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契丹的变化(让北宋头痛不已的)
如果说中原王朝的传承在于一个王朝将天下传到另一个王朝手中,那么北方游牧民族的游牧文化传承就在于一个民族传承到另一个民族。
以唐宋元明清这五个时期为例,便是突厥、契丹、女真、蒙古,随后又由女真统一的发展状态。
在不断地传承过程中,各个民族之间相互融合,曾经泾渭分明的界限,也逐渐变得模糊起来。
那么就北宋时期,在中原北方成功建立辽国,并且将北宋压得抬不起头来的“契丹”,在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以后,现如今又成了哪一个民族呢?
尤其是他们被女真赶走以后,为何史书上就很少再有他们的去留记载?
关于这个问题,还要从契丹的发展开始说起,而他们现如今的身份,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契丹的发展
中原文明的发展过程之中,后人们创作了无数神话故事纪念先辈。
契丹族也同样如此,关于契丹人的由来,他们认为来源于这样一个神话故事:不知道多久以前,一位天宫中的“天女”对仙界生活感到枯燥无聊以后,架着牛车来到凡间。
恰好此时另一位“仙人”也乘着一匹雪白的宝马,信马由缰、四处游历。两位上仙经过漫长的旅行以后,最终在潢水与土河交汇处的木叶山相遇。
自此,两人相识、相知、相爱,并繁衍下八个儿子,而这八个儿子的后人便分别演化出了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连部、匹絜部、黎部、吐六於部等八部,这便是契丹的前身。
一直到中原发展到北魏时期,八部正式被记载为契丹。
这个神话故事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青牛白马传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八部和金庸先生小说《天龙八部》没有什么关系。前者是神话传说中的八个分部,后者则是佛教用语。
而真实历史上,契丹最早记载也见于《魏书》之中。当北魏政权和北方各民族交往的时候,契丹也就成了他们对这个民族的统一称谓。
至于真实历史上,契丹族究竟从何而来,古代史学家们则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其一认为是匈奴和鲜卑融合而来,其二则是起源于鲜卑系的别部。
意思也就是说,他们蒙受鲜卑族的照顾,并逐渐发展壮大。尽管数百年的争论之中,人们依旧没有在契丹由来上达成一致,但契丹却一直被传承了下来。
后来的《北史》《隋书》《唐书》《五代史》等等,也都沿用了这个名称。不过彼时契丹的发展并不算强盛,只是北方众多游牧民族中,并不算起眼的一个民族。
尤其是在突厥的压制下,契丹想要获得足够的发展空间以及发展机会,也根本就不现实。好在唐朝和突厥连续多年的战争,这让契丹逐渐有了发展的契机。
自此以后,契丹人厉兵秣马,一直想着推翻突厥对自己的压迫。
等到中原王朝来到武则天执政期间,契丹变得越发壮大。尤其是到了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的出现,更是让契丹发展有了质的飞越。他将契丹内部的各个部落形成统一,建立了和中原王朝一样的封建国家,也就是我们后世十分熟悉的辽国。
北宋与辽国
那么辽国建立以后,为什么没有像其他游牧民族一样南下中原呢?要知道这个国家建立的时候,中原内部斗争混乱不堪,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对抗契丹。
事实上,这不是他们不想,而是契丹自身能力不足。
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以后,辽国一直在完善自身的发展。军事、文化、政治、经济等等,他们都迫切地希望想要拥有中原王朝一样的文化传承。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契丹甚至还专门参照汉字创造出了契丹文字。
倘若真的让契丹完善自身传承,这个民族的影响力绝对比现如今要大得多。
只不过后续的发展大家也都知道,被金国女真推翻以后,契丹就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只是就契丹最光辉的时期,作为他们最强大的集合体,辽国又和契丹有什么样的纠纷呢?这还要从赵匡胤和赵光义两个皇帝开始说起。
