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进小黑屋的原因(留学生黑色历史)

这不是一条新闻,而是一段往事的回忆,一段极其黑暗的往事……

留学生进小黑屋的原因(留学生黑色历史)(1)

近两年,中国留学生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去年的邵童案及不久前的克拉克森大学姜雅珍案令人痛心。在回顾留学生的黑色历史中,不得不提及二十四年前的卢刚案——一位中国留学生用一把左轮枪杀5名从事物理学研究的知名学者后自杀,震惊中美两国。

万圣节悲魂

1991年11月1日下午三点半左右,28岁的青年博士卢刚悄悄现身于正在爱荷华大学物理系大楼进行的专题研究讨论会上,兜里还有一把塞满子弹的左轮小手枪。静静地旁听了约五分钟后,卢刚突然拔出手枪开枪射击。他首先击中了他的博士研究生导师、47岁的戈尔咨教授,戈尔咨教授应声倒下,他又在教授脑后补了一枪;继而他又朝史密斯教授身上射击了两枪。随即卢刚将枪口瞄准原中国科技大学高材生山林华博士。他一连朝山林华的脑门和胸膛放了好几枪,山连哼都来不及哼一下就当场被枪杀。卢刚在第一现场枪杀了这三个人之后,又跑到系主任办公室,一枪射杀了44岁的系主任尼柯森。他确认系主任已经死了后,又跑回第一现场,以检查戈尔咨、史密斯、山林华三人是否已经都死了。在向挣扎中的史密斯教授补了一枪后,他又冲到大学行政大楼,推开副校长安妮克黎利女士的办公室,朝她胸前和太阳穴连射两枪。副校长的女秘书惊恐、本能地拿起电话要报警,他又向女秘书颈脖上射了一枪,然后举枪自杀。

留学生进小黑屋的原因(留学生黑色历史)(2)

卢刚生前照片

整个凶杀过程只有十分钟。就这样,六人死于卢刚的左轮手枪,女秘书重伤。

悲剧背后

卢刚杀人案震动了美国、中国乃至世界,并引发了世人对中国教育的强烈关注。人们不禁感慨——聪明勤奋、年轻有为的留美博士怎么变成了一个杀人凶手?

卢刚,生于北京市普通工人家庭,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84年通过了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主持的中美物理学交流计划选拔,1985年本科毕业后以交换学生身份公费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就读于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然而看似走上顺风顺水的深造之路的卢刚,却在即将博士毕业时遭受到了对于他而言无法忍受的打击。

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他的竞争对手,同样来自中国的年轻物理学者——后来被他杀害的山林华博士。

留学生进小黑屋的原因(留学生黑色历史)(3)

山林华博士

卢刚和山林华都是爱荷华大学天文物理系1991年的新科博士。山林华16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比卢刚晚两年来到爱荷华大学,拿到学位的时间却比卢刚早上半年。毕业后,成绩优异、研究成果丰硕的山林华被系里留下来继续做博士后研究,并按照Research Investigator的职位领取薪水。而卢刚5月拿到博士学位毕业后,找工作的事始终没有着落。那时候,正逢全美各大学削减研究经费,几位教授为他推荐也无任何结果。他则认为是教授们冷淡的原因。卢刚的研究工作一直不太顺利,他的博士论文口试也没能当场通过。山林华远比自己光明的前程是他最不能忍受的,亦为他愤而对山林华下毒手的原因之一。

在评选博士论文和找工作的过程中,他和其他几位教授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大。博导戈尔咨教授对卢刚的学术研究不太感兴趣,而高强度的研究工作和挑剔的眼光使他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师生之间的矛盾日益深化,在求职信、博士答辩上,他认为戈尔咨都有意刁难。

物理系的另一位教授史密斯,与卢刚也存在学术上的意见分歧;系主任尼尔森在求职信问题上没有如他所愿帮上忙……在他看来,副校长和教授们都在抱团给他下绊子,卢刚在学业和生计的苦恼中越陷越深,渐渐走火入魔。

留学生进小黑屋的原因(留学生黑色历史)(4)

