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教授讲诗经完整版(跟李山老师读诗经)

李山教授讲诗经完整版(跟李山老师读诗经)(1)

李山教授讲诗经完整版(跟李山老师读诗经)(2)

诗、乐、舞结合的“大武乐章”

撰文 | 李山 责编 | 廖玥

李山教授讲诗经完整版(跟李山老师读诗经)(3)

“大武乐章”又单称“武”“武象”“舞象”。先秦各种文献对其多有记载,表明西周建国之初,确实演出过一个名叫“大武”或“武”的舞乐,即诗歌、音乐与舞蹈结合的综合艺术。

《左传》中的“大武乐章”

请看《左传·宣公十二年》的记载:

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戢干戈,载橐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其三曰:“铺时绎思,我徂维求定。”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

李山教授讲诗经完整版(跟李山老师读诗经)(4)

这段话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说的,背景是邲之战楚国大胜。面对尸横遍野的战场,有人劝他建立一座“京观”,就是修建一座巨大的丰碑式建筑。楚庄王回答:我不能那样做。这次的战争胜利,根本没有什么好纪念的。他接着说:周武王当年克商胜利,制作了名为“武”的乐章,是因为那场战争的胜利取得了“禁暴、戢兵”等七种大德,可自己的胜利连一“德”也没有。而且,现在躺在战场上的尸体,不论敌我,都是为国事丧命的人,哪个又是该用“京观”镇住的大奸大恶呢?

这段话,非常具有悲剧的情怀。不过,这里关注的是,楚庄王说武王克商作过《颂》,所举“载戢干戈”等四句,见于今本《诗经·周颂》的《时迈》篇。他还说:“又作《武》。”所举的诗句“其卒章”即《周颂》的《武》篇。

很幸运,《左传》记载的“大武乐章”所歌唱的几首诗篇,居然在今天的《诗经》传本中都在。楚庄王还概括了“大武乐章”的七种美德,大意就是:禁止强暴、结束兵戈、保持强大、巩固功业、安定百姓、谐和大众、丰富财物。

“大武乐章”是表演战争胜利的,却可以概括出如许的“德”,这就是“止戈为武”的意思。笔者曾带学生到陕西周原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的朋友特意指示给我们看:周人下葬时陪葬的兵器锋刃部分,是砸弯了的,表示在另一个世界不再打仗的意思。这也是“止戈”,与楚庄王说的“武有七德”是气脉相通的。

《礼记》中的“大武乐章”

上面《左传》的记载是比较早的,此后,《荀子》《吕氏春秋》和《礼记》对此都有记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礼记·乐记》中关于“大武乐章”的记载,内容是孔子回答一个叫宾牟贾的人的提问。谈话中关于“乐章”说了不少细节。先看下面一段:

宾牟贾侍坐于孔子……曰:“夫《武》之备戒之已久,何也?”(子)对曰:“病不得其众也。”“咏叹之,淫液之,何也?”对曰:“恐不逮事也。”“发扬蹈厉之已蚤(早),何也?”对曰:“及时事也。”……

李山教授讲诗经完整版(跟李山老师读诗经)(5)

说乐章的开始部分节奏缓慢,似乎有所戒备,其含义是怕军事行动得不到大众的支持。“咏叹”“淫液”是说乐章的音乐演奏相对舒缓,声腔摇曳。按照孔子的话说,是怕事情没有准备好。“发扬蹈厉”的话,应该说的是舞乐进入主体部分后,音乐铿锵,舞蹈激烈,表示的是:克商时机到了,不再犹豫徘徊了。

《礼记》这部文献相对晚出,但《乐记》早有前辈学者说过,应该为先秦儒家所作,而且,如此具体地描绘“大武乐章”的开始部分,真给人亲眼观看过的感觉。看下面的文字也是如此。

接下来的谈论对了解“大武乐章”的结构和意味,更为重要:

子曰:“……夫乐者,象成者也。总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夹振之而驷(四)伐,盛威于中国也。分夹而进,事蚤(早)济也,久立于缀,以待诸侯之至也。”

李山教授讲诗经完整版(跟李山老师读诗经)(6)

