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年最佳女主角(80年代最知名的美国女主播)

1986年1月,一架民航客机在上海虹桥机场着落,一位披着红色场围巾的女生兴冲冲的走出来,她对迎接她的记者说道:“你知道吗?我们节目的观众又增加了,现在光美国的观众已经达到四千七百万”这档节目,便是我们近代史中,第一档由中国人制作的,在中国实景拍摄的,向世界介绍东方文明的海外节目《看东方LOOKINGEAST》,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美国历年最佳女主角?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美国历年最佳女主角(80年代最知名的美国女主播)

美国历年最佳女主角

1986年1月,一架民航客机在上海虹桥机场着落,一位披着红色场围巾的女生兴冲冲的走出来,她对迎接她的记者说道:“你知道吗?我们节目的观众又增加了,现在光美国的观众已经达到四千七百万!”这档节目,便是我们近代史中,第一档由中国人制作的,在中国实景拍摄的,向世界介绍东方文明的海外节目《看东方LOOKINGEAST》。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初期,她向中国记者说道:“我创办《看东方》节目只为实现一个理想,架设东西方的文化桥梁,跨越无知和误解。”后来这段话,也被刊载于中国80年代最重要的新闻杂志《中国记者》1986年的第一期。第一次听说这个女生的故事源于某次去夏威夷度假。推开房门的那一刻,房间里播放着《500英里》(five hundred miles)“这是一位下榻我们酒店的中国客人最喜欢的音乐。”向导如此向我们介绍,还在谷歌上找到了这位小姐的资料。而就在这个月初,她作为我们这个特别策划的主人公,我更加细致地听人口述了这段故事:十几岁的少女初到夏威夷时常常想家,经常一个人坐在窗台上,一边听《500英里》,一边落泪。这位小姐只在大家面前哭过两次,一次在夏威夷,一次在香港。前者使她变得独立,后者则改变了她的命运…

60年代的受制于英国管辖的香港,中国人被当作二等公民,无论是就业还是其他方面,都是英国人优先。哪怕有着海外的高等学历,这位小姐回到香港后依旧只能获得一份酒店接线员的工作。不仅如此,一次派对活动上,外国贵宾居然理所当然地询问她,是否给自己的客人提供特殊服务。她很气愤,下定决心要靠自己走出一条属于中国女性的道路,不久,就彻底离开了香港。每在人生的灰暗时刻,她总会听《500英里》这首歌,想想家乡,然后继续前行。初到纽约,她身上只有150美金,挤在朋友的公寓客厅的沙发上,因为朋友养了两只猫,所以她每次出门前,都必须清理干净衣服上的猫毛。纽约的冬天很冷,因为缺钱,她用朋友的信用卡买了一件大衣,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才把信用卡还完。作为近代中国最早的时尚icon,这件大衣她穿了十五年。在她年轻的时候,穷苦,是中国女人身上的代名词。但她说:“我不能永远微笑,但我能永远乐观。”属于她的机会,一等就是十年,直到1984年PBS(美国公共电台)跟CCTV(中国中央电视台)首次合作,跨洋转播《中国建国35周年国庆大典》。美国公共电视台,提前两天找到这位女士,希望能邀请她完成这场直播的画外音解说。而在她看来,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向全美国观众介绍中国的机会,这不应该仅仅是一次转播,而应该是一次开机的,由主持人同步实况直播,深入介绍中国发展的节目。在她的坚持下,美国公共电视台使出了最后一个杀手锏:如果我们要开机进行实况直播,就意味着我们会有更多的拍摄成本跟人员成本,至少会增加5000美金的预算,而这笔预算,则需要她个人承担。5000美金,对于一个生活在1984年的中国女性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而这个女生,不仅在短短两天内,成功拿到了5000美金的赞助,还在互联网没有普及的情况下,跨洋完成了所有关于《中国国庆大典》资料的收集工作。1984年的10月1日,美国公共电视台史无前例的,实况直播了《中国建国35周年国庆大典》,无数的美国观众、世界华人,第一次看到了这个正在崛起的、东方的、震撼人心的国家。与此同时,全美国的观众也记住了电视屏幕前,那个东方面孔的女主持人:靳羽西。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她是中国最知名的电视主播,她成功地做到了她的理想:架设东西方的文化桥梁,跨越无知和误解。不仅有史无前例的“1984大阅兵”实况直播。她还带着仅仅6人的制作团队,为1986年的英女王访华,留下了珍贵的荧幕资料。在1988年,她制作电视纪录片《黑龙江省》向全世界介绍中国的工业力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她是对我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位前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她给了我今天身处的这个公共媒体行业一个巨大的,道德跟价值的标地:架设文化桥梁,跨越无知和误解。当然,如果一直宣扬丰功伟绩,未免过于无趣,作为这次特别策划的主人公,我们从靳羽西女士的好友,同事,共事过的员工...身上也得到了无数精彩纷呈的故事。比如她年轻时跟CNN创始人Ted Turner的恋情,她前夫马明斯出轨第三者长达20年,以及她现在跟小了自己15岁的奶狗男友的爱情。那种古老的、非常有时代感的、其狗血程度丝毫不亚于当下的、她不为人知的一面。但让我印象最深的,其实是一个很小的故事,一个当年叫安培的小记者身上的故事。

