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三教九流的下午茶会)

番邦传说下午茶会始于17世纪的英国,流传到至今已经成为贵族和上层社会的社交方式和身份识别:“钟敲四下、一切为下午茶而停。”江湖传说著名的英国剑桥大学每周下午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常常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不同学科的权威教授一起在学校咖啡屋或茶园共进下午茶。

世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三教九流的下午茶会)(1)

壶荼轶史

实际上,下午茶的主角不是茶,就连喝的饮料也并不一定是传统的中国茶。

茶会の社交

下午茶作为一种社交方式,重要的不在于喝的是什么,而在于增加了人际自然沟通的机会,进而产生思想的碰撞和火花。一个物理学家和一位人类史学家交谈,灵光乍现,哲学照进了科学,启发新的思路,就有可能产生诺贝尔奖。如果说剑桥的“下午茶”制度,是“活跃的文化融合和高度的学术自由“剑桥精神的体现;那么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下午茶,则源自三千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的学术成就,与同期的古希腊交相辉映。

世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三教九流的下午茶会)(2)

百家说茶会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诸子百家相互争鸣,彼此诘问,这华夏文明史上空前绝后的学术之争,持续500多年,这时期不同学派争相涌现,各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诸子百家在下午茶的社交活动中,产生出大量边缘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理论。据《汉书· 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世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三教九流的下午茶会)(3)

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流传较广被发展成学派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十二大家: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为了好记起个顺口溜:道法阴阳杂医农,小说纵横儒墨兵。

世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三教九流的下午茶会)(4)

到西汉形成了三教的哲学思想体系,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诸子百家只剩下"九流",没有了小说家、医家和兵家。怪不得现在的西方小说比中国厉害、现代医学中国发达、至于高科技战争什么的那更是绝对的碾压实力。

因为华夏的文化在乱战的五百年后,只剩下了琴棋书画诗酒茶的人生大雅,各显名家风流。上不了台面的医家、兵家、小说家,却在西方的下午茶会中大放异彩。

世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三教九流的下午茶会)(5)

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中有一定地位的也就道儒墨法四家,道家极左要求清心无为,儒家极右讲究仁义礼智,超现实浪漫主义色彩的墨家提倡兼爱非攻,至于法家则是积极入世的行动派,革命家都是血荐轩辕。

诸子百家都是私学大兴的产物,周朝则是贵族教育体系,要求贯六艺、习六经。读什么、会什么,什么场合奏什么乐、祭什么器、行什么礼、吃什么肉,喝什么茶都是有讲究的。

壶荼轶史

实际上,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乐是废了,吃喝大行其道,该怎么吵就怎么吵。古代因为文字的记载极为不方便,也没有计算机可以键盘监国,思想交流基本靠口舌之争。舌战群雄的戏码也是那一时期的经典剧目,口水喷多了,自然要喝点儿什么。

世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三教九流的下午茶会)(6)

茶会的礼数

作为士大夫阶层,诸位“子”还是要讲究点儿礼数的,尤其是崇尚周礼的孔子。夫子说了:民以食为天。夫子还在《周礼.天官.膳夫》中这样写道:“凡王之馈……饮用六清。”

六清即是六饮:指水、浆、醴、凉(以糗饭加水及冰制成的冷饮)、医(煮粥而加酒后酿成的饮料)、酏(米酒,甜酒)。孔子喝的是天子的贡茶,主张君权神授,满嘴的仁义道德。“有爱有礼貌”,比耶稣的神爱世人早了五百多年(耶稣很有可能是孔子的超级迷弟,或者是思想穿越了?)。

世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三教九流的下午茶会)(7)

调整好心态

现在的素质教育讲尊师重道、五讲四美、只要正能量,最早就是孔圣人的主张。孔子主张的因材施教,是因不同的材,用不同的方法,都要施的儒家的教义,而不是你喜欢什么我就教你什么。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夫子一生三千弟子,礼乐传家,猪肉收了无数条。这一传统沿袭千年,现在的送礼,首选依然是烟酒茶。

世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三教九流的下午茶会)(8)

茶以载道

千年儒释道之争,除了外来的和尚,中国的哲学体系中,口水战一直如火如荼的,莫过道家跟儒家之争。毕竟开创了道家的老子,是西周的史官,太史公的前辈的前前辈。老子喝着周王室的贡茶,居然骑着他的青牛就出了函谷关。如果说孔子喜欢的数字是六,那么老子喜欢的数字就是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大概已经提前知道了细胞分裂的规律,所以开始求长生。

世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三教九流的下午茶会)(9)

道家法自然,万物可入医药,沿袭到现在的中医,最早可溯源至道。黄老之书,对各种本草类,皆可熬成一碗茶,以水煎服,延年益寿。《桐君录》记:“西阳、武昌、庐江、晋陵皆出好茗。巴东别有真香茗。”其书还说:“茗有饽,饮之宜人。”作为成书于先秦以前的本草仙书,可见道家之流甚好香茗。

壶荼轶史茶以载道,沿袭至今,还是以三杯茶为上,跟道家后来在明朝的兴盛也密不可分,此是后话。

世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三教九流的下午茶会)(10)

墨家是喝苦荼的,“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孟子•尽心上》)。来自社会底层的墨家,是民间最早的结社组织,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游离在上层社会之外,自成体系。游侠总有些不守规则造反派的意思,墨家认为国君应该选举产生,这思想太先进了,两千多年后的华盛顿才开始在美国干这事儿。太过超现实主义的通常都是先驱,这种天马行空的浪漫派,君主们不灭了你也算理智了。