这段文字,首先说明了一点:“大武乐章”是象征成功的。后来文献称“大武乐章”为“武象”“舞象”,就是因为这一点。

其二,还涉及四个人及与之相配合的三个舞乐形象:

一是周武王的“总干山立”。所谓“总干”,就是手把干戚,“山立”即正面而立。

二是姜太公的“发扬蹈厉”。是说姜太公在克商战场上的威猛,《诗·大雅·大明》篇表现牧野之战,写到战场上的姜太公,有“维师尚父,时维鹰扬”的语句;“师尚父”就指姜太公,又叫姜尚,当时尊他“师尚父”;“鹰扬”形容战场上的姜尚好似鹰击长空,也就是上文“发扬蹈厉”要表达的意思。

三是“武乱皆坐”与“周、召之治”。涉及两位周初重要大臣,一是周公旦,一是召公奭。这两位与姜太公先辅佐周武王克商,继而两位又辅佐周成王(姜太公则受封齐国)。“武乱”(“乱”,音乐术语,一般在音乐结束时演奏,“乱”有整理、条理的意思,即在即将结束时再突出一下主题。)时有一个造型,就是演出者“皆坐”,《乐记》说,这表示的是周公和召公配合的文治天下即将开始。

以上是“大武乐章”的主要内容关键点,交代的是通过看舞乐的舞蹈造型可推测出表演主题。

李山教授讲诗经完整版(跟李山老师读诗经)(7)

其三,交代了很重要的一点:“大武乐章”一共“六成”,就是说它是由六个段落节目组成的。这也与《左传》楚庄王所说“其六曰”相合。

“始而北出”是交代舞乐的开始,可以与上面说的“备戒之已久”“咏叹之,淫液之”合起来看,就可以对舞乐开头部分有较多感受。

第二成即“再成而灭商”,则是表演灭商内容,这一节应该重点表现武王和姜太公,“发扬蹈厉”应该形容的是这部分内容。

“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两节表现的是克商之后,西周军队马上大军南下,不失时机地占领江汉及淮水一带。完成此事的主要人物就是周、召二公。这又为出土器物铭文所证,例如周初大保玉戈即刻有“王……令大保省南或(国),帅汉”的铭文。这是关于召公的材料。国家博物馆曾展出的回购器柞伯鼎,铭文有“周公南征”的铭文内容。这是关于周公的材料。这都表明“大武乐章”三四成演出内容是有史实根据的。

“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应该是表现周公、召公分治天下。有文献记载周初以进河南陕县为界,陕以东由周公治理,陕以西为召公负责。

最后一成“复缀(舞乐演出场地上的站位标志)以崇天子”是说舞乐要结束的时候,舞乐表演者又回到原初的位置,即重新围绕在“天子”身边,以示万众一心的意思。舞乐就以这样的形式结束。

不过,在“六成”乐舞演出次第的交代后,还特意拈出了另外三个表演动作:一是周天子在大臣左右陪伴(表示辅助)下,向四方挥舞斧子,以示威风。二是“分夹而进”,实际补充第三、第四两成的内容说明,可知舞台演出时的演出者,到这两成时要分作两队或两排分进合击。三是“久立于缀”,说的周天子,指他站立在有标记的特定场地,等待诸侯开始朝拜。与开始的“总干山立”首尾相应,从而结束舞乐表演。

李山教授讲诗经完整版(跟李山老师读诗经)(8)

小结

“大武乐章”很像一出戏,有音乐,有舞蹈,有情节,还有着意加以表达的人物和事件。当然还有《左传》记载的与舞乐相配合的歌唱的诗篇。这不就是一出戏吗?

本文节选自《诗经应该这样读》

中华书局2019年出版

媒体转载请联系授权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

李山教授讲诗经完整版(跟李山老师读诗经)(9)

李山教授讲诗经完整版(跟李山老师读诗经)(10)

栏目主持人 李山教授

●●●

李山教授讲诗经完整版(跟李山老师读诗经)(11)

责编 廖玥

李山教授讲诗经完整版(跟李山老师读诗经)(12)

美编 薛宇

投稿信箱taoliguoxuetang@163.com

收听李山《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大本科课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