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现在是否还值得买(海康威视到底能不能买)

竞争优势

强烈的技术创新文化

技术创新是海康威视发展的驱动力,坚持技术创新,海康威视在过去 20 年取得了很好的业绩。2010 年 5 月,公司上市 融资 34 亿元,上市 12 年来,公司累计研发投入 354 亿元,累计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 利润 891 亿元,累计(将)向股东分红 432 亿元。

2015 年以来,海康威视鼓励内部员工创新创业,建立内部创新跟投制度,先后成立了 8 个创新业务。2021 年,有 5 个创新业务的收入超过 10 亿、净利润为正。其中,萤石网络 已经递交 IPO 申请;海康机器人分拆上市的提示性公告也已披露,相关筹备工作正在推进中。

对于海康的创新业务,想到《浪潮之巅》里提到的思科。思科也是采取了一种宽容的内部创业政策,允许员工留在公司内部创业,而思科会作为投资者而不是管理者来对待这些创业者。但思科的没落是因为当他占据了世界网络设备市场的一大半后,始终没有开拓出新的市场,最后输给了中国制造,输给了华为。

海康从PBG拓展出EBG和创新业务,目前看仍有大量的发展空间。但碎也意味着利润率不会很高,倒是更期待能开拓出下一个标准化的新市场。

对行业和本土市场的深度理解

智能物联行业的特征就是需求始终呈现碎片化、场景化,如何在满足个性化需求、形成场景化解决方案的同时,最大程度获得商业上的规模效应,是对所有行业参与者的挑战。用户需求的碎片化、个性化,导致需求的准确性把握不易实现,产品的多样化、定制化变得必要,解决方案的行业细分和需求定制特点愈加突出; 为客户、用户提供营销服务支持也因为碎片化需求愈加扁平和专业,生产环节的小订单、柔性化成为必须, 企业运营所需的其他所有环节,都为适应这种碎片化的行业特性而改变。海康威视在安防和智能物联领域耕耘二十余年,适应碎片化需求的行业特点,接受碎片化对效率提升的限制,也看到一定程度规模化的可行性。

业界最强的研发能力

科技制造这个赛道,其实就是资金和人才的密集型行业,要想保持技术的领先,那就得不停的砸钱砸人才。

从2017 年到 2021 年,海康威视的研发占收入比重分别为 7.62%、8.99%、9.51%、10.04%、10.13%,研发投入占比逐年提高。未来 10 年, 公司会继续加大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

海康威视现在是否还值得买(海康威视到底能不能买)(1)

从上图可以看出,海康21年的研发人数继续保持高增长。

海康威视现在是否还值得买(海康威视到底能不能买)(2)

从21年的财报来看,研发总投入持续增加。

22年中财报,也看到了海康的研发保持20%的增长。未来也就能保证海康持续的技术竞争力。有意思的是从研发占营收的比例来看,这个是属于全球第一梯队(华为的研发比例也是10左右)

良好的股权激励政策

华为之所以能保持高速的发展,就在于任老板愿意把利益分配给大家。想起业界有个段子:很多公司都在学华为,只是把华为的加班学到了,却没有学到华为的利益分配精髓。中国有句古话:财散人聚,财聚人散。对于科技公司来说,人才就是第一生产力。留住人才,激发人才 才是王道。

二股东龚虹嘉就深谙此道,他将自己持有的公司49%股份里面,参照海康威视的原始投资成本向海康威视经营团队转让15%的股权:作价75万将15%股份卖给威讯投资——这是一个以总经理胡扬忠为核心的49名公司核心人员的持股平台公司。

除了核心团队外,海康通过各种股权激励政策,目前的股权激励基本已经基本覆盖到了所有的基层主管团队。让整个公司从上到下凝结成一条绳。

想起我21年末面试海康时,听面试管分享海康的股权激励政策,当时说21年的员工购买价是29元左右(当时海康的股价为60),内部员工还是很愿意积极购买。奇妙的就是目前股价也就30元左右。估计当时整个海康从上到下都没有意识到股价会跌到29.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象海康的核心竞争力:那就是技术创新 碎片化。

