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对外交通路线图(内蒙古在清朝中期交通就已四通八达)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路就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经过70多年的“通经活络”,现在可谓是四通八达。

“十三五”时期,内蒙古铁路达到1.48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400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7000公里;民用机场总数达到50个。

清朝对外交通路线图(内蒙古在清朝中期交通就已四通八达)(1)

草原上的“大通道”

​其实明万历九年(1581年)归化城建成(呼和浩特旧城)和清乾隆四年(1851年)绥远城(呼和浩特新城)建成后,内蒙古的交通运输就已路路相连。

清朝中期,蒙古高原和中原地区的贸易往来逐渐频繁起来,商业日趋繁荣,因此呼和浩特也就成为蒙古地区和中原贸易的中心和物资的集散地。货物运送起初全靠骆驼,驼路在那时就已四通八达了。到1920年前后,旅蒙商大盛魁建立了西北汽车公司。后来相继开通了绥远到新疆、呼和浩特到百灵庙、呼和浩特到和林格尔等各条公路竣工并通车。


明朝万历九年,呼和浩特城(旧城)建成后,商业日趋繁荣。正如《古丰识略》中描写的:“归化仅弹丸之地,戏楼酒肆大小数区,整日间燔炙煎熬,管弦呕哑,选声择味,列座喧呼。

清朝对外交通路线图(内蒙古在清朝中期交通就已四通八达)(2)

进出归化城的驼队

​当地以马匹、牛羊、皮张、毛类、盐碱等物,换取内地的粮食、布匹、绸缎、茶叶、农作物种籽以及其他日用品等。交换来的物品,除了满足呼和浩特本地区需要外,还可供西北的蒙古卫拉特部和北部的蒙古喀尔喀部的需要。

《内蒙古概览》记载,在汽车没有出现时,呼和浩特商业方面的运输工具主要是驼队,明朝中期正式开辟马市、民市、月市以后,每年蒙古各部都有大批的骆驼商队到呼和浩特来进行贸易,形成了几条驼道。从呼和浩特市经杀虎口通向山西等中原地区,从呼和浩特经乌兰察布、察哈尔、乌里雅苏台到库伦;从呼和浩特向西沿黄河北岸,经阿拉善到新疆北部。这几条驼道上的驼队成为从草原通向世界大通道上的一道风景。

清朝对外交通路线图(内蒙古在清朝中期交通就已四通八达)(3)

沙漠上的驼场中骆驼

​《呼和浩特史料》记载,清朝中期,绥远城建成后,呼市就更加繁荣起来。这时以呼市为中心的自然道路网络也随之形成。正东,呼和浩特到宁远的石人湾,共计90里,此路可以通向北京;东南,从呼和浩特到和林,共计70里,此路也通京城大路;西南,呼和浩特到三两庄,共计70里,可通托县、喇嘛湾、清水河;正西,呼和浩特到察素齐,共计100里,可通包头、鄂尔多斯和巴彦淖尔;正北,到坝口,共计20里,经蜈蚣坝到武川和草原上的各旗县。


民国初,汽车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1919年,归绥旅蒙商大盛魁创办西北汽车公司,资本10万元,汽车20余辆,地址在旧城西茶坊。车仅通至萨拉齐和包头。京绥铁路通车后,于1922年,西北汽车公司停业。1939年,绥远省政府提出修筑全省公路的计划,并于1945年各路先后竣工通车。

清朝对外交通路线图(内蒙古在清朝中期交通就已四通八达)(4)

1943年的木炭为动力的汽车

​绥百路是由呼和浩特经武川至百灵庙,共计180公里。由呼和浩特起,北行至武川45公里,中经蜈蚣坝,坡度甚大,为山后通向蒙古地区的交通要道。于1926年,由国民党爱国将领吉鸿昌率领筑路工兵修筑,开平山路,展宽路基,至此可通汽车。但坝前坝后均行经山沟中,夏季山洪频发,石块随流而下,留滞沟中,须经常修治方免梗阻。出武川向北偏西行,经召河至百灵庙135公里,此段路旷野平原,谓之天然路,行走顺利。民国17年有克利汽车商行在此通车。利民、吉农汽车商行亦均在民国20年亦与克利公司分羹运输,各公司均有汽车3辆。

