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子的悲惨下场(古代常见的官名)

在看古代历史的时候,我们经常看见很多奇怪的官名,比如“太子洗(音同显)马”就是一个很常见的官职。

从字面上的理解,这个职务应该就是给太子饲养马匹、管理马匹方便太子出行的这样一个杂工吗?其实这个就误解了,字面的意思和实际的任职内容简直天差地远!

太子洗马这个职位干过的人很多,但是最为出名的有西晋年间的李密和唐朝时期的魏征。

魏征之前是太子李建成身边的重要谋士,开始的时候也担任过太子洗马的职务,但是后来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爱惜魏征的才华并没有清算他,而是继续重用,魏征在历史上以直言敢谏著称,被李世民称之为“一面镜子”。

而西晋的李密在被封为太子洗马后,因为家庭原因,他十分牵挂自己的祖母,于是给晋武帝司马炎写信,表明了自己的实际困难,希望皇帝放自己回乡照顾祖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陈情表》。

古代太子的悲惨下场(古代常见的官名)(1)

从李密这里就可以看出,太子洗马是可以给皇帝上疏的,而且任免也必须经由皇帝的认可。这就足以证明太子洗马根本不是一个管理马匹的杂役,而且还是个不简单的职位,那么太子洗马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职位?

从字面上来理解太子洗马职位的意思,这就大错特错。

它不仅不是毫无存在感的官职,而且十分重要,一般的文武大臣根本还不敢得罪。

最初的太子洗马称为太子先马,古代人是最注重仪式的,王公大臣和高级官员在出行的时候,身边都会有一个仪仗队随行,当然不同级别的就得使用不同规格的仪仗队,如果乱使用仪仗队,那是犯重罪的。

在先秦时期,太子的仪仗队就会有专门的人骑着马在前面引路,这个光荣的职务就叫“太子先马”。

只是随着历史的演变,“太子先马”变成了“太子洗马”,职务也随之改变,不再为太子仪仗队领路了。

古代太子的悲惨下场(古代常见的官名)(2)

有学者考证,太子洗马是在大约东汉之后就开始进行职务转变的,不再作为仪仗队的开路人使用,逐渐变成了太子助理类的官员,通常来说,东汉后期的太子洗马就主要负责太子府的文书以及档案管理,类似于今天的办公厅主任,所以这个职务的含金量其实并不低。

太子是未来的皇帝,虽然不是百分之百但是以后也是有很大机会登上皇位的,所以太子大部分时候都要学习国家的事务管理,为将来做准备。

封建社会一旦皇帝出现什么问题,只要立下了太子,国家就不会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太子是政权得以延续的最大保证。

所以皇帝都会安排一些特殊的工作给太子,以此锻炼他的政治能力,而为了让太子能心无旁骛地治理国家,皇帝一般都会给太子配备一个官署,就好比一个微型的小朝廷,而配备在太子身边的官员,也类似于朝廷上的文武百官。

古代太子的悲惨下场(古代常见的官名)(3)

这个时候太子洗马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他需要辅助太子的公文以及文书档案的管理,综合来讲太子洗马就是太子的秘书和助理。

比如李世民登基之后,朝中的文武大臣几乎都是自己秦王府里面的亲信,这帮人在玄武门事变里面可是豁出去性命的,而且后来的凌烟阁功臣里面,上榜的也是秦王府里面的人居多。

古代太子的悲惨下场(古代常见的官名)(4)

因此作为太子身边的秘书和助理,太子只要顺利登基,那么太子洗马这个职位的人大概率就是下一任的宰相,从这个角度来说,太子洗马不仅和什么管理马匹的杂役想去甚远,而且还是一个十分有前途的职业,几乎就是未来的宰相候选人。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太子没有顺利登基,被其他人干掉,那么太子洗马自然在将来肯定没什么前途。

古代太子的悲惨下场(古代常见的官名)(5)

太子洗马的官职一直持续到清朝,但是清朝的太子洗马已经没有具体的职责了,只是临时安置的官位,翰林官员在需要换岗或者调配提拔时,临时过渡一下,有点类似今天的虚职,清朝末年,太子洗马这个职务被撤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