风险

从21年的最高价60跌倒目前的29元,股价腰斩。

在海康财报披露的12条风险中,对于海康的长期生存基本都不是风险,但一旦保持低速的增长/不增长,但对投资者不是很友好。

美国制裁

如果美国加大制裁,这就是意味着整个海康的的全球供应体系都会遭受巨大影响。具体案例可以参见华为。美国加大华为的制裁,直接导致华为整个营收降低约30%。这方面影响 海康也直接坦言了会积极面对,但是也不会也很好的解决措施。

其他跨界选手的杀入

这里面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阿里和华为。

阿里侧重于智能城市大脑,在云处理方面技术领先。在终端方面,采用和海康大华等安防企业合作的模式,不构成直接竞争;

2019年,华为新的安防领导段某某上任,放话“华为不做到第一,不会退出”,今年2月,华为安防改名为华为机器视觉,并进一步提出明确的目标“今年前三、五年第一”,如果华为的放话能实现,也就意味着最晚到2025年底,华为将超越海康,成为安防行业的龙头。以前太迷信华为,导致自己的思维定势。导致我最早放弃海康的原因。当年华为的波分PDT段某某携带6连A之势来到安防部门,结果呢?21年底的时候好像被换走了,当时还在华为的心声社区上吵得沸沸扬扬,机器视觉依然没有做起来。再次说明,即使是华为,也不是想做就能得起来。华为短期依然对海康构成不了威胁。但长期来看,海康的智能互联与华为的万物互联必然是存在冲突。

估值和购买计划

按照我的投资体系来看:广阔的赛道 好的管理层 合理的价格

赛道

该赛道属于物联网赛道。物联网包括感知层、网络传输层和应用层。整个物联网的赛道那是毋庸置疑的。

海康威视的优势在于感知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简单理解就是采集数据等。网络传输不是海康威视的主业务赛道,公司着重用好网络传输外部条件。应用层就是如何让智能物联带来应用价值,海康威视三个事业群和创新业务正在与行业伙伴一起探索和推进。值得注意的是,未来必然会和华为产生激励的竞争。由于智能物联的应用场景高度碎片化,这也是海康的独特竞争力之一。

管理层

科技赛道属于资金和人才密集性行业,竞争激励。不是那种傻子都能管理的行业。从过去10年的ROE基本30%的数据就说明管理层是一流的梯队。而且目前来看,管理层也是当打之边,又通过股权激励牢牢捆版在一起。简单一句话:狼性十足。

合理的价格

公司股价自2021年7月见顶68.48元以来,就一路下跌,跌至28元附近。到买点了吗?

海康威视现在是否还值得买(海康威视到底能不能买)(3)

2022年8月13日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市以来首度出现半年度净利润同比下滑,增收而不增利。海康的增长到头了吗?公司的回答是采购备货支出增加,这个也能理解,为了应对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增加提高备货量。

海康的估值方式,按照每年15%的保守估计(21年达到25%,22年上半年为11%,22年由于受疫情的严重影响),24年利润为249亿。

海康威视现在是否还值得买(海康威视到底能不能买)(4)

合理估值:三年后利润为249*0.8*(25~30)为5000~6000亿之间。

理想买点为 5500/94/2=29.2 附近

买入计划:

海康威视现在是否还值得买(海康威视到底能不能买)(5)

ps:21年海康的员工股权激励估计就是29元(覆盖了海康9000多名员工,所有核心层都覆盖),两年锁定,第3~5年开始解禁(解禁比例为40%,30%,30%)。解禁条件为营收增长15个点,ROE 20%。当年海康的股价已经来到29元。换位思考下,海康员工的薪酬总包股票占了不小部分,而且员工还掏钱去认购,到手的收入至少砍了50%。在这样的情况下,海康全体员工肯定鸡血满满。虽然面临美国的制裁,华为的入局,大概率还是有机会胜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