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尺之棰的国学哲言(读者之声听论语)

每年9月底,南孔圣地衢州,都要举行祭孔典礼新桥街96号,庄严而肃穆的孔氏南宗家庙,处处洋溢着圣人的气息,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一尺之棰的国学哲言?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一尺之棰的国学哲言(读者之声听论语)

一尺之棰的国学哲言

每年9月底,南孔圣地衢州,都要举行祭孔典礼。新桥街96号,庄严而肃穆的孔氏南宗家庙,处处洋溢着圣人的气息。

我一个人默默地站在孔庙前,认真倾听从那红墙黛瓦的孔庙里传出的抑扬顿挫的《论语》朗诵声,那是已经吹拂了800多年浩浩儒风的南孔圣地流传着的最神圣的动人乐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教做人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教学习的方法。“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是教我养成开阔的胸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教我要学会珍惜时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教我做人要有志气。“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是教我学会做人做事的大视野……

我缓缓步入孔庙,翻阅随门票获赠的仅有手掌大的一本微型版《论语》。伴随着《论语》醉人的声音,我如穿越时空隧道,正襟危坐在杏坛旁边、白果树下,倾听2500多年前那个高大、亲近又和善的老人的谆谆教诲,那一句句话语如心灵之汤滋润心田、净化灵魂。

倾听《论语》,让我想起很多。孔夫子与释迦牟尼、亚里士多德等都生在同一个时代,那是人类先哲集中诞生的时代,是一个思想激荡的时代,也是一个烛照万世的时代。在华夏,面对“礼崩乐坏”的时局,大家都在痛心扼腕之际,惟孔夫子一人,以一己之力向时代发出呐喊。

从《论语》的声音里,让我感受到孔夫子的高尚:他教子说话办事“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他直指人心“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为了生存,自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做过鲁国的司法部长,直抒自己的法治理想“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从《论语》的声音里,让我感受到孔夫子的坚毅:他初衷不改,一路前行,一次次振聋发聩的呼唤和追问,化作中华民族独有的深入骨髓的精神气质,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气概,壮言壮志壮行,终成“万世师表”,为后世景仰!

孔夫子的一生,都是在齐鲁大地度过。800多年前,是孔夫子的后人们怀揣《论语》南渡衢州,把孔夫子的思想从庙堂布撒到民间,逐步形成富有江南特色的南孔文化,为这座千年古城打造出“东南阙里、南孔圣地”的金字招牌。衢州百姓也在千年儒风的沐浴下,于血脉中根植诚信、仁爱、友善的文化因子,凝聚成“衢州有礼”的响亮城市品牌。在这里,时时处处都能接受千年儒家文化的浸染,而且,这种文化如影随形、春风化雨般地直入心田。

我漫步在曲径通幽的论语长廊,透过弥漫在清新空气中无处不在的《论语》曼妙的韵律,感慨良多:衢州是幸运的,不但打造出孔氏南宗家庙等一系列儒家文化的新地标,还把儒家思想融入衢州人的骨子里、基因里,并循礼进取,风度翩然,有礼有节地打造出一座“最有礼的城市”。衢州与曲阜一起,已经成为闻名全球的儒家文化重要传承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