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之谋攻篇名言(孙子兵法之谋攻篇)

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拿破仑说:“倘若能早日见到这部兵书,我是不会失败的”。

《孙子兵法》是一部智慧宝典,无数人从中汲取营养,从而建功立业,彪炳千古。

《孙子兵法》第三为谋攻篇,主旨是:“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与“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孙子兵法之谋攻篇名言(孙子兵法之谋攻篇)(1)

孙武画像配图

01 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曰: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意思是说,百战百胜,并不是高明中的高明;不经交战而能使敌人屈服,这才算是最高明的。

所以,用兵的上策是用谋略战胜敌人,其次是挫败敌人的外交联盟,再次就是直接与敌人交战,下策就是攻打敌人的城池。选择攻城的做法,是出于不得已。

公元前630年,郑国遭到秦晋两国军队的围攻,危在旦夕。郑文公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最后决定让老臣烛之武去见秦穆公。

夜色苍茫中,白发苍苍的烛之武用绳子缚住身体从城上吊下来,到秦军营中。

孙子兵法之谋攻篇名言(孙子兵法之谋攻篇)(2)

上兵伐谋

“晋秦已经包围了郑国,郑国知道自己要灭亡了,如果我们的灭亡对秦有好处,那郑国倒也死心了”。面对霸气十足的秦穆公,烛之武开门见山地说道。

“可是,秦与郑并不接壤,越过晋国去占领郑国,那是很为难的,只会增加晋国的土地。晋国的强大,就意味着秦的削弱。如果留着郑国,照应秦国往来的使者,对秦有利无害。而晋是一个贪婪的国家,灭掉郑国后,它必然向西扩张,会损害秦国”。

烛之武这一番:郑亡利晋而弱秦的分析,入情入理,打动了秦穆公。他答应了郑国的请求,立即撤兵,并和郑国订立盟约。秦军悄悄撤退,让晋文公非常气恼,无奈孤掌难鸣,只好偃旗息鼓,撤军回国。

“伐谋”“伐交”的谋略,使郑国危如累卵的形势化险为夷。

孙子兵法之谋攻篇名言(孙子兵法之谋攻篇)(3)

战争网络配图

20世纪70年代,美苏两强在中东争霸,美国支持以色列,苏联则为阿拉伯国家撑腰。为了打破阿拉伯国家的联盟,美国派国务卿基辛格在以色列和埃及之间斡旋,让以色列牺牲一定的利益,与埃及签署“西奈协议”。

埃及与以色列的单独讲和,分化了阿拉伯阵营,也使苏联与埃及的友好关系终止。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伐交”策略,使西方世界打破了阿拉伯诸国的石油禁运,也使美国同苏联,在70年代末的中东争霸中逐渐占了上风。

“伐谋”“伐交”,兵不血刃,不仅战场如此,商场竞争又何尝不是这样。

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面临着国内外电子行业的巨大挑战,为了摆脱困境,公司总裁用买下股权的方式,与几家有巨大竞争力的电子设备公司结成联盟。

1982年以2.5亿美元买下美国英特尔公司12%的股权;其后又以2028亿美元,收购另一家著名的电讯设备企业罗姆公司15%的股权。

商用公司这样做,利用了英特尔和罗姆的优势,帮助它维持半导体电路和办公室自动化设备的霸主地位,用收购的方式使竞争对手成为盟友,使其在电子新技术行业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孙子兵法之谋攻篇名言(孙子兵法之谋攻篇)(4)

孙子兵法

02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孙子曰:故善用兵者,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意思是说,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一定要用全胜的战略争胜于天下,这样既不使自己的军队疲惫受挫,又能取得圆满的、全面的胜利。这正是以谋略胜敌的方法啊!

谋攻,即以谋略攻敌,核心是在一个“全”字。

孙武子提出了一条取胜的总原则,以既能自保,又能全胜为出发点,来确定进攻的方式。

孙子兵法之谋攻篇名言(孙子兵法之谋攻篇)(5)

现实中的孙子兵法

公元238年,司马懿率兵四万,包围公孙渊于襄平(今辽宁辽阳)。当时,公孙渊在兵力上多于魏军,但粮食短缺。魏军粮草充足,但攻城准备不足。

加上天降大雨,平地积水数尺深,行动不便。司马懿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魏军进攻,反而迫使敌军作困兽之斗,使我军徒增伤亡。相反,拖延一段时间,敌军会因缺粮,军心涣散,再战而胜之,魏军兵不顿而利可全。于是,司马懿安营扎寨,不急于求战,相机而动。

为了麻痹敌人,司马懿严禁袭击敌军出城的军卒。就这样,双方在大雨中相持了三十多天没有交战。不久,城中粮尽,“人相食,死者甚多”。一天夜里,魏军夜色中出重兵突袭,一举攻破襄平城。

在生活中,“上兵伐谋,其下攻城”的策略,告诉我们,做事更多是要靠头脑。“不战而屈人之兵”,则是一种策略的至高境界。

《孙子兵法》,完全是一部生活智慧的宝典。

孙子兵法之谋攻篇名言(孙子兵法之谋攻篇)(6)

孙子兵法网路配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