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防控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

一.目的:建立和保持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实施程序,包括涉及生产活动的所有场所以及生产设施识别和确定危险源的存在、性质及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并确定是否可容许从而采取与危险源风险适应的有效控制措施,以预防、降低或消除风险,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危险源防控管理制度?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危险源防控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

危险源防控管理制度

一.目的:建立和保持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实施程序,包括涉及生产活动的所有场所以及生产设施。识别和确定危险源的存在、性质及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并确定是否可容许。从而采取与危险源风险适应的有效控制措施,以预防、降低或消除风险。

二.范围:本程序规定了公司的业务活动范围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和管理要求。适用于公司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三.职责:

3.1.各部门及项目部进行本部门、本项目部生产、活动及场所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

3.2.安全部门负责监督各部门及项目部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进行审核。

3.3.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危险源的批准。

四.工作程序

4.1.危险源辨识方法

4.1.1.询问、交谈:与生产现场的管理、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交流讨论、获取危险源资料。

4.1.2.现场观察:到施工现场观察各类设施、场地,分析操作行为、安全管理状况等,获取危险源资料。

4.1.3.事故树分析法:可针对各类事故进行分析,并按事故树分析要求展开和绘图,获取危险源资料。4.1.4.安全检查表法:采用预先设计好的安全检查表或制度与规程,到现场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及时记录和分析,并据此获取危险源资料。

4.1.5.针对不同目的和应用范围,还可以采取施工流程分析法、查询分析事故法等方法辨识危险源。

4.2.危险源类别及其作用

4.2.1.危险源类别

危险源就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一般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危险源指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4.2.2.一起事故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发生事故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它们分别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大小,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程度。

4.2.3.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重点从项目施工全过程、辅助业务部门以及施工作业环境等方面进行危险源的辨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