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就是答案行动证明一切(不评判得失不灌输标准)

文 | 周末

态度就是答案行动证明一切(不评判得失不灌输标准)(1)

2020 年高考结束后,一名女生以一字马的姿态冲出考场的照片在网上出圈。

2022年9月21日,受此启发而创作的《大考》上线播出,以一骑绝尘的态势点燃大小荧屏。

高考的分量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学生的大考,也是一个家庭、一个学校、一个城市乃至整个社会的大考。高考的普遍影响也有目共睹,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每一代年轻人都是从高考中历练过来的,几乎所有人都对此深有共鸣。

如此举国至关重要之事,叠加疫情、洪水这样特殊的历史遭遇,给当年的考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境况与挑战。而以此为蓝本创作的《大考》,构建起涵盖学生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层面的故事结构与人物群像,记录呈现了特殊时期迎接高考一役的众生百态,带给观众有别于其他教育题材乃至现实题材影视作品全然不同的观看体验。

态度就是答案行动证明一切(不评判得失不灌输标准)(2)

▍“实”:从真实出发抵达主题

作为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礼赞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太真实了”,这是许多观众甫一观看《大考》就会发出的喟叹。

聚焦自我调侃“生于非典,考于新冠”这样一群考生,《大考》构建了一整个高度嵌合的故事世界。

从5个不同状态背景的高考生延展开来,《大考》结构起了5组迥异的考生家庭、两所学校及其校长和老师,以及从教育部、省考试院到地方教育局的众多教育工作者,做到了横向有对比参照,纵向有层次递进。同时,围绕疫情、洪水等特殊情况下如何应战高考这一课题,《大考》还勾连了医疗卫生系统、公安系统、电信网络系统等社会保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

态度就是答案行动证明一切(不评判得失不灌输标准)(3)

可以说,《大考》建立起了一个以高考为核心的社会微缩模型,每个观众都能在这样的社会坐标轴中,找到现实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位置。从大结构上贴合现实,为这部剧给人以“真实”观感打下至关重要的基底。有了骨架真实作为打底,任何创造性的艺术发挥也都不会脱离开整体真实的框架。

剧中核心人物众多,但每一个都极具典型性。

懂事独立的田雯雯是留守学生的典型代表,背后不仅折射了缺失陪伴的家庭关系,也折射了从小地方到大城市的人口迁移流动背后的社会肌理;吴家俊是受困于专制型家长的学生代表,在这对家庭关系中,隐含了创作者对于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的反思;周博文作为有着极其独立思想的学霸,困扰于父亲耍赖摆烂、母亲辛苦养家的非常态家庭关系。

态度就是答案行动证明一切(不评判得失不灌输标准)(4)

相比普遍存在的小康家庭中成长起来的这三个学生,高铭宇和潘小宣则是相对特殊又极具反差的一对考生。高铭宇从贫困农村走出来,与爷爷相依为命,自卑但努力;潘小宣来自父母离异的商人家庭,外表叛逆但内心渴望关爱。他两因为同寝而结缘,在成长过程中冲破差距而成为了彼此关照的好兄弟。

态度就是答案行动证明一切(不评判得失不灌输标准)(5)

仅从5个高考生及其背后的家庭来看,《大考》已经展现出丰富的人物与社会样态。5个考生各有各的失落与得意,相同的是,每个人物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参照。

真实感,还来源于真事和真物。《大考》故事世界对应的现实城市是安徽歙县。在2020年的这场高考中,安徽歙县是特例中的特例,“50年一遇”的洪水给这里带来了更多一层考验。剧中的洪水以及洪水下人们的应对与情绪,都有真实原型可供参考。以真实生活经历为来源和基础进行创作想象,无疑更具现实生命力。

态度就是答案行动证明一切(不评判得失不灌输标准)(6)

