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与传入我国世纪(一百二十年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

来源 | 舒城县宗教志

整理 | 束文杰

基督教与传入我国世纪(一百二十年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1)

《舒城县宗教志》书影(摄影 | 束文杰)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把“在华传教自由”列为重要内容之一。从此,传教活动剧增,在我国建立的教会越来越多。至二十世纪初,基督教传入我县,距今(1980年代)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

基督教传入舒城

一九〇一年七月,基督教英籍牧师赖X和传教士刘得真(河南省人)首次来舒传道。一九〇二年,六安基督教内地会英籍牧师杨大中率六安信徒许信真、许崇真兄弟俩,组成对外布道小组,来舒传播福音。时无固定场地,在街头巷尾露天进行。许信真原在六安行医,为方便宿食,乃将其诊所连同家属一并迁居舒城,承租西大街市民平瓦房前后两路共八间为住宅及开诊所之用。以诊所收入维持生活。许崇真专事传道,月资12元,由六安教会按月支付。许信真的诊所与病人群众接触甚广,对布道小组的宣传帮助很大。当时信教群众城内有:肖鉴衡、肖王痕、胡子清、张华英等;农村有伏虎寺的袁得见、方能才等;中河肖圩的袁定福、贾相之、滕永义、肖行宽等;桃溪的张吾真等,经常听道学经,至一九〇三年底,已达百人。信教群众多系市民、渔民、农民,且多具亲友关系。

基督教与传入我国世纪(一百二十年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2)

西大街(摄影 | 向东视线)

一九〇三年,除布道小组活动外,安庆英籍牧师盖能恃、荣光显等亦常往返于舒,辅导宣传,但时无固定组织,仍系游行布道。

一九〇四年,英籍牧师杨大中自六安正式来舒,筹备舒城教会。时租赁城关镇甘蔗巷沙姓民房作临时教堂及传教人住宅。发展信徒,开展活动。此后,舒城基督教会形成,并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

基督教与传入我国世纪(一百二十年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3)

甘蔗巷(摄影 | 老鼠)

舒城福音堂及其分堂

一九〇四年,舒城基督教会创办后,租赁城关镇甘蔗巷沙姓房屋作临时教堂。一九一三年,上海基督教内地会总会(上海新闸路1531号)拨款帮助舒城教会筹建教堂。时购买城关北门凤凰桥东南张姓房屋基地块。一九一四年建筑中又扩添基地一块。一九一五年教堂建成。建筑物有:礼拜堂一所、二层住宅楼房一幢、男客堂、门房共瓦平房五间;女客堂及工人住宅草平房五间。总建筑面积570.74平方米。始定名为“基督教舒城福音堂”。其产权属上海总会所有。

基督教与传入我国世纪(一百二十年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4)

福音堂遗址(摄影 | 张凌云)

一九一四年,我县遭百年未遇之水灾,教会租赁的沙姓房屋亦受波及,随将教堂迁至北门新址,迁时福音堂部分附属房屋尚未竣工。

一九三八年八月,上海总会以捐赠方式,将舒城福音堂房地产权交给舒城教会。五一年正式办理了移交所有权契约及证明书。

一九五一年,福音堂除男客堂五间瓦平房外,余全部借给县文化馆使用。

基督教与传入我国世纪(一百二十年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5)

1951年3月20日 舒城福音堂物资清册表(来源 | 资料图片)

一九五三年五月七日,中共舒城县委宣传部要求“县文化馆让出礼拜堂,给城关教会做礼拜之用”。五九年,楼房欲倒,被群众拆除。

一九六〇年, 福音堂所剩房屋被城关镇古楼街道借用作粮食加工厂至七〇年。一九七〇年一月,粮食加工厂停办,福音堂房屋又由县房管所代营,租给舒城县针织厂使用。礼拜堂用作生产车间,其他房屋为职工宿舍。

基督教与传入我国世纪(一百二十年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6)

福音堂山核桃树(摄影 | 张凌云)

