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招工对接(老板到省外员工家拜年)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朱丽珍

“今天已经正常开工,陆陆续续一半多员工已经回厂。”2月23日,当各地不少工厂忙着招工时,义乌大陈镇浙江傲哥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金永昌很淡定,因为他已经把工作做到了前面。这十多年来,春节期间到外地员工家拜年,已经是公司的惯例,“以情留人”不仅留住了老员工,还招来了新员工。

在浙江,努力招工的不仅是企业负责人,政府也用心吆喝,给政策给支持,不仅派出专机、专列接回员工,还跨越千里召开专场招聘会,跨省引来求职者。

上员工家拜年的企业负责人,首次来浙江打工的务工人员,他们的故事,也是浙江招工有多拼的缩影。

企业招工对接(老板到省外员工家拜年)(1)

2月13日12时30分,载有912名返岗务工人员的专列顺利抵达铁路金华站,这是金华相关企业迎来虎年新春的首趟返岗复工专列 拍友 时补法 记者 潘秋亚 摄

开车五六个小时,老板到员工家里拜年

说起义乌大陈,就不得不谈及这里的衬衫。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衬衫行业,可以说是义乌工业的开端。而金永昌在大陈,也是响当当的“老牌企业主”。从他的爷爷辈开始,家族就从事衬衫行业,到他这已经是第三代。

做了这么多年老板,金永昌很清楚,招工是企业开年第一关。如今他负责的企业,有员工400多人,其中三分之二来自省外,主要是江西、安徽、河南等地。

怎么让这些员工能尽早复工?老员工能不能带回一些新员工?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还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为此每个企业都在想方设法。

金永昌是个热心人,比如他拿着菜谱学了20多道家常菜,连续18年为春运执勤民警送餐。在招工上,他更是善打“感情牌”。

大约从十多年前开始,一到春节,金永昌就会叫上企业里几个相关负责人,一起到员工家里拜年。别说那时,就是现在,老板不远百里,到员工家里拜年,这都算是新鲜事。

“有些员工家在村里,路小车子开不进,只能停在一两百米的路边。知道我们要去,他们一路铺满了鞭炮迎接我们。”这些年来,老板给员工拜年,让金永昌收获了很多感动,“他们真的把我们当做远方来的贵客。”

以情留人,让企业留住了很多老员工。“很多人在厂里干了十几年,甚至有30多年的,一代带着一代,还有一家三代都在这里上班的。”

今年,公司有42名员工留下过年,其余员工都回了老家。到了大年初九,金永昌又开启给员工拜年的日程,目的地是江西南昌新建区,这里集中了52名员工,从一线员工、验收员、组长到车间主任,基本都是有一技之长的老员工。

“看到老人小孩,就递上红包,再带一点义乌红糖、蜜枣这些土特产,或者超市里买点饮料、补品。钱不多,一次也就万把块钱,重要的是用心。”从义乌到南昌,车开了5个多小时,还不包括接下来几天,要在村镇间走访。

为了提高效率,金永昌会找一户比较宽敞的员工家里,组织附近的员工聚餐聊聊,“对他们表示感谢,也看看有没有下一代子女有意向,合适来上班的。”

直到正月十三,金永昌才回到义乌,走访的员工家庭在15户以上。到了正月十七,南昌籍员工回来了40位。“还有家里有老人小孩的,会晚几天。”

企业招工对接(老板到省外员工家拜年)(2)

傲哥服饰已经开始新一年的生产

留住老员工招徕新员工,靠的是“想人所想”

为什么会想到去员工家里拜年?金永昌一开始的目的挺纯粹——想让他们早点回来上班。

“好像有个不成文的习俗,就是外省务工人员,一般都是过了元宵节才回来上班,可是我们生意忙,就想着他们不要过了元宵再回来,能不能跟我们这边一样,正月初七初八就回来上班。”这几年,浙江各地到外省招工的专车专列有很多,早在2003年,金永昌所在的企业就走在了前面,已经派出大巴车去外省接员工,“一般大年初三出发,大年初八接回来。安徽、河南、江西、湖南这些地方都去,行程在3万公里以上。”