在安培还是南方城市的一个小记者的时候,她常常质疑自己:记者必须敏倪敏捷,而且善于在人群中摸打滚爬,她却怕和人打交道,原因是总担心着自己说话是否得当,举止是否得体,总在猜想别人看到自己也许心里会说:这么丑这么傻的丫头怎么能当记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她毕业后以为最理想的单位应该是图书馆,无论春花秋雨都坐在书海中,任也灵自由畅游。正当她在考虑调整一下自己的工作时,她的部主任交给她一个采访任务,采访当年世界级明星主持人靳羽西。但她东奔西颠地才打听到,羽西的来访纯粹属私人性质,只待两天,根本不准备接受新闻界的任何架访。但主任却下了死命令,这次无论如何都要搞个独家新闻,别人不出消息,我们出新闻,这才是我们的实力,不管采取什么方法,只要采访到。她最紧张的时候,并不是买通酒店的服务员的时候,而是站在靳羽西酒店门前的那一秒。她预想过很多的跟靳羽西见面的可能性,比如和蔼的询问自己有什么事?比如被客气的请出房间,比如干脆被当做来打扫房间的服务生。但她从没想到过,羽西对她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你好像很不自信?”羽西微笑地走向她,指着她的采访本问她:“记者?”她急忙说:“对不起,贸然打扰你,我只想占十分钟。”羽西不说话,仔细的看她,让她坐在椅子上,从旁边的桌上拿过化妆盒,轻轻的在她脸上抹了起来。过了一会羽西放下笔,说:“这就好了,你这样好看。”你可以想见,在对于一个90年代的小记者来说,这是多么大的冲击,镜子前那个灰不啦叽的小姑娘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漂亮、精神、眼睛黑黑亮亮的,充满年轻朝气的女孩。“做个漂亮自信的的女人。”靳羽西站在她的身后对她说:“女孩子连自己也收拾不好怎么做事?”然后羽西坐下来:“好吧,你想问什么?“安培最后并没有进行这场采访,她看了看表,摇了摇头说:“采访时间已经到了,我得到的够多了,谢谢,谢谢。“她说,那天虽然自己没有得到任何采访任务,没有去了解羽西到访的目的,进展如何,如何打算等等,但对她来说,这十分钟,已然已经改变了她的人生观。1994年,当安培已经在《体育世界》负责一整版的《美容指南》版面的时候,她写下了这个故事:是羽西让我明白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连自己也收拾不好的女孩,怎么能面对人生。要相信自己,努力的发掘自己潜在的美,要做个漂亮自信的女人。事情已经过去几年,靳羽西可能早已忘记了发生在那十分钟里的故事,忘了曾经有一位冒失而紧张的女记者,但我铭记于心,我依然在报社做记者,但我已经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适和不自信。每天早上起床,我对镜而坐,仔细的收拾自己的脸,洁面,上粉底,画眼线,涂腮红,涂口红,看自己的脸慢慢地美丽鲜活起来,然后精心的搭配好服饰,充满自信的走出自己的家门。因为我已经做好准备,我有勇气去面对将来临的一切。你们可以想象,当这个故事被刊载在当年发行量数以万计的《体育世界》的时候,这样的故事,又能感染多少像曾经安培一样的,不够自信的女人。但是,当我把这个故事分享给靳羽西女士的朋友的时候,她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她说:“你要知道,羽西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她做过更加惊世骇俗的事情。1996年的时候,她曾经在采访时任中国最高领导人江泽民先生的时候,指出他的“油光满面”,并建议对方在纽约联合国会议发言前,使用粉饼在脸上扑粉,她言辞恳切的说:“形象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讲十分重要,我非常希望您能听取我的意见。”对于羽西来讲,提出这样的建议,并不是一件需要鼓起勇气的事情,而是她工作的原则,这原则很简单,这件事我是否擅长?是否有热情?是否对他人有益?是否对中国有益?如果有,她就会去做。正如她与我们分享的一句话:“我希望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那些我无法改变的事情,有勇气去改变那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及有智慧去通晓其中的差异。”

这是一个最早以华人面孔在美国拿到“艾美奖”的女性。她的羽西媒体公司,时至今日依旧在致力于东西方的文化沟通。她代表了一个时代。那是她与好友希拉里在本世纪初代表女性的时代。那是她与好友贝聿铭在本世纪初代表中国华人的时代。那是她在上世纪末,长达二十年连续坐在春晚的头排,代表中国电视与美国电视的时代。我以前一直觉得:没有人能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着,少年总会长大,成为父母、成为长者,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世界是我们的,你们的,但终究是他们的。

我很多次跟自己说,要老,不准不老。但我现在想说:可以老,但不能散黄。岁月只能带走你的皮囊,带不走的,是你流过的泪水,努力过的青春,创造过的价值,释出过的善意、打拼过的事业。

岁月带不走的,是你永远年轻的灵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