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杨广有多牛(杨广谥号为34)

历史上杨广有多牛(杨广谥号为34)(1)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杨广

谥号是古代帝妃、诸侯、大臣死后所获得的封号,是后人对其一生功过给予的高度凝练的评价

谥号起源于西周,除秦朝暂停使用外,一直延续到清朝才被彻底废止,谥号有美谥、平谥和恶谥三种。"炀"字就是一个恶谥,这是一个极为典型的暴君昏君的谥号。

隋朝第二任皇帝杨广死后,他的表兄弟唐高祖李渊给他定的谥号就是"炀",千年来让人争议不休的隋炀帝一称就此成为定议。那么,隋炀帝谥号之"炀",到底是实至名归还是名不符实,必须观其当时所行,看其后世影响,一条一条对比分析,方能定论。

历史上杨广有多牛(杨广谥号为34)(2)

一、对"炀"字相应内容的对比分析

按照《谥法》所述,"炀"字代表的意思大致是,贪女好色、违反道德、虐待民众、背逆天理,杨广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遭到1000多年的辱骂,死后谥号为"炀",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1杨广背逆天理

这点主要体现在杨广的上位方式让人诟病,他弑父杀兄,软禁两个亲弟并贬为百姓,这是真实的,是名实相符的。

可是历史上玄武门之变说明,李世民的上位也是双手沾满两个兄长全家的鲜血,可见为了皇位是没有亲情可言的,在皇帝这个职业里,无论明君昏君都必须是"孤家寡人"。

如果将杨广和李世民比较,应该是大哥莫说二哥,都有问题,这一点暂持平论。

历史上杨广有多牛(杨广谥号为34)(3)

2杨广贪女好色、违反道德

皇帝后宫的标准配置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甚至是佳丽三千也不在少数,这是皇帝这个职业的"待遇",不足列入骂名。

至于史上杨广在上位前夕非礼老爹杨坚的妃子一事,在杨坚已病重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情况下,稍有理性的人都不会做出这种激怒杨坚的事,杨广再急也不会急于一时,并且《北史》、《隋史》都是唐人所作,对隋朝的很多事情都有夸大之嫌,这种事情的可靠性是存疑的

事实上是,萧皇后是杨广当晋王时的妃子,他当皇帝后萧氏被立为皇后,两人一直相守到杨广死时,萧皇后也没有被冷落。

这一点就足以说明杨广不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人。杨广喜好美色不假,但美女对当时的他来说是予取予夺,用不着做出如此不耻之事。说到最后,这条放到杨广身上的概率只能暂定五五开。

历史上杨广有多牛(杨广谥号为34)(4)

3、杨广虐待民众

这项内容杨广跑不掉,比如说修运河时累死无数民夫,征辽东高丽更是好大喜功、死伤无数,无数家庭无男子;西巡北狩也是劳民伤财等。

可是历史上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哪个皇帝的丰功伟业不是建立在奴役人民、横征暴敛上面,只不过他们没有丢失政权,而杨广就没有掌握好这个"度",耗尽国力民心,导致隋亡

无论怎样讨论,这一条戴在杨广头上是可以的。

历史上杨广有多牛(杨广谥号为34)(5)

4杨广得谥为"炀"的来历

杨广的最终谥号是李渊定的,这是最关键的。其实在此之前,杨广还曾有两个谥号,一个是杨氏族人杨桐被扶上皇位后,给杨广的谥号是"明"的美谥,随后窦建德打着为杨广报仇的旗号称帝后,给杨广的谥号为"闵"的平谥。

可结果是4年后唐朝建立,李渊当上皇帝,虽然杨李两家有亲属关系,但毕竟曾是人家的臣子,夺取人家的家业,如果不把杨广搞臭,无法遮掩李唐篡位的事实

为让自己行为披上合法化的外衣,让自己的背叛更加合理化,这是所有篡位夺取政权的皇帝,对前朝的通行做法,所以李渊添油加醋也要把杨广描绘成罪大恶极的暴君,以此让新王朝更加容易为人接受。恶谥"炀"由此最终戴在了杨广的头上,一戴就是1000多年。

历史上杨广有多牛(杨广谥号为34)(6)

如果历史上李渊没有当上皇帝,而是杨桐或者窦建德,杨广可能就是"隋明帝"、"隋闵帝"了。

从"炀"字内容对照杨广的行为,虐待民众是肯定的,贪女好色、违反道德、背逆天理也都沾边,如果定为"炀"虽然有些过,但也可以。

仅是这些,是不会引起历史上争论不休的。从史实和事实出从国,要认真研究杨广其他方面的作为,看一看杨广对历史产生的影响到底是好还是坏。

历史上杨广有多牛(杨广谥号为34)(7)

二、杨广对历史的贡献

1开疆拓土

隋朝立国后,20岁的杨广即开始领兵南征北战,为隋朝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杨广作为杨坚的主要开国助手,统兵南下攻打陈国,所率军队对沿途百姓秋毫不犯,一举攻克长江天堑,大败陈国军队,俘获陈后主及众多嫔妃、大臣,处死史上有名的大美女张丽华等5名奸佞小人,毫不贪恋美色。

