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统勋堵黄河传说(蒋氏企图扒黄河水淹刘邓)

作者:武陟东旭

“老蒋要二次扒黄河了!”

1947年7月上旬,延安收到一封绝密电报。

看到电文,主席脸上的表情凝重起来。

黄河一扒,刘邓12万大军危在旦夕。

众所周知,1938年的6月上旬,日军入侵中原的时候,老蒋也曾下令扒开黄河大堤。

黄河之水像脱缰野马一泻千里,将日军冲得人仰马翻。

这次老蒋下令扒开黄河,正值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1947年6月30日,老蒋关死了和谈的大门,决定“戡平内乱”。

老蒋的意图是,挥动双拳,同时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如此一来,老蒋的胸脯露了出来。

主席神机妙算,下令刘邓12万大军南渡黄河,像一把尖刀直插蒋军胸膛。

刘邓大军南下作战,为总部和友邻解围,自己却充满风险。

南下作战的预定区域是淮河与黄河之间,“侧山侧水,兵家大忌”,一不小心就可能全军覆没。

然而,刘邓为了大局,还是坚持南下,刘伯承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只有勇还不够,还需要智。

刘邓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刘统勋堵黄河传说(蒋氏企图扒黄河水淹刘邓)(1)

刘邓首长

在战场上真刀真枪较量的同时,还有一条战线是情报战线,刘邓大军和敌人进行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较量。

渡过黄河的刘邓大军,犹如猛虎插到羊群中,把敌人杀得人仰马翻,鲁西南一战,不到一个月消灭敌人6万。

消息传来,老蒋手足无措,气急败坏,下令68军军长刘汝珍炸开黄河。

此刻,刘邓大军正处于黄河下游,一旦黄河决口,后果非常严重。

刘统勋堵黄河传说(蒋氏企图扒黄河水淹刘邓)(2)

得到绝密情报后,主席向刘邓下令,想方设法阻止蒋军扒黄河。

刘汝珍有两兄弟,都是蒋军将领,大哥刘汝明是第四绥靖区司令,但他们不是嫡系,属于杂牌。

刘家兄弟是河北献县人,早年入冯玉祥领导的第16混成旅。

国民革命军成立后,刘汝明就任警备第1旅旅长,后来升任西北军暂编陆军第10师师长。

1929年,刘汝明任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总指挥兼第十二军军长,参加了蒋冯阎中原大战。

1930年中原大战之后,刘汝明带着弟弟倒戈,在宋哲元领导的第二十九军任副军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刘汝明出任第四绥靖区司令官。

了解这一情况后,邓政委考虑后,决定争取策反刘氏兄弟。

他们首先让冯玉祥的夫人李德全在阵前喊话,让兄弟俩弃暗投明,离开老蒋,站到人民一边。

刘统勋堵黄河传说(蒋氏企图扒黄河水淹刘邓)(3)

刘汝明

可是刘汝明不为所动,报以激烈的枪声。

不过,刘汝珍不像哥哥那样一根筋,他想给自己留个后路。

这些年,作为杂牌军,他受够了嫡系的气。

作为杂牌,又是倒戈将军,就像改嫁的女人,老蒋对他们并不信任。

即使大敌当前,老蒋也派嫡系在开封看着他们兄弟,让刘汝珍心里不是滋味。

刘汝珍像泥鳅一样滑,虽然拿着老蒋的军饷和武器,但怀着二心。

刘汝珍自称自己是“常胜将军”,善于打“巧仗”。

说白了,就是没有十成的把握不开战,“打不过就跑”。

总的来说,无论是跟谁打仗都留一手,以保存实力为主。

当年冯玉祥把刘汝珍当亲儿子看待,认他当干儿子,送他和自己的大儿子冯洪国一起到苏联深造。

刘汝珍进的是大名鼎鼎的基辅步兵学校,同学中有一个后来臭名昭著的人——郝鹏举。

然而中原大战之后,刘汝珍还是毫不含糊投靠了老蒋。

由此可见,刘汝珍信奉的是有奶就是娘的哲学,无论跟谁干,只要有军饷就行。

这样看来,刘汝珍是可以争取的。

偏巧,68军的副军长王志远,和汴郑工委负责人朱晦生曾经是故旧,都在西北军待过。

王志远曾经在冯玉祥创办的育德中学就读,这是冯专门为自己培养后备人才的地方。

在这所学校,还有一个日后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就名将彭雪枫。

二人意气相投,很快成为知己。

刘统勋堵黄河传说(蒋氏企图扒黄河水淹刘邓)(4)

