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皇太极真实死因(一代雄主皇太极暴毙之谜)

历史上皇太极真实死因(一代雄主皇太极暴毙之谜)(1)

清太宗皇太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子。

《清史稿》对努尔哈赤的赞语是:天赐智勇,神武绝伦。

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征服建州,统一女真,建立后金,席卷辽东,威势赫赫,称得上世上罕见的英雄豪杰。清代雍正年间进士阮葵生所著《茶余客话》卷一《清帝甲弓》记,沈阳实胜寺收藏有一副努尔哈赤生前所穿用的甲胄,几个人都举不起来。

皇太极与乃父相较,不遑多让。

《清史稿》对皇太极的赞语是:仪表奇伟,聪明绝伦,颜如朱丹,不惧严寒。神勇盖世,骑射精湛。

历史上皇太极真实死因(一代雄主皇太极暴毙之谜)(2)

皇太极长得比努尔哈赤更高大、更魁梧,能披重甲、开硬弓,臂力过人,武勇出众,行军打仗,纵马驰射,从不疲倦。沈阳实胜寺也同样收藏有一张皇太极用过的弓,矢长四尺余,大块头壮汉尚难以开弓,而皇太极当年却运用自如。凭着这张弓,皇太极曾在远征蒙古间隙的围猎中,连续发矢,多有矢箭洞贯两只黄羊,足见臂力惊人。

皇太极继位后,屡败朝鲜,四面结盟,统一漠南,并在与明朝的松锦争夺战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大捷,为清廷入关定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武勇彪悍的雄主,竟然于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毫无征兆端地骤然而逝,年仅五十有二。

那天,皇太极还象往常一样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各种政事,夜晚,端坐在清宁宫东暖阁内的南炕上批阅文件时,无疾而逝。

《清太宗本纪》是这样记载皇太极的逝世的:“庚午,上御崇政殿。是夕,亥时,无疾崩,年五十二,在位十七年。”

体格健硕、精力过人,却在五十二岁的年纪“无疾崩”,着实让人难以置信。

于是,围绕皇太极的死,世间就流传有种种猜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是多尔衮与庄妃合谋害死了皇太极。

历史上皇太极真实死因(一代雄主皇太极暴毙之谜)(3)

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就沿袭了此说,在《碧血剑》中生动地描写了多尔衮施暴刺死皇太极的过程。

不过,在金庸先生笔下的情节,基本就是西门庆踢倒武大郎故事的翻版,虚构氛围浓重,可信度很低。

那么,皇太极突然死亡的背后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说起来,很多人不会相信,皇太极这样一位粗豪雄迈之主,竟然是个贾宝玉式的情种,为情所伤,黯然销魂,最终郁郁而终。

凭什么这样说呢?

根据史籍记载,皇太极有名号的后妃共有十五人,这十五位后妃,其实都是政治婚姻的产物。

皇太极的第一位后妃是万历四十三年(1616年)父汗努尔哈赤替他作主从漠南蒙古科尔沁部娶回的莽古思贝勒女哲哲。

努尔哈赤让皇太极娶科尔沁莽古思贝勒女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满蒙联姻。

实际上,并不单单是八子皇太极娶了科尔沁莽古思贝勒女,努尔哈赤自己也娶了科尔沁郡王孔果尔之女博尔济吉特氏;次子代善娶扎鲁特部钟嫩贝勒女;五子莽古尔泰娶扎鲁特部纳齐贝勒妹;十子德格类娶扎鲁特部额尔济格贝勒女;十二子阿济格娶科尔沁部孔果尔女;十四子多尔衮娶阿尔寨台吉女。

据《清皇室四谱》第二卷记载,清太宗皇太极有蒙古妻七人,占其后妃总数的一半左右。其中地位最为尊贵的“崇德五宫后妃”,全部是蒙古族女子,有三位都是出自科尔沁部——莽古思一门。

历史上皇太极真实死因(一代雄主皇太极暴毙之谜)(4)

天聪六年(1632年),皇太极废除“四大贝勒并座”旧制,“南面独坐”,便开始册封后宫福晋。他把莽古思贝勒女哲哲册封为后金国君福晋,称中宫大福晋。崇德元年 (1636年),皇太极立国号“大清”,称帝,册封五宫后妃,又将中宫大福晋哲哲册封为清宁宫皇后,居中宫,史称孝端文皇后,也称为哲哲皇后。

