmanship依旧无与伦比而已],一拳可以打穿肚狂喷血那种。 然后就是王羽自导自演的《龙虎斗》,最后决斗是在日本拍的,因为要有雪。值得一提的是此片副导演是吴思远,王羽由头演到尾,相信此片百分之八十是吴思远拍的,此片反而相当可观。后来吴思远的《荡寇滩》与此片风格极近,也是一部出色的功夫片,奠定了他后来一系列功夫片的基础。 好打的人没有红 一九七一年《唐山大兄》横空出世,李小龙三脚为中国功夫片打下了如画江山,但他七三年就死了,一时群雄并起,人人以为李小龙死了就是我叻哂,所有武馆师父都成了主角,结果全部失败,其实他们全部想错了,李小龙死后,所有观众都是这麼想的「:李小龙咁好打都死得咁化学,你地算老几?」 结果很多真是好打的人没有红,包括了韩国打星刘忠良,台湾的谭道良、何宗道;以及香港后来成为大制片家的向华强,这些人现实生活中真是一个可以打低四五个。但观众要看的是视觉上的刺激,而非真是要睇打死人,所以都没达到大红大紫。 五年后,一个在银幕上非常好打,现实生活中都没怎麼打过架的人红了。 选择躲藏而非对抗 成龙,《蛇形刁手》、《醉拳》令所有人疯狂了。 他证明了观众要看的是刺激好睇而非残忍,他的观众群比之前的功夫片大大大扩阔了,女人孩子也觉得好看。这两部片导演是袁和平,我们的「八爷」[再提一次这掌故,袁师父少年时与七位电影人结拜,大哥是道具王大丧,他最小排第八,后来人人叫他八爷,其实他花名叫「大眼」,成龙叫「大鼻」]。 这两部片的出品人监制也是吴思远,今天的电影工作者总会会长,国内 UNE院线的老板。在七八十年代,他是推动独立制作功夫片的舵手。 我拍《城市猎人》时,跟成龙相处半年,发现他是个性格善良的人,很难会打架,听说他爆红之初,饱尝被黑道压迫之苦,他选择躲藏而非对抗,后来他也一直是个好玩努力的大孩子,绝不好斗,所以在打星之中,他并非在真实生活中打得的人。 那真实生活中打星谁打得呢?甄子丹可以算一个;洪金宝嘴上有一道深疤,遽闻就是少年打架时被人爆樽伤到的;梁小龙的传说更劲,说他被八个持刀杀手伏击而杀出重围;陈惠敏是全港拳击冠军;陈观泰是东南亚武术冠军[是打擂台那种,不是表演]这些都是真好打。 唯一想打架的一次 但我真正想写的,是另一个一世人未打过架的的武打巨星—李连杰。他是中国五届全国武术冠军,但是表演武术,即是一个人演练,以难度为标准,而非要打倒对手。他亲口对我说,一世人唯一想打架的一次,是他妈妈在街市被人欺负,他气愤之下跟师兄弟想出去报仇,但最终也只口角而没动武。 我第一次见他,是在一九九三年过年前。两位向先生把我叫出去跟他午膳。我对他的第一个印象,是个拘谨、在努力扮老成的少年。当时他已拍了三部黄飞鸿,完成了自己当老板的《方世玉》,已成巨星。但我在他脸上看到沧桑,令我马上想起了一年多前,他的前经理人在办公室门外被人一枪毙命的可怕往事…… 2191. 李连杰的压力与辛酸 在那一顿午膳中,我看得出李连杰眼中的疲惫,这不是一种肉体上的疲惫,而是心灵的疲惫。这一年我们合作了三部片,其中两部同时拍摄,在极冷的北京,经常日夜组,他也没哼半句。后来我知道,他在拍摄《少林寺》开始,这十三年的岁月中,经历过的打击真不小。 他和两位向先生谈的非常愉快,很快我们就开拍了《黄飞鸿铁鸡斗蜈蚣》,本来老徐珠玉在前,我接著拍下去是有点不智,但《黄飞鸿》是我们小时的偶像,我父亲王天林也拍过两集。特别之处是他的黄飞鸿并非关德兴,而是另一位粤剧名宿白玉堂[尤敏之父],叫《黄飞鸿义救海幢寺》。我的想法是一个导演未拍过黄飞鸿故事,就总好像拼图中缺乏了一块,死就死吧,一拍心口就上了。 工作态度一流 跟那麼多功夫巨星合作过,我对李连杰的感觉是「甫士之王」。对打之前的起手式及接触后双方分开的防御姿势,我敢说李连杰认了第二没人敢认第一,靓到绝,好睇到爆。中间的打斗好唔好睇就要靠动作指导了,如果度招不好看,神仙去打都唔好睇。 他的工作态度一流,从不诈型,生活朴素得可怕,偶然有空喜欢打麻将,但细到你唔信,麻将脚是化妆阿姐服装阿姐们,志在过瘾,几乎全无其他娱乐。 