1932年,王志远赴德国步兵专科学校学习之后,曾经在苏联悄悄逗留3个月,对苏联制度有所了解,思想进步。

刘汝珍任人唯亲,王志远是河北老乡,跟刘还是亲戚,深受重用。

早在1936年,王志远就认识了20师60旅的朱晦生,两人一见如故,义结金兰。

而王志远也知道,朱晦生是地下党员。

7月6日下午,朱晦生怀揣着刘伯承的亲笔信上路了。

当天傍晚,在菏泽天主教堂刘汝珍的军部办公室,朱晦生见到了这位“常胜将军”。

有什么样的上司就有什么样的下属,冯玉祥身高马大,他的干儿子刘汝珍也身材魁梧,典型的大汉。

而且刘汝珍也像上司冯玉祥那样,足智多谋,还有些高深莫测。

看到刘伯承的信,他竟然当着朱晦生的面,撕了个粉碎,扔到了对方的脸上。

然后指着朱晦生恶狠狠地对卫兵说:“将这个赤色分子抓起来,明天要杀他祭旗!”

闻听此言,王志远目瞪口呆。

他急忙出去,拨打了一个电话。

黎明时分,刘汝珍的大小姐刘招娣闯进了父亲的住所。

她夺过卫兵的枪对准了自己的脑袋,就要扣动扳机。

刘汝珍一见,急忙把枪夺了下来,对女儿说:“姑奶奶,你这是要干什么?”

刘招娣气呼呼地指着爸爸的鼻子质问道:“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听说父亲要杀那边的送信人?”

刘汝珍一听女儿是为这事来的,松了一口气。

他喝退众人,将女儿拉入密室,附在耳边悄悄地说:“姑奶奶,那个人我早就放走了。”

原来,刘汝珍会见朱晦生的时候,保密局安插在68军的钉子、政工处长张铁石也在场。

为了防止泄密,他就当着张铁石的面,演了这场斩杀来使的好戏。

刘统勋堵黄河传说(蒋氏企图扒黄河水淹刘邓)(5)

那么刘招娣为何要替我方特使说话?

原来,地下党员李恒是王志远女儿王大地的家庭教师,17岁的刘招娣常去串门,这个大小姐渐渐对李恒产生爱慕之心。

李恒和她年龄相差十几岁,而且早已有家室,他觉得当即拒绝女方,会伤害对方,打算等找到合适机会再说。

王志远知道李恒的真实身份,他的电话就是打给李恒的。

刘汝珍放走了特使,对外说是逃跑了,胡乱开了一阵枪。

对刘伯承的提议,刘汝珍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也没有拒绝,说明他摇摆不定,还需要加把火。

随后,鲁南军区急调隐蔽战线的叶超来到开封,和工委书记刘鸿文一道,开展情报战。

二人搞到了刘汝珍炸黄河的行动计划,到山东郓城向刘邓首长汇报。

此刻,对蒋军的报话监听也获取一个重要信息,蒋军高层看出刘邓的战略意图,决定调集30个旅追击,逼迫刘邓背水一战。

早在抗战时期,刘邓就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建立起情报网。

用刘伯承的话说,求己不如求人,上级的情报网虽然可以依靠,但特殊情况下有时间差,还是自己掌握情报更及时。

129师在太原、长治和临汾等地都建立了自己的情报站,后来他们还利用缴获的日军电台,以及解放战争初期美军观察组撤走时留下的先进步话机,在战场上侦听敌方通话,做到知己知彼。

这时,他们获得的两份情报一个比一个不利,对刘邓都是生死攸关,但两位首长身经百战,镇定自若,决定加速争取刘汝珍,对其开出优厚条件:

“如果起义,将保留其番号,仍可担任师长职务,而且其不动产无论有多少,都可以保留。”

