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20个必做实验(厉害了我的实验操作)

新中考改革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更加重视学生实操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实验操作考查从笔试中分离出来,进行单独的实验操作技能考试。

下面就给大家整理了初中物理电学、光学的实验操作方法,大家赶紧来看一看吧~

初中物理20个必做实验(厉害了我的实验操作)(1)

电 学

基 础 性

1.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目的: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若干导线等

初中物理20个必做实验(厉害了我的实验操作)(2)

实验步骤:

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串联起来,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在未知电流大小时,电流表选择 0~3A 量程。

3.闭合电键,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流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流的示数。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 0.5 A。

2.用电压表测电压

实验目的:用电压表测电压

实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压表、若干导线等

初中物理20个必做实验(厉害了我的实验操作)(3)

实验步骤:

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连接在电路中,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将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连接,在连接过程中,电压表的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在未知电压大小时,电压表选择0~15V 量程。

3.闭合电键,观察电压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压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压的示数。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电压表的示数为 2.5 V。

3.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实验器材:滑动变阻器、小灯泡、电流表、开关、电池组、导线若干

实验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测 定 性

4.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实验器材:电源、电键、电压表、电流表、待测电阻、滑动变阻器、若干导线等。

实验原理:R=U/I

 

初中物理20个必做实验(厉害了我的实验操作)(4)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

2.移动滑片到三个不同位置,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

3.根据公式计算三次的电阻,最后通过求平均值得到待测电阻的阻值。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作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5. 测定小灯泡电功率

实验目的: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电键、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若干导线等。

实验原理:P=UI

 

初中物理20个必做实验(厉害了我的实验操作)(5)

实验步骤:

1.记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

2.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电源电压要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3.移动滑片,使得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记下此时的电流表示数,根据公式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4.改变滑片的位置,使得电压表的示数分别大于或小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记下相应的电流值并计算出相应的电功率,并观察记录小灯的发光情况。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分担一部分电压,从而改变小灯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的电流。

探 究 性

6. 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目的:探究导体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器材:若干节干电池、电键、电压表、电流表、两个不同导体、若干导线等。

 

初中物理20个必做实验(厉害了我的实验操作)(6)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将导体甲连入 M、N两点,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闭合电键,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

3.改变电池的节数,再记下两组不同电压下对应的电流值。

4.用乙导体换甲导体,重复上述实验。

5.本实验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多次试验,得出普遍的物理规律。

实验结论:

1.同一导体,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同一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为定值。

3.不同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同。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中作用: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初中物理20个必做实验(厉害了我的实验操作)(7)

光 学

验 证 性

7. 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目的: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和火柴等。

 

初中物理20个必做实验(厉害了我的实验操作)(8)

实验步骤:

1.记录凸透镜的焦距。

2.在光具座上从左往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使烛焰位于凸透镜的 2f 以外(u>2f),移动光屏找像,在移动的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清晰的像为止。此时像的情况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测量并记录此时的物距和像距,再把像距、物距与凸透镜的 f、2f 相比较(f<v<2f)。

4.使烛焰位于凸透镜 f、2f 之间(f<u<2f),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 v>2f)。

5.使烛焰位于凸透镜 f 以内(u<f)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得不到像,撤去光屏,眼睛在光屏侧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验结论:

1.表格:

初中物理20个必做实验(厉害了我的实验操作)(9)

2.凸透镜成实像时:

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u﹥v 成缩小的像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 u﹤v 成放大的像

8.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玻璃板、白纸、两支等大的蜡烛、火柴以及刻度尺

 

初中物理20个必做实验(厉害了我的实验操作)(10)

实验步骤:

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直放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一支等大、未点燃的蜡烛B。

3.移动玻璃后的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前各个位置看去,玻璃板后的蜡烛B看上去好像点燃一样,这个现象表明了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在纸上记下这个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确定虚像的位置。

4.测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距离相等。

5.观察蜡烛A和蜡烛B的连线,发现:连线垂直于玻璃板。

6.若要判定所成的像的虚实,应该在像的位置放一块光屏,通过玻璃板观察上面是否成像来进行判断。

★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方便确定虚像的位置。

用两支等大的蜡烛:为了方便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实验中,眼睛观察到有2个像,它们分别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蜡烛A的虚像,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蜡烛B的虚像。

进行多次试验的目的: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

实验结论: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4.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