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乐器排行榜(这种玻璃乐器曾经风靡一时)

玻璃乐器排行榜(这种玻璃乐器曾经风靡一时)(1)

玻璃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材料,除了晶莹剔透的特性以外,对玻璃摩擦或者敲击还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人们因为玻璃的这种特性将玻璃改造成为乐器。典型的代表如高脚玻璃杯依次排开并分别倒上不同量的水,演奏者通过手指的摩擦玻璃杯边缘产生共鸣使乐器发出声音,这种乐器俗称玻璃竖琴。

但是还有一种玻璃乐器,曾经在18世纪的欧洲风靡一时,后来一度销声匿迹。这种乐器叫做玻璃琴,是由美国著名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8世纪60年代初发明的。富兰克林在参加伦敦的一场集会当中首次听到朋友用加水的玻璃乐杯演奏乐曲,这种乐器的音质清脆美妙,引发了富兰克林极大的兴趣。

玻璃乐器排行榜(这种玻璃乐器曾经风靡一时)(2)

玻璃琴

这种乐器音色甜美动听,而且比其他琴容易掌握,只要通过打磨乐杯的边缘,就可以永久地定音,不必像弦乐器那样经常地调试定音,较以前的玻璃杯乐器优越了许多。

玻璃琴的声音优雅超凡,而它那有些令人迷失的声音特质则部分原因是由于人类感知和定位声音的范围的方式。当声音超过4000赫兹时,我们主要通过音量来在左右耳间进行辨别,从而通过双耳效应来确定声源的位置;当声音低于1000赫兹时,我们使用声波到达左右耳的“位相的不同”来确定声源的位置。玻璃琴的多数音色都在1000赫兹到4000赫兹这一范围之内,这和我们大脑“不太能够确定”的声音范围一致,所以从空间上我们难以确定这一声音是从哪儿来的,也难以辨别出用以产生这一声音的材料和技巧。

玻璃乐器排行榜(这种玻璃乐器曾经风靡一时)(3)

双耳效应是人们依靠双耳间的音量差、时间差和音色差判别声音方位的效应

根据富兰克林的设计, 一些伦敦人复制了这种琴, 最高价格售到40个金币, 非常昂贵。音乐家们纷纷在英国、意大利和维也纳的帝国宫廷里演奏。玻璃琴在德国和奥地利最为流行,著名音乐家莫扎特和贝多芬也曾为这种乐器作曲。甚至连欧洲王室统治者都沉迷于玻璃琴,例如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就从小师从当时的演奏家玛丽安·戴维斯学习玻璃琴。

玻璃乐器排行榜(这种玻璃乐器曾经风靡一时)(4)

玛丽·安托瓦内特

曾经有一种传闻,玻璃琴会造成演奏者神经紊乱,使演奏者陷入不安的抑郁以及苦闷的沮丧之中,并最终威胁到演奏者的生命。个别演奏家,例如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师傅玛丽安·戴维斯就曾受到玻璃琴演奏出的悲伤音色的影响,得了忧郁症;演奏家玛丽安·基希格斯纳因为肺病39岁便英年早逝,据说也是玻璃琴起到的作用。

有一种解释是玻璃琴是用含铅玻璃做的,所以铅中毒威胁到了演奏者的生命。但是“触摸铅玻璃就能导致铅中毒”这一理论并没有已知的科学基础。玻璃琴的演奏者们从他们的乐器上获得的铅远远不及他们从其它来源获得的铅。例如当时餐具和炊具当中的防腐剂,就含有铅。而且包括发明者富兰克林在内的众多演奏家都很长寿,所以玻璃琴威胁人的生命说法是不靠谱的。

玻璃乐器排行榜(这种玻璃乐器曾经风靡一时)(5)

玻璃琴俯视图

曾经流行的玻璃琴因为它的发声机制无法产生足够大的能量来使声音填满音乐会演奏的大厅,再加上本身是玻璃制造的,很容易发生损伤,所以逐渐被现代弦乐、铜管乐器、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所取代,退出了流行。直到1984年,玻璃吹制工和音乐家格哈德·芬肯贝纳根据富兰克林的玻璃琴改制了玻璃琴,当时制作出的样品由透明玻璃和普通玻璃组成,后来又模仿18世纪装饰添加上金条纹。这些装饰的金条纹相当于钢琴上的黑键,简化了富兰克林的白色碗搭配多色碗边的设计。

后世很多影视作品也有反映玻璃琴的桥段,例如美国电视剧《断头谷》,还有日本动画片《黑执事第二季》。

演奏家阿拉斯代尔·麦莱女士也弹奏玻璃琴为众多电影原声配乐,其中有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年轻的维多利亚》、《普罗米修斯》以及《曼斯菲尔德庄园》。

其实有很多传统的乐器跟玻璃琴一样,未必是乐器本身不好,而是因为不符合实际需要,所以逐渐走向了没落。但是只要经过适当的改造,就能重新焕发生机。

玻璃乐器排行榜(这种玻璃乐器曾经风靡一时)(6)

玻璃乐器排行榜(这种玻璃乐器曾经风靡一时)(7)

玻璃乐器排行榜(这种玻璃乐器曾经风靡一时)(8)

玻璃乐器排行榜(这种玻璃乐器曾经风靡一时)(9)

玻璃乐器排行榜(这种玻璃乐器曾经风靡一时)(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