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河上公全文及译文(015河上公道德经述成)

原成:“道”之源乃“无”也。无者,运动。运动为万物之宗祖。运动是纠缠并发的,故曰玄之又玄。

道冲而用之。

河上:冲,中也。道匿名藏誉,其用在中。

原成:河上公言“沖,中也。”按其后面所说,此“中”的意思应该是“中者,内也。”

可以按河上公的意思,把“沖”,理解为“包含天下之物于其内”的意思。

其实老子在本章已经给出了“沖”的含义,即后面所说的“渊”、“湛”。

“道匿名藏誉,其用在中。”河上公所言极是!

匿名藏誉者,无知无欲之谓也;

无知无欲者,无形无名之谓也;

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祖也;

万物宗祖者,执天下之命运也。

或不盈。

河上:或,常也。道常谦虚,不盈满。

原成:或,有也。

“不盈”可有两义:一是“不盈满”,二是“不呈现”。古时,“盈”、“呈”音近。“道匿名藏誉”,就是“不呈现”的意思。

河上公言“道常谦虚”,按老子的本义来说,“道”是不得不“谦虚”。因为,“道”若是盈满,“道”就会丧失能动性。丧失了能动性的“道”,也就做不到“不灭不亡”了。

我们可以想像一个问题,“道”为什么要选择“谦虚”呢?

老子给出的答案是:沖。

沖之渊,故“似万物之宗”;

沖之湛,故“似或存”。

“似万物之宗”,故“谦”;

“似或存”,故“虚”。

所以说,“道”选择了“沖”,也就选择了不呈现自身的“谦虚”。

“沖”的本质是“似”,只有抓住了“似”这个本质,也就抓住了“道”的本质。

渊之似,故曰“用之”;

湛之似,故曰“不盈”。

关于道德经第四篇的原文与译文,可以参考我的视频:道德经原成基础篇之四篇沖而用之。

道德经河上公全文及译文(015河上公道德经述成)(1)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内容可参阅作者的“道德经原成”系列视频。

本文为原创作品,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禁止转载和使用。你的点赞、关注,是一种鼓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