所以,诸子百家的下午茶会,跟墨家基本上没什么关系。墨家人自己圈个地,自己泡野草喝,藜藿不香么?藿香正气水,比吃肉健康多了,谁喝谁知道。

世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三教九流的下午茶会)(11)

法家喝的不是茶,是荼毒。集刑名之学之大成的韩非子,最终被毒死在狱中。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积极入世革命家,似乎都没什么好下场。但作为法家先驱的管仲却死得其所。作为姬姓后裔,周穆王的后代,管子的法治主要体现在经济改革。衡山之谋、阴里之谋和菁茅之谋,堪称古代货币战争的经典案例。囤粮造石都不算啥,稀奇的是连楚国江边的青茅都能成为贵乎稀有之物,成功圈钱无数。而开创盐铁官营的管子大约没想到的是数百年后,茶也成了官营之物。能够被大面积种植的树叶成为官方专卖,榷税之物还能带来大量货币收入,这让作为法家先驱的管子何以瞑目?!

作为法家拥趸,商鞅用五马分尸的行为艺术,奠定了秦国重农抑商的根基,两千年农业社会自此局面打大开。秦惠文王车裂商鞅后,东扼函谷,吞并巴蜀,自此巴蜀成为天下粮仓,秦以法立国迅速崛起,灭六国而一统天下。清代学者顾炎武《日知录》中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巴蜀之地的茶,从周天子的贡茶走到诸子百家的下午茶会,终于登堂入室,成为生活饮食之事。

世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三教九流的下午茶会)(12)

茶会的规矩

西周已灭,天下兴亡,处士横议。无论山河变换还是水脉分流,人们不再崇信天道。百家争鸣的下午茶会,冲破了礼制和神学对人类的束缚,是华夏文明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而在对家国天下的思考中,诸子百家各抒己见各施神通。

儒家说喝茶讲究的规矩礼数(国家要有礼制纲常);道家认为茶想怎么喝就怎么喝(无为而治,不喝也行);墨家觉得喝茶就喝茶别搞太多花里胡哨的(国家是大家的,要喝一起喝);法家是最较真的,茶要怎么采制、水要怎么煮、器要怎么用得先规定好,至于跟谁喝穿什么衣服喝什么坐姿这个不重要(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世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三教九流的下午茶会)(13)

春秋战国,有茶亦无茶。诸子百家的思想一路沿袭至今,从对君权的质疑到对君权的维护,从对立到合流,唯有变化是永恒不变。九流也从班固的对百家流派的定义,变成了对职业阶层的上中下的划分的概念,进而衍生出五行八作、五花八门。文字是思想的符号,它所指代的功能和定义一直在不断地演变,“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世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三教九流的下午茶会)(14)

茶里春秋,不过苦荼,茗菜。晏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戈五卯茗菜而已。”《尔雅》注疏中说:“檟,苦荼也!”,檟蔎之类从神农本草可为药用的传说,到两汉时期确定的作为饮用之物,在春秋时期可药、可食、可饮。(其实檟还可以指梧桐,凉茶里面也没有茶叶,早期的具有茶饮功能的都是各类植物饮料,这其中有现在的茶叶,但制作加工方法不同,也有其它的植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诸子百家的争鸣盛世不再,华夏思想史的璀璨光华定格在遥远的五百年间。注重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静力学等学科的研究墨家已消逝于荒宇,仅剩下游侠四方。

世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三教九流的下午茶会)(15)

华夏文明从此尚哲学恶科学、唯心崇文厌工弃数,开始了只有一条线的不断打结思考。而将国家与人民权利对立统一的法家,则一直在抛头颅的过程中血溅庙堂,建立法治和谐社会的理想两千年后还在路漫漫兮上下求索。

诸子百家,朝堂上只剩下儒道之争,道家以茶入道求长生,儒家以茶为礼谢天下,到最后连外来念经的和尚(释家)都要茶禅一味来修行,这一片东方树叶,终于封神,成为国饮。

世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三教九流的下午茶会)(16)

秦国的茶

秦始皇焚书坑儒,追求永生,于是求丹方饮汤药无数,荼有毒,在茶叶的制作工艺还没被研究成熟的秦朝,这些个搜肠刮肚的叶子和药石成了孟婆汤,一碗可清神、三碗可催命。

始皇帝坑杀的不是儒生而是方士,公元前212年,替秦始皇求取长生不老仙药的“方士”侯生和卢生,在用尽了所有方法求取丹药失败之后,决定脚底抹油开溜。

世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三教九流的下午茶会)(17)

道士的嘴,杀人的鬼。胡说八道这词大概要自侯生和卢生开始,这两个怕死的家伙,在卷走了金银珠宝之后一路逃一路造谣:“嬴政这个人天生凶残,只信任手下的官吏,博士虽然有七十多个,不过都是吃闲饭的摆设而已。他最喜欢的就是杀人,几乎每天都杀。我们本来有大神通,但我们不愿意把长生不死的仙药给这样的暴君来吃。”秦始皇听说以后,勃然大怒,决定要修理一下牛鼻子老道。其实秦始皇保留了朝廷内儒家学派的博士地位,以及国家图书馆对儒家经典的保存。

世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三教九流的下午茶会)(18)

真正大规模的焚书大约发生在十几年后,项羽的大军焚烧了咸阳城。在经历了秦朝的风雨摧折之后不久,儒家从汉武帝开始了灭霸之路,从此给华夏文明思想洗脑了两千年,炎黄子孙的灵魂都浸染着诗书茶香,附庸风雅不可方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