根据卢刚事件改编的电影《派克式左轮》

教育还是性格

命案发生后,接受采访的爱荷华大学中国留学生对卢刚和山林华两人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在同学们眼中,卢刚是一个刚愎自负、目中无人,时而埋头研究、时而放浪形骸的人。他展现的攻击性很强,说起话来常常让人下不了台,又十分自私。久而久之,几乎没有人愿意再和他来往。

山林华则在爱荷华大学知名度颇高,是前任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的会长。他人缘很好,系里教授对他大为赞赏。在大伙心目中,他宽宏的个性与卢刚的狭隘正好截然相反。脸上经常挂着微笑的山林华总是替别人着想,愿意对人伸出援手。

论学业成绩,卢刚和山林华的水平不相上下。在博士资格考试时,两位来自大陆的“天才生”并列第一名;可是,若论研究能力,山林华做出的成果显然更受学术界肯定。“独行侠”卢刚不肯下苦功做研究,与教授的隔阂很深,和山林华竞争最佳论文奖失败后终于起了杀意。

卢刚杀人案发生后,美国华人界的反应最为强烈,美籍华裔学者、教授、知名人士、留学生纷纷对此事唏嘘惊叹。一部分人痛斥中国教育高分低能的弊端,认为传统教育忽视培养健全人格。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中心的华裔知名女作家聂华苓认为,卢刚这种因妒生恨而不惜摧毁一切的性格,源自 “文化大革命”的遗毒,“文革”制造了大陆人与人之间的仇恨。聂华苓估计,卢刚可能从小就得宠,成长过程一帆风顺,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来美国深造后,种种挫折便酝酿成了悲剧。不少中国留学生却对卢刚在留学期间遭受的排挤表示理解,大部分人认为是环境压力、生存竞争造成的恶果。身为受害者的教授们也无法从这次案件中完全免责。例如当有一天,卢刚发现自己的一项研究得出了与导师预期不同的结论,在如实告诉了戈尔咨后,德高望重的戈尔咨教授深感尊严受损,恼羞成怒,甚至不客气地声称,若再这样下去,系里将减少或停发卢刚的研究助理(RA)薪水——尽管后经证实,卢刚的结论确比戈尔咨所预言的更加正确。

留学生进小黑屋的原因(留学生黑色历史)(5)

根据卢刚事件改编的电影《暗物质》

不要期盼任何更称心的命运

西班牙诗人路易斯塞尔努达曾在一生流亡中写下:“不要期盼任何更称心的命运:你的双脚踏上没人走过的大地,你的双眼环视没人见过的事物。” 对于留学生们而言,种种压力始终存在心头,然而每个人的处理方式都不同。如果钻进了牛角尖,飞机坦克都拉不回来。每次听到这样不幸的消息,我们这些旁观者的心里都会难受惋惜,更不用说承受丧子之痛的当事人父母了。

邵童案和姜雅珍案都是“情杀”,跟24年前卢刚事件原因大相近庭,但凶手都存在一些心理障碍,从而也给我们一些警示。我们现在所处的留学环境好了很多——金钱压力减小、就业机会增多、国内环境变好,然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句话放到什么年代都一样。我们羡慕一出生就开启Easy模式的人生赢家,但要相信,自己也不是最艰难最悲苦最微小到尘埃的一个。

卢刚在给自己二姐的遗书中写道:“你知道我一生来正直不阿,最讨厌溜须拍马的小人和自以为是的赃官……在美国虽然吃穿不愁,但上边有大富人,跟他们一比,我还是个穷光蛋……物理研究是越来越失望,目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父母是没有经济实力送我来美国深造的,本校一些搞应用学科的人,他们父母大多是留过学的高级知识分子,家里有外汇,可以提供子女考托福、GRE,提供在美的学费和生活费,或他们有海外亲属来借钱……”

如果读到这里时,你也认为这位青年才俊过于悲观,就请你无论是遇到学业还是生活中的不如意时,都能多往开处想想。生活中没有那么多“我一个人承受不来”,我们大可以在陌生的环境里开始新的友谊,培养绘画摄影打球健身等兴趣爱好,或者在抑郁苦闷时多跟父母聊聊。就连做个独行侠也没什么不好——如果,你能有庄子那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的心境。

编辑:林晓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