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珪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 拓跋珪几近危殆

南北朝前期,北方的北魏后燕之间角逐决定了谁可以一统北方,本来实力强劲的后燕在参合陂之战和柏肆之战中作战失利,两战可以说耗尽了后燕的精锐主力,此后后燕再也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和北魏相抗,加之后燕陷入内乱之中,北魏趁势攻灭后燕。

拓跋珪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 拓跋珪几近危殆(1)

参合陂之战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想要了解的可以去看一下,而柏肆之战,后燕国君慕容宝本来是掌握全局主动的,也是几乎一战围歼北魏主力部队的,最终却功亏一篑,作为燕军主帅,燕国君主的慕容宝连和拓跋珪一战的勇气都没有,扔下后燕军仓皇而逃,16万燕军发生大溃败,此战之后,后燕也是失去了和北魏争夺天下的能力。

后燕开国君主慕容垂在燕军遭遇参合陂之败后,率部亲征攻防北魏,但是回师途中病卒,也就是在北魏皇始元年,后燕永康元年,即396年,慕容垂死后,他的儿子们可不是同心协力一起对抗北魏的,后燕在慕容垂死后,缺乏一个足以于拓跋珪相抗的雄主,也是后燕败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拓跋珪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 拓跋珪几近危殆(2)

话收回来,在慕容垂死后,拓跋珪抓住了机会,陈后燕新主即位,国内不稳的时机,帅号称40万大军大举南下。

《晋书.慕容宝载记》法峻政严,上下离德,百姓思乱者十室而九焉。

慕容宝继位之初,严苛句法引起了内部的不稳,更是一度逼继母成哀皇后自杀,新君继位,本来后燕就是人心思变,慕容宝是加速了后燕内部的分崩之态。

所以拓跋珪没有给后燕喘息的机会,在北魏皇始元年(396年)八月,率部南下,拓跋珪率主力从马邑(今山西朔州)南下,一路攻取晋阳(今太原西南),并走了当初韩信走到井陉,攻入后燕。

拓跋珪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 拓跋珪几近危殆(3)

同时派遣偏师从东道出军都关(今居庸关),袭燕幽州,面对北魏大举来袭,后燕缺乏应对之策,要是慕容垂还活着,他必然率部亲征了毕竟他临死前还征讨北魏获胜,可能慕容垂要是还在,拓跋珪也不会大举南下,而是选择防御。

《魏书.太祖纪》(皇始元年)自常山以东,守宰或捐城奔窜,或稽颡军门,唯中山、鄴、信都三城不下。

北魏大军深入后燕腹地,各地大多望风而降,只有中山、鄴、信都三城未下,中山是后燕国都,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定州,鄴城(今河北临漳西南)、信都(今河北冀州),乍一看的确像是北魏兵锋正盛,所向披靡,后燕已经亡国在即了,可是实际上却不是这个样子的。

拓跋珪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 拓跋珪几近危殆(4)

要知道在拓跋珪南下之前,慕容垂拖着重病亲征,出其不意的攻下了北魏重兵布防的平成,拓跋虔战死,魏军震动,所以说,在拓跋珪率大军南下时,虽说只有中山、鄴、信都三城坚守,但是一来是魏军尚未过于向后燕的东部开进,二来是燕军主力也并未和魏军交战,这是慕容宝制定的此次防御策略导致的结果。

《晋书.慕容宝载记》慕容麟曰:「魏今乘胜气锐,其锋不可当,宜自完守设备,待其弊而乘之。」于是修城积粟,为持久之备。

当时对于如何应对北魏大军来袭,后燕朝堂是争论不休的,有人坚持凭坚驻守,分兵驻守坚城险隘,阻挡魏军推进,也就是御敌于国门之外,而有些人则建议集中兵力驻防主要城池,实行坚壁清野的战略,毕竟北魏军所带口粮不足,一旦战局不顺或者局势僵持不下,魏军因为粮食问题只能撤军。

拓跋珪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 拓跋珪几近危殆(5)

其实两种打法都能退敌,只是有一点不同,这也是慕容宝选择集中兵力,坚壁清野战术的一个原因,那就是放魏军进来,采取坚守不战的策略,可以削弱魏军兵锋,同时后燕也有机会围歼入境魏军的机会,对于慕容宝来说,没有什么比重创魏军,生擒拓跋珪更大的功绩了。