即使这样,皇太极对哲哲皇后的感情,还不能称为真正的爱情,更多是政治上的利用。

比如说,天聪三年(1629年),皇太极起兵征明,就得到了科尔沁部二十三位贝勒的率部追随。

个中其中主原因,不言而喻。

而由于哲哲皇后没有产下皇子,为了巩固满蒙姻亲关系,天命十年(1625年),哲哲皇后的侄女布木布泰也嫁给了皇太极为妃(即后来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庄妃)。

遗憾的是,庄妃嫁过来过了九年时间,只产下两女,没完成巩固满蒙姻亲任务;于是,天聪八年(1634年),皇太极又娶了庄妃的胞姐海兰珠。

一般人看来,皇太极娶海兰珠的初衷,还是政治上的需要。而且,这时候的海兰珠已经二十六岁了,在古代,算得上“人老珠黄”了。

可是,海兰珠却别有风情,皇太极与之见面成了亲后,便一头扎进爱河,如胶似漆,难舍难分。

皇太极称帝册封五宫后妃时,海兰珠后来居上,被册封为宸妃、“东宫大福晋”,地位仅次于哲哲皇后。

皇太极还借《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的名句来给海兰珠的居所命名为“关雎宫”,把海兰珠喻为自己心中的“女神”!

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女神”海兰珠诞下皇太极的第八子,皇太极激动得流下了眼泪,破例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并颁发大赦令。

宠妃生子,大赦天下,是不合礼制的。但皇太极不管不顾,对于海兰珠的爱,他已不能自拔,愿意倾尽所能,来博取“女神”展颜一笑。

历史上皇太极真实死因(一代雄主皇太极暴毙之谜)(5)

在庆典活动中,皇太极无视时年已经三十岁的长子豪格的存在,当众宣布这个八阿哥就是自己的皇位继承人。

皇太极还封海兰珠的母亲为和硕贤妃,赏赐仪仗。对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一门大加封赏。

可惜,这位八阿哥福薄,半年之后就夭折了。

海兰珠伤心欲绝,身体每况愈下。

失子之痛,皇太极也不能自已。但他更难过的是海兰珠的消瘦和衰弱。

他对海兰珠悉心呵护,殷殷眷顾。

崇德六年(公元1641年)农历八月十四日,松山战事危急,皇太极带着严重的鼻衄病,流着鼻血,驰奔前线。

经过一个月的反复较量,战局已经扭转,全面的胜利即将到来。

然而,九月十二日,朝中大臣满笃里、穆成格等从盛京(沈阳)来到军营,报告了宸妃病危的消息。

一向沉着冷静的皇太极霎时方寸大乱,于十三日早上匆匆上路,日夜兼程向盛京方向疾驰。

六百里路,皇太极累死了六匹骏马,花了六个日夜走完。

可是,海兰珠还是没能撑到皇太极回来,已香消玉殒了。

皇太极目睹爱妃遗容,如遭雷击,连续六天六夜不吃不喝,并一度在恸哭中昏迷不醒。

历史上皇太极真实死因(一代雄主皇太极暴毙之谜)(6)

诸王大臣、后宫嫔妃把皇太极救醒后,全部跪请皇上节哀。

但皇太极还是坚持要亲自为爱妃操办丧事,下令按国葬规格优厚置办丧殓之礼。

葬礼过后,皇太极没有回清宁宫居住,仍然住在宫里临时搭起的帐幄之中,朝夕悲痛,饮食顿减,萎靡不振。

看着皇上变成这副模样,大臣们纷纷劝解。

皇太极原为一代雄主,神志犹清,自知过于悲悼,也表示要振作,说:“天之生朕,原为抚世安民,今乃过于悲悼,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知朕太过,以此示警。朕从今当善自派遣也。”

大臣们因此建议他到蒲河射猎,借以消愁解闷。

打猎途中,经过宸妃墓,皇太极仍是不能自制,痛哭不已。

可以说,海兰珠的去世,皇太极的魂魄已经消散得差不多了。

皇太极似乎也知道自己去日无多,在诸王及妻子儿女们奏请祭祀宸妃时,黯然神伤地说:“山峻则崩,木高则折,年富则衰,此乃天特贻朕以忧也。”

终于,为情所困的皇太极在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农历八月初九这天夜里停止了呼吸,追随他深爱的宸妃去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