在跟他的相处中,我听到不少有关他的经历,在当运动员时的辛酸,不可不知,他拍《少林寺》、《少林小子》、《南北少林》时,因是国家体委的人,每天只有一块钱人民币工资,但打到天昏地暗,全身是伤。试过清晨六点已在冰冷的城墙下准备好等拍戏,导演十二点才出现,带著美女在城墙上看了看,就宣布今天不拍了。 韧带硬生生撕裂 拿了五届冠军,上头安排了他去拍戏,事前声明不须参加第六届了,但拍完回来,有高层仍认为他非参加第六届不可,在毫无足够准备底下,在练习时他的韧带硬生生撕裂了,休息了一年。你猜是意外还是什麼?我想,如果不是意外的话,那真是好痛……好痛……好痛的感觉…… 《南北少林》后,自导自演《中华英雄》失败,还被鬼佬打到内脏移位,幸得一位奇人阿姨救了他。再赴美国先拍徐克的《龙行天下》,再拍罗维的《龙在天涯》,都票房不佳。后者的第二男主角还是周星驰[当然是未红前拍的]!幸好这一部《龙在天涯》在三藩市拍摄,女主角是命中注定的Nina利智,总算不是一无所获。 直到《黄飞鸿》一二三集得到巨大成功,奠定成为成龙洪金宝外又一票房功夫巨星,以为吐气扬眉,向电影公司高层要求兑现一些口头承诺,但遭到拒绝,那高层冷冷地表示,他是「大陆仔」,他可以有足够能力玩死他。 我在片场扮007 他找到了一位有力的经理人蔡子明,有钱有面有力,准备开拍《龙门客栈》,但著名枪击事件跟著就发生了。想想如果你是他,会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当时影圈是有不少江湖人,但大部分都守行规,他遇上的是超级生番,六亲不认,谁能保证下一枪不是打在自己身上?功夫盖世也敌不过子弹呀! 当时同受威胁的也有周星驰,正在拍我的《鹿鼎记》。我天天胡思乱想,会不会有人混入现场枪杀周星驰呢?我刚拍了一半,打死他是最大的震撼。那一阵,我天天在片场扮007,睇有冇可疑人物,差点搞到精神分裂,所以非常明白他身上当时的压力,绝非正常人能承受! 2192. 利智叫我去家裏谈一件事 也只有李连杰这种意志力,才能从那麼多的挫折下熬了过来,终於成为巨星。 在《洪熙官》之后,我们再合作了我监制、元奎导演的《给爸爸的信》,这是一个我很喜欢的剧本。我再次起用在《洪熙官》中发掘的童星谢苗和李连杰演父子,但背景改为时装,女主角是梅艳芳。 (谢苗到今天已经长大成人,○八年还演了徐小明的电影《夺标》)当时所有人都叫我改名,但我坚持这个文艺片名。后来这部片与《黑侠》成为李连杰的时装片中最受欧美观众喜爱的两部。 之后,我们再合作了他和张学友合演的《鼠胆龙威》。 但这两三年过去,他的声势并没有进一步向上,即使自己出品的《精武英雄》反应也只是一般。他自己明白,是需要一个突破了。 我预感有事发生 他开始寻求打入荷李活。 九七年,我拉拢了永盛娱乐和美亚一起,准备合作一部时装僵尸片《绝对停止呼吸》,由李连杰主演,一切都筹备好了,两星期后就准备开镜。 但一个早上,Nina[利智]却忽然来了个电话,约我去他们家谈件事,我有点奇怪,因为他们从未邀请过我去他家,我有点预感,什麼事会发生了。 我去了他俩在西贡的家。 然后李连杰就告诉我,他答应了去拍《轰天炮》第四集,和Mel Gibson合作。我并不意外,因为早有了预感。 当时因为大家太熟,而且两家合作公司未最后签订合约,只是口头协议,所以李连杰也没跟两家公司签合约,他决定去拍另一部片,是绝对合情合理合法的。 但他选择要向我交代。 他把我当朋友看 我当时觉得心底有一股暖流经过,最少,他把我当朋友看,这与一些「巨星」,相当不一样。 我马上跟他说他可以放心走,《绝对停止呼吸》可以先搁下,有机会再拍,千万不要放在心上。当然,即使我表示他不能走,一定要拍,相信也只是枉做小人。换了是我,也不会为了一部香港片放弃《Lethal Weapon 4》。 