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涿州(三国遗迹探访之蜀国篇)

第一章——涿县(幽州)

【胸怀大志】

三国涿州(三国遗迹探访之蜀国篇)(1)

天下第一州牌匾

在古代,“州”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早在夏朝,大禹就将中国划分为九个州,所以中国有个外号就叫做“九州”。到了汉朝,天下则有了13个州,那时的1个州大致相当于现在的1个省,面积也跟现在的一个省差不多大。汉朝所采取的行政制度是郡县制,州>郡>县,而我们要讲的三国故事,大多是发生在东汉末年的,所以那时的涿州还不为州,而为县,是一个隶属于幽州的小县城。

三国涿州(三国遗迹探访之蜀国篇)(2)

永济桥

涿县的辉煌历史可以追溯到2300多年以前,早在上古时期,黄帝就是在这儿打败了蚩尤,从此开创了华夏文明。只是近代以来,由于离北京太近,涿县的光芒逐渐被北京掩盖,所以涿县的知名度并不算高,可能也没有太多的人听说过它,但这并不妨碍涿县成为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历史上很多的伟人都出生在这里,这其中就包括我们本章的主人公——刘备。

三国涿州(三国遗迹探访之蜀国篇)(3)

大树楼桑村

刘备,字玄德,公元161年生于幽州涿郡涿县的楼桑村。刘备的出身其实并不算好,虽然也勉强称得上是皇亲后裔(后来自称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这血缘关系早就已经说不太清了,到他父亲那辈儿更是与草民无二。又由于父亲死的早,家里只能靠着母亲【贩履织席】(也就是卖鞋、织布)来勉强维持生计,所以说刘备的儿时生活其实是非常艰苦的。

三国涿州(三国遗迹探访之蜀国篇)(4)

刘备故里碑

不过刘备人穷志不穷。相传当时楼桑村东南角有一棵桑树,高约五丈,远观酷似皇帝坐的的车盖,刘备小时候经常跟小伙伴们在那颗树下玩耍,有一次刘备就曾突然口出狂言说:【“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羽葆盖车是用羽毛作为装饰的华盖,是只有天子才能享用的一种高贵的仪仗。)可见刘备从小就有着一颗想当皇帝的心(还真是三岁看老啊…)。

三国涿州(三国遗迹探访之蜀国篇)(5)

玄德苑

有梦想总是好的,即便它遥不可及。也许刘备自己也不会想到,他儿时的一句玩笑话竟会成为他一生所为之奋斗的目标。一介草民却想当皇帝,这听起来虽有些搞笑,但是他的老祖宗刘邦不就是这么过来的嘛?而且刘备的长相还真有那么几分帝王之相,相传刘备双手过膝、两耳垂肩,这些可都是福相,而事实证明,刘备确实是很有福气的。

三国涿州(三国遗迹探访之蜀国篇)(6)

玄德苑

刘备的第一个福气,就是得到了叔父——刘元起的赏识。刘元起在刘备少年时期就看出刘备不是个一般人,是早晚要成就大事的。所以刘元起时常资助刘备,让刘备可以有书读。倘若刘备早年没机会读书,可能这辈子也就是个卖鞋的了...刘备没有辜负刘元起的期望,他在得到叔父的资助后,不仅用这笔钱交了学费,还省下了一笔去结交当地的英雄豪杰。

三国涿州(三国遗迹探访之蜀国篇)(7)

卢植墓

刘备的第二个福气,就是他在上学的时候又遇到了一位好老师,谁呢?——卢植。卢植也是涿县人,更是东汉末期的大学问家,同时还是朝廷命官。即便身处乱世,卢植却自始至终保持着高风亮节的作风,堪称士之楷模。而且卢植的性格刚毅大节,常怀济世之志,后来刘备成年后也是志向远大,以拯救黎民苍生为己任,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卢植的影响。

三国涿州(三国遗迹探访之蜀国篇)(8)

