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禹的禅让制的实质是什么 尧舜禹之间的权力交接

尧舜禹的禅让制的实质是什么 尧舜禹之间的权力交接(1)

引言

禅让制是古代王权更替的一种方式,尧舜禹禅让的故事更是被传为美谈,让我们感觉这样的王权更替方式闪烁着民主政治的光辉。看似闪烁着光辉的民主选举方式,真的如童话般这么美好吗?

尧舜禹禅让的说法

对尧舜禹相关记载,我们最为熟知的就是司马迁的《史记》。书中记载,尧在位的七十年得到了舜这个好帮手,过了20年之后让舜代替他来处理政务,。尧觉得自己的儿子丹朱不适合继承帝位,就向上天推荐,并且将最高权利移交给舜。

舜自己的儿子也不优秀,于是向上天推荐了大禹。在自己继承王位17年之后去世。去世后,大禹继承了王位。到了大禹时候,这种禅让的制度就被打破,世袭制代替分封制,这一过程似乎太美好了。

尧舜禹的禅让制的实质是什么 尧舜禹之间的权力交接(2)

但是关于大禹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在《豳公盨》,文中记载大禹是受命为百姓解决水灾的神。到了孔子的《论语》中记载中大禹的也就是一个普通的草根、

在尧舜这个时代是怎样风貌呢?这段时期在文献上称之为虞夏,在这段时间并没有国家形态的产生,是传统部落。所以尧舜应该是众多部落里比较强的两只。

虽然关于尧舜禹的故事距离时间久远,具有很强的传说色彩,但是能够侧面的看出在原始部落时期选拔首领的一些痕迹。

尧舜禹的禅让制的实质是什么 尧舜禹之间的权力交接(3)

禅让制说法的两极分化

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繁荣,对于尧舜禹禅让的观点各执一词。关于尧舜禹禅让的说法开始遭到人们的质疑。但是也不乏支持的。

《竹书纪年》记载:舜囚尧,后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也就是说,舜的继位并不是和平的过渡,而是一场政治阴谋。舜为了夺取帝位,不择手段的将当时的部落首领尧囚禁起来,并且将丹朱堰塞,让两个人再也无法见面。

《韩非子》记载:尧是想将天下传给舜的,鲧作为当时的诸侯,向大禹劝告,怎么能将最高的权力交给一个匹夫呢?尧不仅不听,而且派兵将鲧打败了。共工也向尧权说,也将其灭了。武力威胁之下,再也没人敢说这件事了。

尧舜禹的禅让制的实质是什么 尧舜禹之间的权力交接(4)

春秋战国时期的荀子对于禅让制的看法比较模棱两可。荀子在《正论》中提到很多人认为尧舜之间权利交接是因为通过禅让的方式,其实不是这样的。要知道当时身为天子,不论是权利还是地位都是至高无上的,要是谁也不想将其交给外人。荀子这种说法可以说是对禅让制度表示怀疑的。

但是到了他的一篇作品《成相》中,就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

请成相,道圣王,尧舜起身辞让...尧不德,舜不辞。

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应该说明了在当时的条件下,其说法是为他的政治观点服务的。

尧舜禹的禅让制的实质是什么 尧舜禹之间的权力交接(5)

近代之后的争论

到了近代,随着历史学的发展与繁荣,关于禅让制的真实形态,又有学者表示怀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当时改革家康有为,他认为禅让制的故事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编造出来的,也就是他所常常提到的托古改制。

而当时的疑古学派的大家顾颉刚先生则认为这是因为当时的墨家学派为了宣传自己尚贤的学说而将尧舜禹禅让加以宣传的。日本学者认为禅让更是出自神话,直接否定了存在的合理性。更有甚者,直接否定了尧舜禹的存在,而尧舜禹禅让的学说反而是与外来的文化有关。

当然,也有对此另有观点的学者。马克思主史学研究者郭沫若先生试着用人类学的角度去研究这一问题,在尧舜禹传说中所处的正是母系氏族社会,而有关二头政长制,也就是尧舜两人共同执政的状况,这可能是禅让的具体操作方式。但这一说法很多学者是表示怀疑甚至否定。

尧舜禹的禅让制的实质是什么 尧舜禹之间的权力交接(6)

当时还没有国家的具体形态,所以对当时权力交替的说法比较模糊。而相关的史料也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才有。到了大禹之后,原来的禅让制便逐渐被世袭制所取代,在两种社会形态交替的过程中当然是要经过漫长的演变以及发展。

在两种政权接替的过程中,必然不是风平浪静的。既然是“家天下”的形态,所以很有可能在当时的私有制已经出现,社会矛盾加剧。当然,禅让制在夏朝之后完全消失了吗?东汉时期的王莽、三国之后的曹丕等人很多是打着禅让制的幌子来维持自己篡位的真实性。

上古时期留下来的传说虽然是带有杜撰的成分,其中必然是杜撰的吗?也不尽然,因为现在有的资料还是很少。并且在研究史料的过程中,可能是研究者并没有对史料进行严密的考证。

尧舜禹的禅让制的实质是什么 尧舜禹之间的权力交接(7)

结语

当然,在传统的部落时代,奉行的是公有制。而身为一个部落的首领,在公有制的环境下,所拥有的私人财产和权力应该是不多的,还要受到像其他部落的觊觎,承担更多的责任。而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私有制的产生,禅让制也就再也搞不起来,一味的粉饰或者是一味的诋毁都应该不是真实的原貌。


参考文献:

司马迁:《史记》

韩非:《韩非子》

《竹书纪年》

王树民:《尧、舜、禹禅让的历史真相》

作者

锦年,自由撰稿人,历史学爱好者,致力于研究历史。期望用历史垂训鉴戒,塑造集体记忆,鉴往知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