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动教育正在行动(系统有效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
作者:景鹏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予以指导,对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劳动教育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加强和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一个复杂科学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新时代劳动教育正在行动?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新时代劳动教育正在行动
作者:景鹏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予以指导,对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劳动教育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加强和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一个复杂科学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思维。
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立德树人工作中的一个子系统,是“五育并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劳动教育与其他育人系统是有显著区别的,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所无法替代的,有着独特鲜明的培养目标——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另一方面,劳动教育与其他育人系统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各育人系统中的劳动相关部分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工作载体和资源,有助于丰富和拓宽劳动实践内容,实现劳动教育目标。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品德、健全人格,有助于学生增长见识、发现新知,有助于学生野蛮体魄、锤炼意志,有助于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塑造美,总体上有助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目标的达成。
劳动教育本身也是自成体系相对完整的一个育人系统,从不同角度看包括不同要素。从教育主体看,可以包括家庭劳动教育、学校劳动教育、社会劳动教育等劳动教育类型。从教育层次看,包括大学、中学、小学等不同教育阶段。从教育环节看,可以包括劳动培训、劳动实践、劳动保障等要素。因此,通过不断提高要素质量、优化要素结构等方法,可以系统有效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
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推进作用。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劳动教育中分工不同、各有侧重,只有实现三者有机衔接、协同配合,才能避免“1 1 1<3”的情况出现,进而教育学生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家庭在劳动教育中发挥基础作用,基础打不好劳动教育往往事倍功半。家长要抓好日常衣食住行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养成良好劳动习惯,习得基本劳动技能。学校在劳动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主导作用不突出劳动教育目标将难以实现。学校要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劳动教育课程,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开拓劳动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社会对劳动教育有着支持作用,劳动教育最终要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劳动。在劳动教育全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生产劳动,参加公益劳动,认识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引导学生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学会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坚持大中小幼各教育阶段分层递进。劳动教育要统筹全局,分层递进,这是由劳动教育系统的层次性决定的。在大学、中学、小学等不同教育阶段或者教育层次,劳动教育有着不同的教育侧重和内容设计。小学阶段重在劳动启蒙教育,让学生参与劳动、养成习惯、体会乐趣。中学阶段重在劳动养成教育,让学生习得劳动技能、参与家庭和学校劳动、适当参加志愿服务。大学阶段重在劳动奉献教育,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应用专业技能、创新劳动实践、参与生产生活、服务社会发展。从小学、中学再到大学,每个阶段劳动教育的强度、难度、专业性在逐渐提高,但劳动教育的最终目标却是一贯的,就是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开展与完善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其要素和环境都在不断变化,因此劳动培训、劳动实践、劳动保障等环节也需要不断丰富与完善。劳动教育课程要系统完备,同时要动态融入体现时代发展新要求的内容。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和基地建设要因地制宜,结合地域文化特点,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同时结合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专兼结合,在专业化队伍基础上不断吸收劳动模范、能工巧匠等行业专业人士加盟。劳动教育经费保障方面要多方筹措,在保证教育经费投入基础上积极吸引社会力量的支持。通过不同阶段、不同形式的劳动教育,让学生认识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形成良好劳动习惯,这本身也是一个动态成长的过程。(景鹏)
来源: 学习时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