卢氏宗祠

刘备从15岁起,就开始与刘德然(刘元起的儿子)以及辽西——公孙瓒共同师从于卢植,因为公孙瓒比刘备年长,所以刘备还拜其为师兄。刘备跟公孙瓒的关系一直都不错,后来公孙瓒也成为了一方诸侯,号称“白马将军”。在刘备创业之初,公孙瓒给予过刘备很多的帮助,而公孙瓒和卢植,也算是刘备早期生涯中仅有的关系网了。

三国涿州(三国遗迹探访之蜀国篇)(9)

涿州

早期的刘备所处的那个年代,正经历着汉朝最黑暗的一段时期。那时的朝廷是宦官当道,暗黑的统治导致黎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公元184年,堪称中国史上最大规模农民起义之一的“黄巾起义”(又称黄巾之乱)终于爆发,各地太守为了平息叛乱,纷纷开始招兵买马,而当时的幽州太守——刘焉也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至涿县时,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此改变了刘备一生的命运。

三国涿州(三国遗迹探访之蜀国篇)(10)

张飞故里

话说当时的刘备正在看榜,看着看着突然长叹了一口气:“唉…”,后面一壮汉听见后就怒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一大老爷们光叹气有用吗?”刘备回头一看,只见此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刘备见此面相如此奇葩…一看就不是个一般人,于是就和这个壮汉聊了起来。

三国涿州(三国遗迹探访之蜀国篇)(11)

张飞故里

这个一看就不是个人,不不不不…一看就不是个一般人的壮汉,便是——张飞了。张飞,字翼德,他和刘备、卢植一样,都是涿县人。张飞本是一屠夫,家境颇为富裕,据说家里边儿还有一个私人小花园(真不知道张飞是怎么靠杀猪挣出一座花园的…)。那天张飞正如往常一样,在街边卖肉,忽然听说有人在涿县招募义兵,便也跑过来凑个热闹,结果碰巧遇到了刘备。

三国涿州(三国遗迹探访之蜀国篇)(12)

张飞故里

俗话说不打不相识,张飞对刘备的这一声斥责,让刘备得以结识张飞。刘备见张飞也是一身的英雄气概,便向张飞吐露了自己的远大志向,:【“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张飞听得是如痴如醉…他被刘备的个人魅力和豪情壮志所深深吸引住了,于是张飞誓死要追随刘备共创一番事业(刚见面就托付终身,醉了…),两人谈的兴起,又跑去村店里喝酒。

三国涿州(三国遗迹探访之蜀国篇)(13)

张飞故里

喝着喝着,另一个大汉走了进来,说:“快上酒,喝完老子就要去参军了!“刘备见此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一看就是个英雄,便拉过来一同饮酒。这个大汉自我介绍说:“我姓关名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当年看不惯当地一豪强仗势欺人,就把那人杀了,之后的几年一直在逃难,如今见有人在此募兵,就想前去应征。”

三国涿州(三国遗迹探访之蜀国篇)(14)

三义宫

关羽刚一说完,刘备就急忙又把自己的志向告诉了关羽,关羽听了之后甚是开心,心想可算是找到了一个志同道合之人,刘关张三人还真是相见恨晚啊...那么既然大家都是同道中人,于是张飞就提议说:“俺家家里有个后花园(赤裸裸的炫富啊…),咱哥儿仨明儿就去那儿结为异姓兄弟得了(涿郡人儿化音比较重嘛...),今后一同为国家建功立业。”刘备、关羽听后都纷纷表示赞同。

三国涿州(三国遗迹探访之蜀国篇)(15)

三义宫

于是第二天这哥儿仨就来到了张飞家的后花园,共同发誓说:【“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拜刘备为大哥,关羽为二哥,张飞为三弟,而此时正值春天…桃花盛开…这也正是家喻户晓的典故——“桃园结义”的大致情节了,而能够得到关羽和张飞这两个知己,正是刘备的第三个福气。

三国涿州(三国遗迹探访之蜀国篇)(16)

三义宫

人这一生,可谓知己难寻。我个人对知己的定义是:要有共同的理想,相似的价值观,两个人在一起不需要过多的寒暄,有很多藏在内心最深处的话只想对Ta说,也只能对Ta说,因为只有Ta能懂。朋友能有一群,但知己,得一个足矣。一个人一生能得到一个知己便是幸事了,而刘备刚一出山,应该说还没出山的时候就让他碰见了俩…所以刘备这福气真的是没谁了...