一九八〇年,中共舒城县委、县政府在落实宗教团体房产政策的过程中,为了及时将福音堂退还宗教团体,指派有关部门,协同宗教界人士,认真调查处理。鉴于历史原因(县针织厂在教堂周围增建了房屋),决定由房管部门将城关西门大街原两湖会馆维修后作为教堂,以调换北门福音堂。教堂收取自七〇年以来针织厂所交的房租3660.43元,同时针织厂补偿调换房屋的面积差价款1580.00元。福音堂另有男女客堂瓦草房各五间,产权亦已收归教堂所有,目前仍租给针织厂使用。

基督教与传入我国世纪(一百二十年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7)

城关教堂礼拜堂外景(来源 | 资料图片)

一九八四年八月,县房管所与教堂双方签订了《调换和退还代管房屋协议书》。并经县司法机关公证。

位于西门大街九十二号的新教堂,现有五间大瓦平房的礼拜堂(189.66㎡)、一间瓦房沐浴池(12m)、两间半披水的瓦屋客房(12㎡),另有男女厕所及两个院落。新教堂经维修,于一九八五年七月十四日恢复活动。

基督教与传入我国世纪(一百二十年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8)

城关教堂讲坛(来源 | 资料图片)

舒城福音堂曾下设分堂三处。一九三五年,在桃溪镇建立了桃溪分堂,由张从光、赵志华(女)、周云霞(女)等人主持,信徒近百人。一九四二年在河棚镇建立了河棚分堂,由鲁立仁、鲁立义、鲁立福、鲁立甫等人主持,信徒八十余人。一九四四年建立了百神庙分堂,由黄乐天(女)、丁立葵(女)、李国法等人主持,信徒一百二十余人。此三处分堂无固定资产,房屋系租用,桃溪分堂于一九三七年关闭;河棚、百神庙二处分堂均在六十年代初因无人活动而解体。

信徒人数及活动

建国前,我县基督教主要活动在城关福音堂及百神庙、河棚二分堂。据五一年统计,全县受洗教徒116人(不包括信教群众)。其中城关福音堂93人,两分堂23人。分堂的活动,一般自行管理,福音堂有时派人协助,教徒受洗,则由福音堂牧师或长老主持。五七年前,活动基本稳定正常。

基督教与传入我国世纪(一百二十年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9)

解放前 舒城教会负责人及主要传教人员(来源 | 资料图片)

五七年上半年,全县信教群众达1400余人,其中河棚分堂由建国初的十几人发展到108人,河南乡由五四年的200余人发展到近千人(含肥西县过来部分)。

一九五八年,福音堂在男客堂内进行礼拜活动,规模渐小。

一九六〇年肖鉴衡病死后,福音堂活动逐渐停止,房屋由教会执事吕风翔看护,后老死于堂内。在各分堂活动的人数亦有减少。六四年只有与肥西接垠的舒三、杭埠、河南、五星等地约400余人去三河教堂礼拜。

基督教与传入我国世纪(一百二十年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10)

三河教堂(摄影 | 欧爷)

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八年,全县基督教活动基本停止。

一九七九年,千人桥区部分信徒开始举办家庭聚会。亦有部分到肥西的三河,庐江的广寒等地参加活动。

基督教与传入我国世纪(一百二十年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11)

家庭聚会(来源 | 网络图片)

一九八〇年,我县基督教活动完全恢复,范围不断扩大,人数迅速增加。据统计全县自发聚会点十一处,信教群众五千余人。各点活动均在露天场地上进行。

八一年至八三年,信教群众增加到六千七百余人,自发聚会点十七处。

八三年十一月,经省宗教事务处批准,在千人桥区的杭埠镇、百神庙镇、重阳乡开放三处基督教活动点。八四年十二月,在三个开放点建立了三至五人组成的“三自爱国小组”,制定了爱国公约,政府部门重视和加强了活动点的管理。

八四年十一月,恢复了城关教堂,成立了由滕忠等七人组成的城关教堂堂务管理小组。

基督教与传入我国世纪(一百二十年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12)

1949—1984年 舒城教会负责人(来源 | 资料图片)