两个王朝并存的时候,辽国一直压北宋一头,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尽管后人多认为北宋的军事实力已经整体发展要强于辽国,但现实就是北宋一直在向契丹进贡。
究其根本原因,一方面是辽国建国时间比北宋早了五十多年,占据了先手优势。另一方面则是赵光义吃了败仗,让对峙变成了对方单方面的霸凌。
原本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后,他并未对契丹有任何想法。在他看来,只要将中原北部的防线巩固,契丹永远不可能攻入宋朝。等到宋朝发展逐渐强大,对付契丹的时候,必定会更加轻松。
从后人的后见之明来看,赵匡胤的政策方针没有任何错误。毕竟一个新建立的王朝想要去挑战一个已经发展成熟的国家,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可赵匡胤能够明白这个道理,赵光义却不懂。
在宋太宗赵光义看来,自己一定要打出气势、打出风采,让后人纪念自己的丰功伟绩。于是他组织军队,整顿国力,雄赳赳、气昂昂地朝着辽国进发。
结果仗没打赢不说,北宋的底细还被对方摸得一干二净。也正因如此,北宋才会在后续的发展之中,始终被辽国狠狠压制。
契丹的延续
只可惜古代封建王朝发展过程之中,因为国家制度的局限性,所以一个国家发展的好坏和统治者的个人能力、品行等等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一旦统治者昏庸无能,整个国家的发展也势必会受到影响。中原王朝如此,辽国也同样如此。时至辽国天祚帝执政时期,辽国内部发展就受到严重影响。
尤其是在这一时间段里面,女真人完颜阿骨打的出现,更是给辽国带来巨大生存危机。
彼时辽国内部发生动乱,完颜阿骨打趁机反辽。为了取得更大的成功,完颜阿骨打甚至安排使者联合北宋一同出兵。因为自己无能而被压迫了百余年的北宋毫不犹豫的同意,双方开始秘密谋划对辽国的进攻和瓜分。
后续的战事进程以及金国看到北宋真实实力以后,给北宋带来的靖康之耻暂且不谈。彼时已经被打散的契丹族人,究竟去了哪里呢?他们现如今又是哪一个民族?
史料中记载,辽国虽败,但辽国贵族耶律大石并未选择投降,反而带领众多契丹族人向西逃窜,建立了西辽政权。尽管已经没了往日的风光,但至少国家民族传承保存了下来。
而另外两部分契丹人,一部分投降金国,虽然遭受无数的羞辱和报复,但也成功存活,为契丹族留下种子;另一部分人则在战争发生以后,逃亡北宋。
甚至为了远离战争,这部分契丹人一直马不停蹄的南逃,直到已经跑到了我国云南一带,这些人才终于停了下来。而现如今少部分云南本地人,其实也就是契丹人。
那么依旧停留在北方生活的契丹人,现如今又是哪个民族呢?尤其是西辽也灭亡以后,契丹的发展是否因此走向断绝?答案并非如此。
史学家们根据契丹的发展轨迹发现,在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之中,虽然不少契丹人都和其他民族结合,并且已经不是血统纯正的契丹族,但现如今的达斡尔族,却和契丹族有着非常接近的血缘关系。
很多人对这个民族可能不太熟悉,但在中国古代发展历史上,这个民族的战斗力,甚至不输于蒙古族。一直到努尔哈赤经略草原的时候,他们才最终选择了臣服。
到了康熙年间,由康熙皇帝首肯,首次出现了这个民族。而除去血缘关系之外,最有意思的就是他们使用的文字也是曾经的契丹文字,这同样证明他们便是契丹族的后人。
结语
千百年的发展以后,尽管达斡尔族和曾经的契丹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们一直保留和其他民族的通婚制度,所以独属于契丹的血脉早就被稀释的差不多。
因此,达斡尔族属于契丹人的后裔,并且十分接近契丹人,但他们和历史上的契丹族也有很大的不同。当然,在这一事实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改变,只能选择接受。
不过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血统真的有那么重要?传承又是否必须要完全相同的血脉才行?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面前,没有哪一个民族或者哪一个国家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与其因为血脉而感到遗憾,不如花费更多的心力重视独属于这个民族的文化魅力。
借助这种独特的魅力,人们也能感受历史的厚重与精彩。对于契丹后人的事实,不知道大家又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