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绝对停止呼吸》到今天都没拍,但李连杰却成了荷李活巨星,这几年还回流中国,拍最昂贵的华语片,还创立了「壹基金」,专做慈善工作。 他就是一个这样的人,说做就去做,轻松的,低调的,不著迹的,也算是我认识这麼多巨星当中,一个极为特别的人。 尽收天下兵器 说回来《给爸爸的信》这部片子,是我在跟向华强夫妇在九四年创了「永盛娱乐」以后,比较喜欢的一部电影,当时向华强夫妇有雄心要开一家具规模的公司,尽收天下兵器。我也是股东之一,大家合力罗致了演员包括刘德华、周星驰、梁家辉、张国荣、刘青云、李连杰,导演有我、陈嘉上、林岭东、杜琪峰、元奎、程小东、尔东升、马伟豪等,由我担任行政管理工作。 但这份工作并不轻松,反而吃力不讨好,甚至令我和其中几位优秀导演造成了积怨,令我后来简直有点后悔。不过没有「永盛娱乐」也就没有后来的「中国星」,也不会令我在九六年创立后来声名大噪的「最佳拍档」,所以真是一切因果,都有前定。 回复 十七年前无法想像的 这一篇是坐在北京家裏写的,看看窗外的中央台大楼和另一边的朝阳公园的美丽小湖;这个又现代,又闲适的北京,是我在十七年前绝对想像不到的。 一九九三年夏,我第一次到北京看景,筹备拍《倚天屠龙记》,我记得我对北京一无所知,六七月天还怕晚上冷,带了件厚衣在手上,到了北京才发现一件白衬衣已热到想死。我由酷热的八月拍到极冷的十二月,经历了夏秋冬三季,当时的印象,是整个北京都灰蒙蒙,无论是天气或人们的衣著,还偶尔会有沙尘暴。沙尘暴一来,整个天变成深黄色,像特技片中的妖气冲天。 两地演员待遇差别大 当时「外汇券」刚取销,很多店和人仍不适应,我们去买东西问我们要外汇券,令我们哭笑不得。我住的酒店算很新型,有四星水平,花园美轮美奂,叫做「中苑」酒店。但每天下午后面的一条街会变成街市,小贩满地摆摊卖瓜菜,早班收工回来,响喇叭半小时也未必能通过。平日能去买东西的地方,除了「燕莎友谊商城」外,就只有秀水街。 到九八年再去拍《小宝与康熙》时,已有了小改变,霓虹灯多了,也有了「桑拿浴中心」,○三年再去拍《小鱼儿与花无缺》,国贸已天天塞车,当时想过买屋,但外人在北京暂不能买,跟住○四年到今天,起了惊天动地的变化。 回想起九三年,中方职演员和港方职演员的待遇极不相称,差天共地。片酬不用说,吃饭时间,化妆时间也不同,中方人员六点化妆,化了个大胡子往往苦等一天仍未拍到,膳食也很差,曾在剧组造成多次冲突。甚至有中方工作人员说他们一辈子都不敢走近燕莎,因为那不是他们能消费的地方。 翡翠不能误以为石头 到今天,国内演员片酬贵得惊人,尤其是电视剧,二三十万一集的大有人在,李连杰拍片自然是天价,而新一代的孙红雷、陈坤、周迅、黄晓明、李冰冰、范冰冰、赵薇也无不数以百万计。所以我常说不公平的现象不可能长久的,翡翠不可能长期被误以为石头。 在九五、九六年开始,香港电视工作人员已大批大批地北上拍剧,无论台前幕后,后来广电局限制港台演员及幕后拍黄金时段剧集,一剧限不超五人,但幕后导演仍隐名参与,我估计百分之八十的剧集用的都是香港导演。但到了今天,香港导演仍在国内开工量高的人屈指可数,国内导演已取代了大部分香港演员。 我猜香港导演拍的剧集比例已由百分之八十降至百分之二十五左右。今天电影界蜂拥北上,一时间好像十分兴旺,但我估计十年后,很大可能又是另一番光景,主因是我们这一代导演已老。 十年后过七十的有徐克、吴宇森、洪金宝、袁和平;过六十的有我、杜琪峰、刘伟强、陈嘉上。[陈可辛也近了]。如果新的香港导演不尽快冒起,十年后,国内影坛也会和现在电视剧一样,再无香港导演立足之地。 幸福不是必然的,也不会是永恒的。香港人几十年来习惯看不起大陆人,回归后,大陆人迅速富起来,香港人的位置大逆转:香港地产楼价被大陆买客炒高,零售业更人人要讲好普通话,风水轮流转,自古已然。逆境更要自强,才是千古不易之真理,愿香港人共勉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