呼托路是自归绥城起,经台阁牧、大羊羔、三两庄、城墙上、乌巴什、关四窑各村至托克托县城,计80公里。1935年10月21日开始通车,需3小时到达,客票价1.7元。新绥长途汽车公司于1936年在绥托线上营业。每星期一、三、五上午8时自归绥发车,午后二时自托返回。运费客票价2.6元,货物每斤二分。

绥和路是由呼和浩特起经大什拉乌素、一间房、三铺、上土城各村至和林城,计60公里。此路于民国24年由国民党35军73师工兵修筑。途经小黑河、大黑河各建小桥一座,于民国24年10月22日通车。绥远长途汽车提倡公司行驶此线,客、货同载,每星期二、五上午9时由呼和浩特发车,二小时到达。次日上午9时从和林格尔开往呼和浩特。客票价初为1.2元。1936年8月1日,新绥长途汽车公司在此路开始营业,每星期四、日上午8时自呼和浩特发车,午后1时自和林格尔返回。客票价2元,货价每斤1.2分。

清朝对外交通路线图(内蒙古在清朝中期交通就已四通八达)(5)

在库布齐沙漠中筑路的人们

​呼凉路(呼和浩特至凉城)自呼和浩特城起,沿绥和公路南行至大什拉乌素北折,向东南分道经乾沟、西沟门、坝梁至凉城县城,计70公里。民国25年1月15日通车。3小时到达。客、货同载。每星期三上午9时由呼和浩特开行,需3时可达。次日上午9时从凉城县返回。客票价一元八角。该路从1936年8月1日由新绥长途汽车公司开始营业。


在内蒙古说交通运输史,新绥长途汽车公司是无法绕开的。如果不说这家公司,就像来了内蒙古没有去看看大草原一样,缺少了鲜活的元素。

20世纪30年,内蒙古出现了一个以经营绥远至新疆汽车运输业务为主的民营企业,全名叫“新绥长途汽车股份公司”。这个公司是新疆大商人朱炳1933年创立的,公司总管理处设在天津,总站设在呼和浩特市,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甘肃酒泉、新疆哈密和乌鲁木齐设有分站。

清朝对外交通路线图(内蒙古在清朝中期交通就已四通八达)(6)

新绥长途汽车公司的总站

​此公司兴办前,由内地发往新疆和由新疆发往内地的邮件和货物,都是转道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运送的。这个公司的成立第一次承担了这些邮件和货物的直送业务,使之不再绕经国外。而且朱炳不怕战乱迭起带来的风险和道路恶劣带来的困难,也不计亏损,坚持营运2.7年,为促进内地和西北地区的贸易作出的贡献。

当时,新疆的局势也是战乱不断,盛世才和马仲英正在哪里厮杀。连驼队也不敢前往,故而新绥长途汽车公司暂停发车。1934年5月战争结束,5月28日新绥长途汽车公司就往新疆发车四辆,其中一辆是客车。虽然盛世才和马仲英之间的战争结束了,但局势仍然不稳,新绥长途汽车公司只能开开停停,停停开开,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0月才恢复正常。

但由于战乱的影响,此时已经货运量很小。新绥长途汽车公司88辆汽车在2.7年中,正常发车应该是2728车次,但因货源不足实际只发了425车次,其中客车64车次。1936年绥远省政府将省内的绥百路、绥托路、绥和路等营运路线交给新绥长途汽车公司营运。1936年10月,在绥远省建设厅的申请下,国民党政府为新绥长途汽车公司每月补助2万元,共补助12万元。

清朝对外交通路线图(内蒙古在清朝中期交通就已四通八达)(7)

呼和浩特到乌鲁木齐公路张最美的那段

​1933年1月到1937年6月该公司存在了54个月,在时局的影响下,实际只营运了31各月。由于车载率不高,每车次亏损306元,仅此一项亏损11多元,再加上人员薪酬和车辆保养等费用,到结束时亏损69万元。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向绥远进犯,新绥长途汽车公司为了避免日寇抢占汽车公司,将汽车变成侵略战争的工具,果断地将全部人员和车辆转移到西北,并充作军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