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大唐转折点吗(一百三十年盛世的终结)

提到唐亡,有一个事件不得不提,那就是安史之乱,而安史之乱的源头并不是安禄山真早谋反,而是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这位大唐宰相活生生把安禄山逼反的。安禄山看不惯杨国忠,趁他进京朝见李隆基的时候,杨国忠曾趁机索取巨贿,安禄山毫不给他的面子,一分都没给。两个人积怨已久,杨国忠把安禄山在长安的府邸包围,杀死了留守的所有人,连老人和孩子都没放过,这彻底激怒了安禄山,安禄山没有退路,不谋反就只有死路一条。

安史之乱是大唐转折点吗(一百三十年盛世的终结)(1)

事情要从李隆基重用杨国忠开始,这位杨玉环的堂兄,没有任何能力,除了贪污腐化就是结党营私。任何政权的堕落,都是从腐化开始的,杨国忠就是个例子,他远没有李林甫“口蜜腹剑”的本事,但是仰仗着李隆基的宠信,为所欲为无法无天。为了构陷安禄山,杨国忠经常在李隆基面前打安禄山小报告,说安禄山图谋不轨,李隆基并不相信杨国忠所说的话,但假话说的多了,难免有一天李隆基就相信了,安禄山不想冒险,这也是杨国忠逼反安禄山的一步棋,他别的本事没有,但诬陷他人索贿、制造冤案却是花样百出。

安史之乱是大唐转折点吗(一百三十年盛世的终结)(2)

安禄山谋反是杨国忠计划之内的事,但是安禄山的叛军一路上势如破竹,竟然攻破了长安,却是杨国忠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的事情。实际上,杨国忠的败局是他自己一手造就的,本来大唐不缺名将,但是在杨国忠这个宰相的遥控指挥,和宦官担任的监军离心离德下,大将高仙芝、封常青被杀,老将哥舒翰被俘,潼关哥被叛军攻破的那一刻,李隆基选择了逃亡。他的反应不算慢,尽管安禄山名义上说的是清君侧,铲除杨国忠,但是现在他掌控生杀大权,一旦到了长安,恐怕就要做皇帝,那么第一件事就是杀了李隆基立威。

安史之乱是大唐转折点吗(一百三十年盛世的终结)(3)

李隆基走到马嵬坡的时候,部队不继续前进了,他手下的大将李多祚表示:这一切的罪孽都是杨国忠干的,如今必须杀了杨国忠,否则的话士兵们就要造反!李隆基无奈,由他们去吧,杨国忠被砍掉了脑袋,接下来大家还不解气,他们要求李隆基处死杨玉环。李隆基有些犹豫了,这时候他身边的高力士看出情况紧急,于是大声说:“陛下,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说完用一尺白绫令杨玉环香消玉殒,实际上杨玉环无罪,罪在被权力吞噬的人。

安史之乱是大唐转折点吗(一百三十年盛世的终结)(4)

李隆基的部队继续前进了,到了成都才算是安稳下来,可不久消息传来,太子李亨继位,把李隆基尊为太上皇,相当于干了以前李世民做过的事。李隆基很落寞,他失去了一切,自己最爱女人也被自己杀死,孤家寡人这个词对自己来说很恰如其分,身边除了个高力士,就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人。不过李亨也很无奈,他成了皇帝也是历史上的唐肃宗,他的手里并没有什么部队,唐朝的精锐之师,此前都在云南消耗殆尽,其他的部队也已经被安禄山打的闻风丧胆。这时候李亨想到了依靠外部的力量,他向回纥发出了邀请,并承诺只要赶走安禄山的叛军,就让他们在长安城任意抢夺杀戮几天。长安的百姓终于等来了援军,他们夹道欢迎回纥部队,但是他们很快发现这些人没有那么好心肠,他们没有在长安烧杀,那是因为李亨之子李豫说:“不能立刻在长安烧杀,因为还有洛阳呢,不如到洛阳后再履行承诺!”于是回纥在洛阳却露出了本来面目,连躲在白马寺的老人孩子也没有放过,熊熊大火烧了几天几夜,几万人被活活烧死,这还只是一少部分,财富被掠夺,男人女人被卖身为奴,曾经富丽堂皇东都洛阳变成了一片瓦砾的不毛之地。

安史之乱是大唐转折点吗(一百三十年盛世的终结)(5)

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所杀,安禄山手下大将史思明投降,唐肃宗却不打算放过史思明,史思明为了自保,只能选择了和安禄山一样的道路,继续发动叛乱,这次李亨又逃跑了,只能继续请回纥来平乱,结果百姓们又经历了一次劫难,这就是唐肃宗平叛的代价,无辜百姓的鲜血铺就了他的帝王之路。安史之乱彻底揭去了盛唐的遮羞布,揭示了盛唐已走入没落的现实,藩镇割据的时代到来了,安禄山就是藩镇割据的开启着,虽然他失败了,但是唐王朝的统治基础被动摇了,藩镇的节度使们看到了中央政府的腐朽没落和无能,于是他们纷纷脱离中央的管控,成立了自己独立的王国,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军事、政治、经济上都独立自主,不再受朝廷的指挥,这也是唐肃宗李亨不得不借助外力的原因所在,因为藩镇都在隔岸观火,他们坐观成败,根本不想平乱,而是都想趁此机会分一杯羹。

安史之乱是大唐转折点吗(一百三十年盛世的终结)(6)

“安史之乱”结束了,藩镇割的局面却形成了,对于这些割据势力,唐朝中央政权无可奈何,只能坐视他们自行其是。藩镇割据的形成,是由于安史手下若干担任节度使的大将,在投降中央政府的时候,仍然握有强大的武装部队和重要据点。因此皇帝和宰相们心惊肉跳,不敢予以调动,于是只能令他们继续担任原职,表面上顺从,继续维持统一的外貌,做自欺欺人的勾当。这些大将们当然了解这种政治局势,趁机取得了合法的割据地位,不但在军事、财政、行政上全部垄断,甚至节度使的职位也由父子相承,成为无名有实的独立王国。尤其以位于黄河以北的四个战区最为突出,他们拥有重兵态度强悍,中央政府在忍无可忍时,曾经多次讨伐,但这四个战区还是保持了独立不变,被称为“河朔四镇”。后来唐德宗曾发动针对四镇的讨伐行动,于是“河朔四镇”联合起来造反,尽管当时的节度使被杀或者投降,但是唐德宗付出的代价很大,默认节度使的自立地位,以后藩镇的事情,唐朝中央政权只有同意的份,名义上的皇帝,只不过是有个虚名罢了。

安史之乱是大唐转折点吗(一百三十年盛世的终结)(7)

安史之乱敲响了大唐盛世的丧钟,随着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党争不断,加上来自外部的压力,延续了一百三十年的盛世画上了句号,五代十国的乱世来临。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