“反之,如果扒开黄河,不但不能阻止我军前进步伐,还会让黄河沿岸几十万人民面临灭顶之灾,这样的话就是历史罪人,连当战俘的资格都没有,哪怕走到天涯海角都要对其进行追杀。”

刘鸿文和叶超带着刘伯承的亲笔信,再次面见刘汝珍。

刘统勋堵黄河传说(蒋氏企图扒黄河水淹刘邓)(6)

刘汝珍

这次,他们瞒过了68军的政工处长,扮作两个掏粪工,以清理茅坑的名义来到68军军部,会见了刘汝珍。

刘汝珍是老江湖,知道这时候战场上的形势还不明朗,鹿死谁手还未知晓,而且蒋军还占据明显的优势。

所以他不想过早倒戈,担心押错了宝。

但刘汝珍也想给自己留条后路,见面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于是,刘汝珍耍了个滑头,给刘伯承回复了三点:一,起义为时尚早,因为我还没有做好弟兄们的工作;二,即使老蒋下令,我刘某也绝对不会扒黄河,如果蒋逼我扒黄河,我就起义;三,战场上我也不会与贵军真刀真枪打。

刘汝珍说到做到,果然没有炸黄河,也没有阻挡刘邓大军,而是下达一道命令“放水”,让部下向天放枪,看着我军经过黄泛区。

刘汝珍这样做,难道不怕老蒋知道吗?

原来,他早已把这支部队变成刘家军,他将两个儿子,以及大舅哥、小舅子都安排到了队伍中担任要职。

刘汝珍还非常好色,养了几个小妾。

小妾的哥哥、弟弟也在队伍中,不是团长就是营长。

因此,部队的中高层军官都是刘汝珍的亲信,他不怕走漏消息。

刘统勋堵黄河传说(蒋氏企图扒黄河水淹刘邓)(7)

渡江战役后,68军差点全军覆没,两个师被击溃,一个师起义,只剩下6000余人。

刘汝珍最终没有弃暗投明,而是一条路走到黑,到了台岛,和哥哥刘汝明一起被剥夺了兵权,担任中将参议,了此残生,此是后话了。

在68军的“护送”下,刘邓大军顺利通过黄泛区。

8月18日,刘邓大军架浮桥渡过汝河。

刘统勋堵黄河传说(蒋氏企图扒黄河水淹刘邓)(8)

当时的形势依旧严峻,因为老蒋早已做了部署,让蒋军110师在对岸严阵以待。

如果110师开火,早已经丢掉了辎重,我军没有重武器,渡河时将面临被吃掉的风险,过一批损失一批。

因为浮桥很窄,过去的兵力有限,还没有展开就会被消灭。

然而天佑我军,对岸守军竟然是廖运周的部队,而廖运周是自己人。

早在两个月前,廖运周就联系在阳谷县蒋家庄的邓政委,迫切要求起义,结果被告知,现在还不是时候,晚点起义更好,果然这时候派上用场。

得知刘邓大军要渡河,廖运周通过团级军官向下传达命令,到时候向天鸣枪,对刘邓大军放水。

8月27日,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终于摆脱了追兵。

但是到了山区信号不好,情报接收大受影响。

天无绝人之路,河南许昌邮电局一个叫辛金生的“临时工”,竟然帮了我军的大忙。

辛金生是长葛人,三十年代就加入了组织。

抗战胜利后,他一边从事地下工作,一边通过熟人来到邮电局当了临时工,想赚点钱贴补家用。

没曾想歪打正着,为我党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情报。

原来,邮电局为了保证及时投递军队邮件,搞了个各地驻军的统计表,而且还及时更新。

如此一来,蒋军在全国各地的军事部署,都体现在这张表格中,这些绝密的情报就被送到了刘邓首长手中。

刘统勋堵黄河传说(蒋氏企图扒黄河水淹刘邓)(9)

正是有了无处不在的情报网,刘邓首长才用兵如神,在中原这个老蒋的心脏地区闹了个天翻地覆,为取得全国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为刘邓大军喝彩的同时,要向情报战线默默奉献的勇士致敬!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