《大考》在歙县取景拍摄,在美术置景服化道上最大限度真实还原这里的人们的实际生活。据悉,就连主角们穿的衣服就是在当地常见的市场上采买的。有网友动情地表示,在剧中看到斑驳而不是崭新的操场跑道时,一下子被带入了自己当年的学生岁月。

细节是抵达真实最后的关键一步,而《大考》无疑在可能范围里做到了极致。

▍“活”:以现实为镜盘活角色

人物是电视剧与观众交流最重要的窗口。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时刻都在与自身以外的世界发生或主动或被动的交互,也因此每一个人都是活泼泼、明晃晃的。而在电视剧中,要把人物写活,就要求创作者有足够的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穿透生活并还原生活的能力。

《大考》在把人物写活这件事上也下足了功夫。比如,田雯雯从小父母就在外谋生,从小独立懂事。该剧一开始便树立起了她过分懂事到令人心疼的形象——接连遭遇尾随、发烧生病这样的事情,田雯雯都请求知情人不要告诉父母,只是为了不让父母牵挂担心。而父母对她和妹妹不自觉的态度差异,也戳中了多孩家庭中被忽视一方的内心,让观众连连感叹“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喝”。

态度就是答案行动证明一切(不评判得失不灌输标准)(7)

再如,强势的母亲董碧华,一开始坚决辞职回家是为了看管孩子的学业,而后出尔反尔决定回去上班,竟然还是为了监督孩子在隔离酒店的学习。通过这两个关键决定背后的相同原因,《大考》展现了董碧华根深蒂固到近乎着魔的执着与强势。

又如,为了陪护发烧了的田雯雯,老师李晓旭留宿在她家沙发,早醒第一件事竟然是自拍给自己打气;一脸威严的校长史爱华逮到迟到的周博文、田雯雯、吴家俊三人,宽厚地以取资料的理由,为他们挡去了当班老师李晓旭的批评;史爱华到一中给王本中帮忙并探讨疫情下的应对办法,作为女婿的王本中竟拦门让他隔着围栏说,这样的举动将王本中爱较劲儿又细致负责的形象展露无疑……

剧中,像这样富有形象反差和角色趣味之处不胜枚举,由此而塑造的人物,摆脱了固有标签的枷锁,富有个性与人味儿。

态度就是答案行动证明一切(不评判得失不灌输标准)(8)

还不得不提到的是播出后火出圈的周家父子。周博文与父亲斗智斗勇、反向教育的设定,让观众在啼笑皆非之余又收获满满的共鸣与感动。周博文满怀对父亲的失望和对母亲的心疼,为了让父亲戒掉网瘾,他屡次放出看似“大逆不道”的重话,甚至采取盗号这样的实际行动来阻挠父亲打游戏。两人你来我往,可谓这边有政策那边有对策,父亲一面以“你不让我玩游戏,我就闹你母亲,让她更累”相威胁,一面以红包相诱惑,儿子则以先看父亲表现为说辞,每次都借机延迟给父亲恢复账号。每一次眼看周美仁游走在爆发的边缘,又最终在儿子的威压下偃旗息鼓。

这样“家庭权威”的反差,打开了这个家庭乃至这部剧喜感的关键空间。而会跟儿子耍赖、会跟妻子撒娇的窝囊父亲角色,也打破了传统父亲的固有标签,突破了观众以往的观看经验,让他们又爱又恨的同时,打心底里接受了这样鲜活的一个角色。

态度就是答案行动证明一切(不评判得失不灌输标准)(9)

剧中每个主要人物,特别是高考生,经历了高考这一役,都完成了各自的关键成长。

周美仁作为家长之一,他的成长曲线也尤为可圈可点。周美仁最终完成人物的蜕变,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周美仁有“支棱”起来的人物基础。当初他是为了儿子接受更好教育,从农村搬入城市讨生活,又因为不能适应城里的工作而在网游世界里躺平。根源并非在于他没有责任意识和生活抱负,而在于未能及时转换角色状态。