金永昌坦言,那时候省外员工拥有私家车还不普遍,有专车到家门口来接,不仅老员工回来了,还会带回来很多想出门看看的新员工。

怎么留住这些新老员工,也是金永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总结起来,就是尽量为员工着想。

“我们鼓励老员工留下,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提高他们的待遇,去年在这里干,今年又回来的,发一两千奖金,干了三年以上的,奖金更高,这种激励机制,就是千方百计留下有一技之长的员工。”而针对新员工,公司不仅提供3000元以上的基本工资,厂里吃住、水电、宽带都是免费,“有些老员工的孩子,会想着来做做看,那基本生活肯定要给他们保证的,说不定就培养出了一个有手艺的好员工。”

在金永昌的企业,三年以上的老员工占了90%左右,“一年工作十个月,干的好的,每个月到手工资有一万多元。”

不过,金永昌也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和父辈那一代确实有所不同。“服装厂里的活,工作时间比较长,也有些枯燥,年轻人不太喜欢。”新形势下,金永昌也在想新方法,了解到河南是人口输出大省,他就打算去河南招工,“我弟弟在那边有一个工厂,让他帮忙发动。”

除了负责自己的企业,金永昌还有一个身份,是义乌市服装行业协会大陈分会会长,如何让更多年轻人加入服装行业,协会也在研究新点子。“去年我们协会就开始对接高校,比如到一些专门的职业技术学校、浙江工业大学等等,联系服装对口专业的学生,来毕业实习,当一线员工。”

企业招工对接(老板到省外员工家拜年)(3)

傲哥服饰组织员工聚餐

政府组织招聘会开到家门口,给了年轻人来新城市打拼的机会

除了企业用心用情,这几年金永昌还有一个感受,就是政府招工的手段越来越给力。“印象中从2019年开始,义乌政府就派车去云南这些地方接员工了,现在浙江很多城市也有招工专机、专列。”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了解到,前段时间,永康就把招聘会开到了四川平昌,两地联合举办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由平昌人社部门代表29家永康企业展开招聘,就业岗位涵盖了以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开到家门口的招聘会,累计吸引了1000余名求职者参加,达成就业意向或签约的有300多人,最终约有30名平昌籍务工人员到永康就业,其中首批11名务工人员已经通过政府包车抵达永康。

24岁的王刚来自平昌县驷马镇,这是他第一次来浙江,目前已经在永康星月集团生产部获得了一个工作岗位。

为什么选择来永康工作?王刚说,当时永康政府组织的招聘会信息,不少老乡都在转发,他也收到了。“听说有招工,就去报名了,待遇什么都不错,就想过来试试。”在此之前,王刚曾在沿海地区工作过,虽然待遇跟现在差不多,但浙江离家更近一些,“而且是政府组织的招聘会,比较信得过,永康对于我而言是一座新城市,所以想借着这个机会来看看。”

来到永康后,王刚被带着看了四五家公司,最后他选择了星月集团。“吃住都在厂里,现在刚入职不久,还有三个月的试用期,但是感觉还挺好的,先做着看看。”

跟王刚一样,来自平昌响滩镇黑水村的赵东,也是第一次来永康,之前他在福建待了四五年,最近两三年都在成都打工,从事中央空调生产,包吃包住。

今年正月里,村委会通知,永康政府有招聘会,赵东就想来看看。“想着政府组织的总是比较靠谱的嘛,看看能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赵东今年30岁,已经打工十多年,他会对比工价,也会考虑生活成本,还有离家的距离。外出打工还是留在老家打拼,要不要留在永康,最终他还是要综合考虑,但不管怎么说,政府上门对接的招聘会,也是给了像王刚、赵东这样的年轻人,来这座新城市看一看、试一试的机会。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