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经典咏流传(苏轼赠诗一首被佛印大骂)
宋代文人苏轼在中国历史上是一颗闪耀的明星,诗词文赋样样精通,书画美食件件不误。而且,苏轼性格生来旷达,永远给人一种清风明月的感觉。也正因为如此,他一生中就结交了很多相知相惜的朋友,比如僧人佛印。
《东坡志林》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苏轼平时也喜欢参参禅悟悟道,有一天觉得灵感迸发,当即写下了一首偈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苏轼写完之后,读了一遍又一遍,陶醉其中忘乎所以,对自己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就让书童乘船过江把诗送给佛印去”欣赏“。
苏轼本来以为能在佛印跟前好好炫耀炫耀了,谁知道,佛印只回了他一张纸,上面写着两个大字——”放屁“!这可一下把苏轼惹得恼羞成怒,气冲冲跑到江对面去要当面质问佛印。
然而,佛印却全然不顾苏轼的来势汹汹,反倒淡定地开起玩笑:”你刚才给我的诗中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又飞到江这边来了?难不成是因为这一个‘屁’把你打过来了吗?”
苏轼这人何等聪明,听佛印这么一说,马上意识到是在说自己修养仍然不够,这么容易就被别人两个字给激怒了。于是只能作罢,惭愧而归。
于是,著名的“一屁过江”故事就流传下来了。一方面,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二人的言辞机智;另一方面,我们又为这二人的友谊感到动容——佛印能够直言不讳地拿玩笑怼苏轼,并指出他的问题;苏轼又能够虚怀若谷地接受佛印的批评一笑坦然——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苏轼就是这样一个胸纳百川的大文豪,他的一生中被很多人怼过。朋友自不必说,日常互怼简直是快乐源泉。比如王安石曾得到宋神宗赏识大举变法,苏轼虽然与他政见不合,二人私下却是亲密的朋友。
有一次,苏轼去相府拜访王安石,王安石得知后想要”教训“一下恃才傲物的苏轼,在案上留下半首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然后假装离去。苏轼看到这半首诗后,嘲笑王安石不知道菊花是没有落瓣的,果然忍不住续上”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后来,王安石把苏轼调到黄州。到了重阳节,苏轼惊讶地发现菊花的花瓣竟然铺满了地上,原来菊花也有不同的品类!苏轼猛然联想到自己续的两句诗,顿时自惭形秽,认识到自己见识短浅、自作聪明。后来,苏轼专门向王安石致歉。
可见,苏轼的成就其实与他不耻自改的个人涵养是分不开的。不仅是朋友怼他,连乡野村妇、扫地沙弥都曾经怼过他,苏轼也都无一例外地接受了批评。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苏轼在田间巡查时曾经遇到了一个农妇,苏轼是那种心直口快说话幽默的人,顿时脱口一句:”蓬发星星两乳乌,朝朝送饭去寻夫。”没想到这一说直接让这个农妇倍感扎心,当时就回敬了一句:“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否朝廷贬汝无?”
这一回怼,直接让大才子苏东坡哑口无言、不知所措。要知道,苏轼在当年“乌台诗案”中可是差点就送了命,在鬼门关走一趟回来后,仕途从未顺利,遭受一贬再贬,是这个伟人一生的痛苦记忆。而“乌台诗案”中苏轼遭受牵连的原因,正是因为自己写的诗过于多管闲事,现在竟然被一个村妇拿来嘲讽。但苏轼没有生气,第一时间认识到自己有错在先,并提醒自己今后要谨言慎行。
苏轼的另一次笑柄还是与佛印有关。一天他找上家门,却没看到佛印,于是就戏谑地问道小沙弥:“秃驴何在?”佛印与苏轼之间相互怼惯了,这么一骂倒也不叫人吃惊。但是小沙弥接下来的回答亮了——“东坡吃草”,不仅暗中帮师父巧妙地骂了回去,还在字面上回答了苏轼的问题。苏轼一时间对这位小沙弥肃然起敬。
由此我们也能推测,苏轼平时正是这样一个风趣幽默又大度容人的性格,所以才会连一个看家护院的小沙弥都敢于和他叫板。
这就是可爱又可敬的苏东坡。能够接受被人骂,是一种常人难以到达的修养,而苏东坡就有这样的气度,懂得自我反省,不逞情绪血气。
正如他自己在《留侯论》中说的那样,一旦被骂了立刻拔剑而起挺身而斗,那是匹夫;只有面临侮辱不先动怒,那才是真正的勇者。而他自己也正是那么做的,特别是与朋友之间,日常互怼,相互进步。
其实,这确实是有道理的。既然是朋友,相互推心置腹,对彼此又十分了解,吐槽几句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大多数情况下,还能拉近距离,增进感情,互相鞭策和进步。
不止是苏轼,历史上很多著名的人物都有这样的非凡气度,知错就改、提高自我,最后取得成功。
例如,诸葛亮指责刘备在编织草帽上浪费时间,刘备从此把自己的宏图远志铭记于心。又如,每当唐太宗李世民荒废政事的时候,谏臣魏征都会第一时间站出来警醒李世民,终于成就贞观盛世。这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而现实中,这样的怼人场面我们也是熟视无睹。生活里,我们常常容易只以自己的思考角度去做事,这样往往看不到自身的一些缺陷。这时,能拥有一个敢于“怼”你、愿意“怼”你的朋友,那可真是十足珍贵的事了。或许冥冥中,朋友“怼”你,让你避免了一次引祸上身,让你脱离了一场迷茫困境,甚至让你走向成功的人生。
反过来,试想一下,如果生活中没有人“怼”你,任你一意孤行,任你看不清现实,也看不清自己,那么你的人生还有机会像苏轼一样,在一次“乌台诗案”后,避免第二次“乌台诗案”的发生,永远高歌猛进,生活旷达,始终保持着愉悦的心情吗?
所以,请珍惜身边那些经常“怼”你的朋友。这个“怼”,不是没事找事,鸡蛋里面挑骨头;也不是无情地敲打,一定要将对方一损到底;而是选择在适时的地方对你发出真心的警示。所谓“怼”,不就是以心相对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