所以在后燕朝廷争论不休时,慕容麟也提出坚壁清野的战术后,慕容宝果断采纳,这事就拍板了,而这也就是为何魏军可以长驱直入,攻略后燕郡县的原因,只留下重兵布防的中山、鄴、信都三城。可以说前期战局顺利,不是魏军获得了战略主动,只是后燕战略决策所造成的必然结果而已,毕竟除重兵布防之外的郡县,没有足够兵力,哪里有抵抗魏军的能力。

《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一》王建等攻信都,六十馀日不下,士卒多死。庚申,魏王珪自攻信都。壬戌夜,燕宜都王凤逾城奔中山。癸亥,信都降魏。

当时围攻信都也是让北魏付出巨大代价的,最终还是拓跋珪率部前来支援,这相当于是,北魏三个重兵集团,即围攻中山、鄴、信都三城的魏军兵团,其中几乎两个魏军兵团合力才攻下信都的,可见后燕的策略也不是失误的,而且只要中山不下,那么此次军事行动北魏就不是成功的。

拓跋珪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 拓跋珪几近危殆(6)

战局僵持不下,局势也开始突然转向以利于后燕。

《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一》没根兄子丑提为并州监军,闻其叔父降燕,惧诛,帅所部兵还国作乱。

《魏书.昭成子孙传》及太祖讨中山,留顺守京师。柏肆之败,军人有亡归者,言大军奔散,不知太祖所在。顺闻之,欲自立,纳莫题谏,乃止。时贺力眷等聚众作乱于阴馆。

魏军将领没根投降后燕,作为并州监军的丑提见叔父投降了,害怕自己受到连累,所以果断率军回到北魏,企图自立,而且在柏肆之战时,拓跋顺也想自立为帝,同时贺力眷等其他部落的人也在北魏作乱,可以说这虽然发生在柏肆之战时期,但是只要拓跋珪不选择从后燕撤军,那么这些事情只能会更多。

拓跋珪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 拓跋珪几近危殆(7)

所以困难的选择摆在拓跋珪面前,自己帅大军出征,国内空虚,如果自己坚持不撤军,那么后方大乱,自己的征燕大军也会随之崩溃,但是魏军深陷后燕战场,不是想撤就能撤的,因为但凡后燕朝堂有点脑子,都知道,这是北魏最危机的时候,在对手危机之时,放对手离去,那就是二傻子了。

《十六国春秋别传·后燕录》二年正月,魏使修和,宝不许。

有人说这是慕容宝的亡国之举,我个人不支持这种观点,不能用结果去评价之前决策的正确与否,虽说之前的参合陂之战,慕容宝的确畏战,在黄河边上和拓跋珪对峙不战,最后撤军时,还被拓跋珪追击大败,慕容宝在胆量和指挥方面根本不是拓跋珪的敌手。

只是在北魏国内生乱,燕军主力精锐尚未与北魏决战的情况下,慕容宝如果连趁机牵制魏军撤军速度的胆量都没有,那后燕也别想有什么未来了,败亡是迟早的事情。

《晋书.慕容宝载记》宝闻魏有内难,乃尽众出距,步卒十二万,骑三万七千,次于曲阳柏肆。魏军进至新梁。

因此慕容宝集结了主力燕军,步骑共16万人马,驻军于柏肆,今河北藁城市北三十里,遏制了魏军主力从井陉回撤的通道。

拓跋珪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 拓跋珪几近危殆(8)

对于拓跋珪来说,此时的情形已经到了最艰难的地步,国内动乱不止,北魏存在崩盘的可能,不知道当时北魏的保密工作做的怎么样,要是魏军将士也知道后方发生的动乱的情况,那么军心不稳,回师的路上遭遇到燕军阻隔,可以说后燕已经占据了局势的有利位置。