杨广率军抗击突厥的入侵,当时的北方突厥势力很是强悍,不断冒犯北部边疆,公元600年,杨广任行军元帅,统军从灵武出击,将来犯的突厥可汗的大军击退,使其在10余年的时间里再无力南侵。

历史上杨广有多牛(杨广谥号为34)(8)

杨广登上皇位后,开展西巡张掖和北狩草原行动。消灭吐谷浑大部兵力,震慑突厥部落,巩固隋朝对西部和北部的控制,历史上首次将青海全境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在张掖举办万国博览会,27国使臣贡献千里之地。

杨广在我国疆域拓展上贡献是卓越的。一是隋朝结束了南北方长达半个世纪的分裂,使得中国再度进入一统的发展模式,为唐朝兴盛奠定基础。

二是杨广不断开疆拓土,在位时隋朝疆域广大,东起大海、西过祁连、南至海南、北接大漠,其版图远超秦汉、唐宋,这对后世中国疆域的确定是极为有利的。

历史上杨广有多牛(杨广谥号为34)(9)

2锐意改革

杨广在政治上大力推进改革,制定的诸多体制机制多为后世所沿用。

杨广大力改革官僚制度,确立五省六部制,唐在隋朝的基础上合并为三省六部制,结束各地自政为政、政出多门的弊病,全面发展中央集权,同时精简冗员,在地方大举并省州县,健全地方政府机构。

杨广确立科举选人制度。废弃"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子"的九品中正选官制度,设进士科,选拔官员不问出身门第,唯才是举,为寒门学子打通入仕之途,开启按成绩选拔人才的先河,彻底斩断官场的裙带之风,营造官清气正的官场生态。

历史上杨广有多牛(杨广谥号为34)(10)

杨广改革府兵制度,把府兵制度从12府发展为16卫,使府兵制度正式完备和固定下来,并注重加强中央政府对其的控制。

杨广的许多改革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都发挥出重要作用,留下极为丰富的浓墨重彩。

首先,实行五省六部制(唐以后三省六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一直被后世历朝历代所沿用,证明这种制度对于巩固封建国家统治是极为有力的。

其次,采用科举选人制度,更是开创中国各封建王朝稳定的从各阶层公平选人用人的先河。科举制度甚至成为近代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模板,被其大加采用。

历史上杨广有多牛(杨广谥号为34)(11)

3重视教育和文化事业

杨广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事业,采取多项措施促进科学事业发展。

杨广在中央兴办专门学校,命大理寺、太医署、太侍寺等十余个中央直属机构,一个机构建立一所本行业的专门学校,共建立起律学馆、医学馆、兽医学馆等十几所培养专门管理人才的学校。

杨广在地方各州县普遍设立学校,较大的县设立乡学。

历史上杨广有多牛(杨广谥号为34)(12)

杨广倡导并大力支持撰修典籍工作。历时近20年编修典籍31部,1万7000余卷,经、术、文章、兵、农、地理、医、卜、释、道无所不包,其中的《江都集礼》对唐代的礼学影响极大。

杨广在京都设立四方馆,专门负责接待东西南北四方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节,提出"混一戎夏"的思想政策,推行诸族一家,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空前。

杨广对中国古代教育史和文化史都有积极贡献。其一开办专科学校为后代行政职能部门兼办各类职业学校开启先河,为唐及以后科技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历史上杨广有多牛(杨广谥号为34)(13)

其二,撰修典籍对隋以前文化进行较好的梳理和保存,这对中国文化史的发展和研究是有益的。

其三,杨广本人是一个文采风流的诗人,开篇引用的诗句即出自他的《饮马长城窟行》一诗,被后人誉为千古名作。他的《江都宫乐歌》已初具七律的雏形,《春江花月夜》的意境更是对张若虚那首"孤篇压全唐"的同名长诗产生一定的启发,他的诗歌存世40余首。

杨广如果不当皇帝,定为一代名士,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历史上杨广有多牛(杨广谥号为34)(14)

4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杨广即位后,大搞水运和公路工程建设

杨广征召人员开通以东都洛阳为中心,长达2000余公里的南北大运河。沟通海河、黄河等五大水系,将关中地区、华北平原、江淮平原和太湖流域联结起来,历史上首次实现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有机结合,畅通南北方的水运。

杨广在全国各州县修建13000余公里的交通干路,畅通全国运输和物流。杨广修建一批桥梁建设样板工程,至今已逾1400余年的赵州桥成为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被视为国际历史土木工程里程碑。

历史上杨广有多牛(杨广谥号为34)(15)

杨广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首先大运河的兴修,不但在政治上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对江南地区的控制,在经济发展中更是起到积极的作用,以后的朝代也能够持续享受这个免费"红利"。

二是大兴土木,在客观上促动工程技术的发展,赵州桥即是例证。杨广以上这些成绩都是实实在在的,即使是骂他的人也不能否认,如此看,不但跟"炀"字有很多不符,反而要给以赞扬,唐朝的贞观之治,实际上是坐享杨广至少三分之一的功劳。

三、结语

杨广年号为大业,他的大业之治,一直掩盖在千古骂名之下,事实上如果认真加以比较。

可以看出,大业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绝对不逊色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甚至远超过汉武帝的"外儒内法",杨广虽然残暴独裁,但其功绩有目共睹的,追谥为"炀","是名副其实还是名不副实?"这个问题,其实还应属于后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