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28章妙解及感悟(使妄念逐渐减少)

《道德经》:使妄念逐渐减少,以无为而修行,方得内心纯洁。

道德经28章妙解及感悟(使妄念逐渐减少)(1)

对于一个人来说,人生最好的修行,就是能在红尘俗世中守得内心的纯洁,摒弃外在物欲的一些诱惑。

物质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一个必须条件,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活得更舒服。但是对物质的欲望的需求不懂得控制,就会逐渐的影响一个人的内心状态。

《道德经》中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状态,道德经认为无为而治,就是符合大道的一种智慧。

其中就包含了向内和向外的一个智慧,所谓的向外,就是所说的向外寻求。

道德经28章妙解及感悟(使妄念逐渐减少)(2)

很多人总是把自己的幸福指数寄托在外物之上,但是并没有意识到,当自己把所有幸福指数寄托在外物之上,一旦外物达到自己的期望,那么自己的欲望则会膨胀。如果外在的状态,没有满足自己的期望,那自己产生的就是沮丧和痛苦。

其实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当你对外寻求开心,寻求坦然的时候,都是一个无底洞的状态。因为欲望是无止境的,我们永远不可能到达欲望顶点所在。

所以《道德经》中老子比我们更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把对外的智慧转而对内在的追求。

所谓大道的智慧,就是摒弃对于人生的妄念,剔除内心的杂念,保持一个平常心。

可以保持对于人生的一个追求,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在修行过程中,要做到妄念一天天的减少,最后达到了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德经28章妙解及感悟(使妄念逐渐减少)(3)

《道德经》中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这句智慧的意思就是说,追求学问的人只知识一天比一天增长,追求大道的人欲念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一直到无为的境界。做到不妄为也就无所不为了,取得天下,经常用无为的道,如果有为就不足以取得天下。

无为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无所事事,没有任何一点物质的欲念念头,而是不妄为,保留一个合理性。

这个合理性是遵从于道的本身,自然也遵从于我们天命的本身,合乎天命,合乎自然。不求天命以外的物质层面,就是所说的无为而治,这是《道德经》中老子提出极其富有智慧的一个命题。

道德经28章妙解及感悟(使妄念逐渐减少)(4)

一个人只有首先做到抛弃对于物质的妄念,才能够做到真正的坦然和开心。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话,让妄念在内心滋生,那么自己人生的情绪和状态完全就紊乱了。

比如《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好名,使起欺人之念。小人好名,犹怀畏人之心。故人而皆好名,则开诈善之门,使人而不好名,则绝为善之路。此讥好名者当严则夫君子,不当过求于小人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君子贪图名声就会去欺骗他人的念头,小人贪图名声却怀有畏惧的心思,如果人们都喜好名声,则开了伪善之门,如果人们都喜好名声就绝了向善的道路,所以指责贪图名声的人,应当严责君子,而不应该过分的要求。

这一句智慧就是说,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贪图虚名都是应该受到责备的。

道德经28章妙解及感悟(使妄念逐渐减少)(5)

我们从这一句话上可以明白一件事情,就是所有的伪善以及邪恶狡诈,它们的起源都是自己内心的欲念所产生的。

当你贪图名声,贪图权势的时候,就起了欺骗他人的念头。小人贪图名声的时候,就有了奸诈之心,一切都是因为妄念而起。

所以说可以做到知天命,追求美好,但是在这一点上一定要把控适度。不可因为自己的欲念而让自己的情绪紊乱,不能让自己走上了伪善的道路。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您对于这一篇章的智慧怎么理解的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