三国涿州(三国遗迹探访之蜀国篇)(17)

涿州影视城

更何况刘备这俩知己还都是能驰聘沙场的,还都是能肝胆相照的,还都是能出生入死的(羡慕不?反正我是挺羡慕的...)…不过多少有些可惜的是,“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虽然经典,但可能并不真实,因为桃园结义只是《三国演义》里面所描述的故事,而我们知道,《演义》只是一部小说,所谓“七分实,三分虚。”很多人把《演义》当做历史来读,其实这多少有失偏颇。

三国涿州(三国遗迹探访之蜀国篇)(18)

涿州影视城

当年罗贯中老先生写《三国演义》主要是依据两个东西,一个是真实的历史,令一个是民间流传的戏曲和传说,之后又加之自己的一些想象,这才写出了这部不朽的经典名作。而在罗老写《演义》前,“ 桃园结义”的故事只是流传于民间,并不见于正史,诸如《三国志》、《资治通鉴》等等,都是没有记载的。所以说,“ 桃园结义”只是记载在《演义》中的情节罢了,而非史实。

三国涿州(三国遗迹探访之蜀国篇)(19)

鼓楼大街牌坊

其实《三国演义》里面很多被奉为经典的故事,都是罗老或老百姓们编造出来的,而并不存在在真实的历史上,只是后来随着《三国演义》的广为流传,这些故事逐渐地被人们所熟知,很多人们都把它们误作了历史。我几乎可以说,了解三国史实的人一定也很了解《演义》,但了解《演义》的人未必清楚三国的史实,《三国演义》无疑对于我们有着更大的影响力。

三国涿州(三国遗迹探访之蜀国篇)(20)

鼓楼大街--街景

很多地方甚至还根据《演义》中的典故,建造了相应的景点,“ 三义宫”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即便这些典故在历史上是从未发生过的,但是后来经过近千年的演变,无论是这些典故还是景点,都已经成为了三国文化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所以我才要用自己的话语,将《演义》里的故事大概总结一下并呈现给大家,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大家可以更好的了解这些景点的意义所在。

三国涿州(三国遗迹探访之蜀国篇)(21)

三义广场

虽然” 桃园结义“并未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但却依旧在民间产生了这个故事,并且代代相传,它传到了罗贯中的耳中,最终又传到了我们的耳中。这说明老百姓们是希望有这么一个故事存在的,因为“ 桃园结义”几乎代表了“忠义“的最高境界。人们都希望这种真诚并不计较利益的友谊是真实存在的,可以说“ 桃园结义”多多少少寄托了人们对“刘关张式” 友谊的一种向往吧。

三国涿州(三国遗迹探访之蜀国篇)(22)

三义广场

玩笑归玩笑。总而言之,有了关羽、张飞两个万人敌的追随,刘备终于有了从家乡走出来的底气,从此以后,刘关张步入江湖,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而此时的涿州 ,也完成了它在三国时期的历史使命,因为在“ 桃园结义”以后(这个桃园结义是要打个引号的,代表它并非历史真实事件),再无任何的三国故事发生在这里。但是对于刘备来讲,离开家乡只是他传奇一生的开始而已,那么接下来,初出茅庐的刘备又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人和事呢?待在下一篇的游记中,我再继续讲给大家听。

三国涿州(三国遗迹探访之蜀国篇)(23)

本文章的图文皆为原创,原创不易,如需转载,还请先与我取得联系哦~

三国涿州(三国遗迹探访之蜀国篇)(2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