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成语辨析与正确使用方法(古汉语中的类字义项详解)

66.类

(1)种类

诸如此类

有教无类

噍类无遗

引物连类

轶群绝类

物伤其类

同类相妒

同类相求

同类相从

非我族类

分门别类

触类旁通

出类拨萃

方以类浆,物以群分

【例句】

①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②梨栗枣柿之类。(《训俭示康》)

③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齐桓晋文之事》)

④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⑤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始得西山宴游记》)

⑥臣以为王之攻守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语文成语辨析与正确使用方法(古汉语中的类字义项详解)(1)

(2)类似,像

【成语】

言类悬河

托物连类

刻鹄类鹜

不伦不类

画虎不成反类犬

【例句】

①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

②而适类于子,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愚溪诗序》)

③视其妻,深觉类于龙女,而逸艳丰厚,则又过之。(《柳毅传》)

④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黄生借书说》)

⑤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黄生借书说》)

⑥语类楚声。(《大铁推传》)

⑦绝类弥勒。(《核舟记》)

⑧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诫兄子严敦书》)

(3)类推

【成语】

以此类推

余可类推

【例句】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

(4)事例,事物

【成语】

万类不齐

诸如此类

【例句】

①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透澈,锵鸣金石。(《愚溪诗序》)

②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③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齐桓晋文之事》)

(5)大抵,大都

【例句】

走卒类士服。(《训俭示康》)

(6)典范,榜样

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屈原《怀沙》)

【语义提示】

“类”的本义是“种类”,同“种类”就是“同类”,同类的事物就会有“类似,像”的地方。同类事物中突出的就成为“典范,榜样”。

【思维导图】

语文成语辨析与正确使用方法(古汉语中的类字义项详解)(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