八五年七月十四日,教堂开放活动,城关及附近农村的信教群众千余人进堂礼拜。

据八五年七月统计:全县信教群众一万零五百九十人,活动点(包括城关教堂和三个开放点)二十六处。与我县毗邻的肥西、庐江两县六个乡的三百余信教群众,也参加我县杭埠、舒三、周公渡等地的活动。

在城关教堂礼拜的群众,一般为老年居民,病、妇居多。县直麻纺厂、印刷厂、针织厂、化肥厂、舒席厂、搬运站、百货公司、土产公司等八个单位有二十余名职工进堂听道。

基督教与传入我国世纪(一百二十年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13)

城关教堂活动(摄影 | 向东视线)

崇真小学

一九一一年,教会于甘蔗巷临时教堂内开设私塾教学,有学生三十余人,一九一五年,私塾定名为崇真小学,迁往北门福音堂,办学之初,曾报县府备案。有专职国文教师一人,其他课目由外国传教士和中国籍宗教人员袁子方、贾相之、汪静波、肖鉴衡等人兼任。一九二五年,英籍传教士安息灵离舒,学校无人负责,因无经费而停办。办学十多年,学生班次不分,中途退学者甚多,仅毕业一期,毕业生四名,其中两人进护士学校,两人师徒制学医。余各年入学者,均因成绩不佳,半途辍学回家。

基督教与传入我国世纪(一百二十年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14)

教会学校(来源 | 资料图片)

基督教皖中区联合会

一九四六年,舒城、肥西县三河镇、六安、霍山、霍邱、寿县、正阳关、桐城、安庆等地教会联合组成“中华基督教皖中区联合会”,会址设在舒城福音堂。由舒城牧师肖鉴衡、三河教会牧师何奉真主持。此后在各地教堂轮流开会,旨在讲解圣经,讨论教务。一九五一年,在肖鉴衡牧师主持下,于舒城福音堂召开皖中区联会议,时因寿县正阳关及霍邱二教会与皖北教会联合未派人参加。会中增补安排了各地教会负责人:六安教会:姚冠卿,霍山教会:解安乐,桐城教会:方传道,安庆教会:徐文斌、曹品良,舒城教会:滕汉举。

基督教与传入我国世纪(一百二十年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15)

安庆圣诞堂(来源 | 皖城布衣)

附录

1、一九三八年六月,80岁的传教人员许崇真在福音堂内遭日军砍断双腿,杀害后弃于井内。

基督教与传入我国世纪(一百二十年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16)

1938年 日军占领舒城(来源 | 资料图片)

2、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安徽省宗教事务处召开全省教牧人员会议,舒城牧师滕汉举参加了会议。五七年二月十七日,滕在福音堂内向教徒作了传达。

3、舒城基督教经费来源,建国前,外籍传教士的费用由内地会上海总会拨给,中国教工有传道一人,小学教师二人,门房工人一人共月支42元,由本堂从奉献款中支付。

基督教与传入我国世纪(一百二十年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17)

(来源 | 图虫创意)

4、一九八四年五月,省民委副主任、宗教处副处长刘希全、龚玮及地委统战部副部长吴惕生等来舒帮助落实宗教房产。

5、一九八四年七月,省委统战部长秦光宇来舒检查工作时,察看了城关教堂。

6、一九八三年,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在我县青年信徒中录取二人,八五年该院在我县录取一人。

基督教与传入我国世纪(一百二十年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18)

金陵协和神学院(来源 | 网络图片)

7、一九八四年三月,舒三镇五星村自发聚会点信教群众奉献100余元,购买毛竹搭了两间草棚,作为活动场所。

8、一九八四年五月,重阳乡太平村活动点信教群众自筹四千余元,购买该乡渔场七间土墙瓦房,作活动场所。


  • 来源:舒城县宗教志(出外龙舒人收藏)
  • 整理:束文杰
  • 运营:束文杰
  • 编辑:束文杰
  • 制作:出外龙舒人融媒体工作室

▼ 欢迎读者粉丝加入头条圈子「庐州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更多话题交流和线上下活动等着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