一个人物成功“活”起来,与他深深扎根的现实土壤密切相关。这样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周美仁身上,也存在于几乎每一个人的身上,我们都曾因为无所适从而迷惘而逃避,而差别更多在于调试周期的长或短。《大考》鲜活的人物成长曲线,让整体故事伴随人物的成长而更加具有生命力。

态度就是答案行动证明一切(不评判得失不灌输标准)(10)

表演是塑造鲜活人物的最后一环,也是同样关键的一环。《大考》集结了老中青三代演员的个中翘楚——老一辈中,有陈宝国这样的戏骨坐镇,让老一辈教育家的精气神活灵活现;中生代中,有王千源、颜丙燕、王骁、曹曦文等资深演员领衔,将中年校长、家长的气韵精神拿捏到位;新生代中,有李庚希、胡先煦、荣梓杉等渐露锋芒的演员添彩,将不同情境下的应考状态诚恳托出。

状态到位,拿捏精准,演员们通过出色演绎,更进一步盘活了剧中角色。

▍“暖”:以轻喜为媒输出温度

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电视剧,在还原生活的基础上还应有高于生活的进阶。高于生活这部分,是一部作品艺术性与价值观的核心体现。

在满足普遍性与典型性的前提下,一部优秀电视剧还能发挥疏通观众情绪、启发观众思考、塑造观众精神的意义。这是文艺作品,也是文艺工作的使命担当。

《大考》作为重大题材,肩负着这样的使命担当。该剧在鲜明的主题之下,拒绝在创作中被概念化,从生活的真实去发现抵达主题的路径。

态度就是答案行动证明一切(不评判得失不灌输标准)(11)

反映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必然会面临生活矛盾和问题的处理,但这不意味着创作要一味地揭示与批判。生活是喜怒哀乐、酸甜苦甜的集合体,展现幸福喜乐、积极良善也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对观众的激励引导角度而言,甚至后者更有价值和意义。

《大考》在这两个方面做到了很好的融合与平衡,不放过“发展中的问题”和“过程中的矛盾”,并通过问题的解决、矛盾的化解,在结局中给人以光明希望和温暖能量。

态度就是答案行动证明一切(不评判得失不灌输标准)(12)

在风格表现上,《大考》表现出坚定的现实且温暖,没有以苦煽情,也没有以喜避实。像周美仁的“喜剧人”父亲形象,背后有着深厚的现实基底。《大考》并未回避他作为父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失败,在重新振作的过程中也是屡遭挫折才有所收获。而他在困境中义务为学校食堂帮忙,这样的社会责任意识让儿子发现了他身上的闪光点,也让观众于温暖中为之会心一笑。

再如以原画师为梦想的吴家俊,在母亲的长期高压之下矢志不移,但因为误会母亲得了抑郁症,出于对于母亲的爱,他第一次主动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而在得知是误会后,他又果断重拾理想,母亲最终也理解了他。亲情羁绊与个体意志之间的冲突,也是现实中人们普遍会面临的问题和抉择。吴家俊的遭遇和前后的不同决定,都能引发观众心底深切的共鸣。

总的来说,从整体的价值取向上,《大考》通过展现特殊时期、特殊情况下人们攻坚克难的过程与细节,展现互帮互助的积极良善,传递出大国小家的爱与温暖。从更大范畴的社会功能角度来看,《大考》以电视剧形式完成了一次时代纪录,提供了老百姓生活观察样本,从更深广的意义上关照了社会与人心。

态度就是答案行动证明一切(不评判得失不灌输标准)(13)

剥开生活的皮毛与内里,呈现现实而不评判得失,探讨生活而不灌输标准。《大考》通过打造以高考为核心的微缩社会景观,拆解人们于困境中柳暗花明的攻坚过程,描摹人们于曲折中坚守理想的追寻脚步,刻画人们于历史进程中经营烟火生活的个中努力,以带着温暖体感的现实主义创作,为作品注入思想与温度,启发观众向内向上思考,给予人们以光明视角和生活勇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