两军扎下营寨,拓跋珪也暂时没有具体的破解之法,此时之前在参合陂之战中惧敌畏战的慕容宝也是选择了突袭的战术,一度将要击败魏军。

《魏书.太祖纪》其夜,宝悉众犯营,燎及行宫,兵人骇散。帝惊起,不及衣冠,跣出击鼓。俄而左右及中军将士,稍稍来集。

当时慕容宝让后燕名将慕容隆率领募集来的亡命之徒,充当敢死队,趁夜突袭北魏大营,慕容宝自率军镇守大营,并随时作为后援,一旦燕军敢死队冲乱魏军大营,那么随后的就是燕军大举攻入,拓跋珪也很难扭转混乱的局面,若是此战燕军获胜,那么被拓跋珪带出的魏军也就难逃败亡的局面了,毕竟追击溃军不是什么难事。

拓跋珪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 拓跋珪几近危殆(9)

面对燕军的突然袭击,魏军的确没有足够的准备,四处防火的燕军兵锋危机拓跋珪的营寨,显然当时拓跋珪也是没有想到的,仓促之间衣冠不整就出去迎敌了,也是他及时处置,所以才让魏军将士在混乱中稍稍集聚。

这个时候,无力是燕军敢死队再冲击一波,还是慕容宝趁乱率燕军主力扑上来,都有可能一锤定音,结束这场战争,但是燕军都没有。

已经冲乱魏营的燕军发生了令拓跋珪难以置信的情况,“既而募兵无故自惊,互相斫射”,记载说慕容宝募集的那些亡命之徒不知什么原因,开始自相残杀了,我个人认为,最有可能的是这些募集的“勇士”是为了抢夺钱财大大出手。

拓跋珪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 拓跋珪几近危殆(10)

他们大多数人都是慕容宝用钱财募集而来的,慕容宝看重的就是他们敢玩命,但问题是,他们不是燕军将士,属于用重金聘来的“雇佣兵”,他们最看重的就是钱财,所以在攻入魏营后,为了钱财而自相残杀是很正常的情况,而且这支临时组织起来的敢死队,缺乏有组织有威信的指挥系统,战场之上,谁也管不了谁,所以面对自相砍杀的燕军敢死队,名将慕容隆也没有办法,而这就给了拓跋珪反击的机会。

《魏书.太祖纪》帝设奇陈,列烽营外,纵骑冲之,宝众大败,斩首万余级,擒其将军高长等四千余人。

拓跋珪很快集结骑兵部队对燕军实施反冲锋,燕军随即败退,显然慕容宝错失良机了,在燕军敢死队已经取得了攻入魏营,令魏军产生混乱的局面,他就应该让主力燕军压上去的,而不是等待。

整个战局给人感觉是,慕容宝在等冲击魏营的敢死队击溃魏军后再做出击,所以在拓跋珪率部反击的时候,慕容宝也没有太多举动,只是率部往中山撤回。

《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一》宝引还中山,魏兵随而击之,燕兵屡败。宝惧,弃大军,帅骑二万奔还。时大风雪,冻死者相枕。宝恐为魏军所及,命士卒皆弃袍仗、兵器数十万,寸刃不返,燕之朝臣将卒降魏及为魏所系虏者甚众。

最要命的就是慕容宝贪生怕死,至后燕大军于不顾了,袭营失利并不代表燕军展现不稳啊,当时燕军尚可一战,但是慕容宝自己只带着骑兵跑回中山,这简直就是强行将步兵集团当做了殿后集团,魏军追击俘获大量燕军步兵,也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追击逃跑的慕容宝了,可以说慕容宝此举,自己虽然活了,但是随他出征的燕军主力却死了。

拓跋珪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 拓跋珪几近危殆(11)

经此一役,燕军精锐尽损,再也没有军力可以与北魏相抗衡,加之燕国内部慕容垂的儿子都无大才,国家危难之际,没有同仇敌忾,齐心协力应对北魏的军事威胁,而是互相内斗,也多有即位称帝之举,后燕在北魏的打击和内部动乱的情况下,很快就分崩离析了。

总的来说,柏肆之战成为了北魏后燕战略角逐的关键一战,本来后燕占据了局势主动,魏军几近危殆,但是燕军主攻的“雇佣兵”却发生了自相残杀的情况,给了魏军反击的机会,袭营不成的慕容宝,置主力燕军于不顾,自己率起兵逃命,十数万精锐燕军损失殆尽,后燕无力再战,亡国在即了。

参考资料《魏书.太祖纪》《魏书.昭成子孙传》《魏书.慕容宝传》《十六国春秋别传·后燕录》《晋书.慕容宝载记》《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